>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银行收费新政满月 地下钱庄乔装潜伏(组图)

2012年05月05日10: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金融一周谈:银行收费新政满月 地下钱庄乔装潜伏

  编者按:又值周末,数数您口袋里的钱,这周是增值了,还是缩水了?作为与您的最为息息相关的金融频道,将通过《金融一周谈》栏目,定期为您梳理一周金融业界要闻大事,探寻金融市场动向走势,甄别秘诀,拿捏脉点。

  中新网5月4日电(金融频道 孟欣)进入五月,距离银监会实施银行收费新政策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银行营业网点的收费也进一步公示出来,收费透明性进一步增加,但是一波未落一波又起,规范了收费问题后,披着银行外衣的地下钱庄悄然浮出水面,银行业征信查询漏洞百出,也不得不令投资者捏一把冷汗。

  5月4日 经济参考报 民生银行南京银行征信查询存漏洞 央行开出罚单

  日前,南京的郭先生分别将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和南京银行诉至法院,原因是这两家银行在未经其授权的情况下,以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的名义向人行南京分行查询其信用记录。根据2005年出台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但必须获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业内人士指出,郭先生的案例表明,在该办法的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漏洞,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和信息的保护有待完善和改进。

  2011年5月16日,郭先生到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查询征信报告时,发现民生银行、南京银行在其不知情、未授权的情况下查询了他的信用信息。2011年12月底,郭先生分别将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和南京银行告上南京玄武区法院和白下区法院。日前,南京玄武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民生银行南京分行侵权行为成立,被告书面向原告赔礼道歉。但白下区法院尚未开庭。

  据玄武区法院判决书显示,在未取得郭先生授权下,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分别于2010年9月15日、2011年3月11日,以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的名义向人行南京分行查询郭的信用记录。民生银行所查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住址、职业、所有银行贷款及办卡信息、是否欠款的信息、电话号码等。据媒体援引郭先生的话称,其只在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办过信用卡,但在查询信息之前已经注销,之后既未申领新卡也未申请贷款。而郭先生从未在南京银行办过任何业务,但该行于2010年12月6日私自查询了其征信报告,查询目的称是贷款审批。

  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对其行为给予的解释是“二次开发客户”,但该解释并不能令人信服。据悉,民生银行南京分行不服一审判决,已经提起上诉。

  不过,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已依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对两家银行做出各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的公开信息,“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出具的记录您过去信用信息的文件,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它可以帮助您的交易伙伴了解您的信用状况,方便您达成经济金融交易。”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个人征信业务常见问题解答中针对“他人可以随便查询我的信用报告吗?”这一问题明确回答“不可以”,并指出“个人信用报告中的很多信息都是您个人的敏感信息,是不能让别人随便查、随便看的。各国在这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制度,限制信用报告的使用,保护公民的隐私。因此,任何机构或个人如果想查看您的信用报告,必须首先获得您的书面授权。”

金融一周谈:银行收费新政满月 地下钱庄乔装潜伏
5月4日 中国经济网 银行存款集体外流 机构预测4月M2或降至13%

  业内人士称,实体经济增长放缓出现的信贷需求下降是导致4月信贷增速回落的原因之一

  “由于存款回落的原因,4月份M2或降至13%附近。”中信建投宏观经济分析师王洋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有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4月新增信贷仅1017亿元,信贷投放速度较3月明显放缓,银行存款也集体外流。4月前两周,四大行人民币存款流失超过1万亿元。

  王洋表示,实体经济增长放缓出现的信贷需求下降是导致4月信贷增速回落的原因之一,私人部门的信贷需求不断减弱。实际上,自3月份开始,私人部门投资已开始下降,因此,4月份的信贷需求比3月份要少,但单就一个月,并不能说明4月份发生了信贷需求的萎缩导致信贷增速放缓。虽说有上述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仍在于监管层对于总量的信贷控制。

  交通银行近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预期不强的情况下,实体经济总体信贷需求减弱。同时,由于预期政策放松、市场利率下行,很多企业选择推迟贷款融资计划。在经济增速下行之际,银行不良贷款有扩大趋势,出于控制风险、保证贷款质量的考虑,银行依然严格放贷标准,并未盲目扩大信贷投放。

  “因为贷款少,所以存款创造也少。”王洋表示。有银行内部人士透露,二季度初存款大量减少,存贷比约束限制了银行的房贷能力,两者相互制约。

  3月银行新增存款达到2万亿元的“天量”,但从4月初,大量“过夜”资金集体流出银行体系。数据显示,4月前两周,四大行人民币存款流失超过1万亿元。

  王洋认为,为了保证规模,银行在月末几天仍有冲动放贷,因此,预计4月份银行新增贷款仍有7000-8000千亿,M2或降至13%附近。

5月3日 中国新闻网 银行收费新政满月观察: 效果初显 改善情况各异
5月3日 中国新闻网 银行收费新政满月观察: 效果初显 改善情况各异

  距离银监会实施银行收费新政策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据中新网金融频道观察,银行收费公示已逐步落实,大部分银行营业厅与官网已按银监会要求公式了收费标准,但是各银行收费价目公示清晰程度不统一,有些仍然模糊。另一方面,银监会近期发文重申整治银行收费,显示继续整治银行收费的决心。

  据记者查访北京中关村地区的部分银行进行专项调查,均未发现收费不规范行为。各银行都将银监会下发的“七不准”的相关公告张贴在入门处的明显位置,有条件的银行同时开启了电子大屏幕滚动播出“七不准”条例,并在银行前台设立收费项目查询簿,并配有专门接待人员,方便客户根据自身需要咨询不同金融业务项目的收费情况。

  但据《上海商报》记者走访上海地区浦发、建行、招行和中行等银行后发现,各大银行价目名录的整理归类方式五花八门,有的是手册式、有的是散页式、有的是网络式、有的是滚动电子屏幕式,且每种形式内容编排方式也不一样,想要查询一个项目往往不知该从何下手。另外,只有浦发银行提供主要业务收费的便民手册派发,另外几家银行都仅配有一本价目名录,只提供现场查阅。

  虽然各大银行基本上都按要求做到收费公开透明,但在细节上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各银行收费公示编排不统一,有的字体编排密密麻麻,翻查起来不方便,有的充满了专业术语,增加了消费者阅读难度。当客户看不懂向工作人员询问时,也会遇到工作人员自己也解释不清的情况。

  按照银监会规定,银行的收费公示应该方便客户查看和比较,而现实中,各大银行的官方网站均无法找到完整的收费公示,银行营业网点的收费名录更是不允许客户带走或复印。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解释说,因为这些涉及到商业秘密,客户只能现场查看而不能带走。

  据了解,尽管银行不合规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遭遇执行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收费项目缺乏统一标准,即大部分的收费项目为市场调节定价,缺乏对收费合理性的评估标准。

  新华网记者在广州随银监会督查组在广州暗访时发现,很多消费者感觉“心里没谱”,而监管方则感觉缺乏标准难以执行。亟须有关部门尽快对银行收费有明确的界定,明确划分哪些是政府定价、哪些属于市场定价,并按照“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让消费者自主选择。

  如光大银行最新服务收费表中列有“贸金业务额度管理费”,其服务内容是银行为客户提供资金头寸但客户未使用资金部分所收取的费用,收费标准“按授信额度的1.5‰收取”。广东银监局有关人士认为,这项收费就很难界定是否属于以贷收费。

  另外,这些公示的服务收费项目,因为公示情况不清楚,部分客户表示看不懂。据了解,有一些老年客户表示“看不懂”。正在招商银行石家庄广安支行办理业务的省会退休干部崔阿姨告诉石家庄长城网记者,“我翻了三两页就不看了,密密麻麻,实在看不懂,我觉得还不如有什么不明白就问银行工作人员呢。”

  也有银行客户提意见,有些收费名目在网上查不到细则。“这几年银行都鼓励我们去用网上银行,尽量不要去柜面排队。但是公示价格的时候,却让我们自己跑去网点看,我们在家里上网看不到。”省会公务员周先生说,他现在已经很习惯用网银处理大部分的银行业务,在网上查不到收费标准细则太不方便了,“总体说,我们希望银行服务能有更大程度的公开和改善。”

5月3日 人民网 信贷疲软谁是真凶 国有大行存贷比并不高
5月3日 人民网 信贷疲软谁是真凶 国有大行存贷比并不高

  5月2日,有媒体报道称,截至4月25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4月新增信贷仅1017亿元,信贷投放速度较3月明显放缓,银行存款也集体外流。4月前两周,四大行人民币存款流失超过1万亿元。

  存贷比是一个“传统压力”,但这一次并非全部压力。今年来,多家银行存贷比已屡屡突破75%监管红线。虽然监管机构开始考核日均存贷比指标,但这并未抑制住各家银行高息揽储的冲动。信贷员小林说,3月底前,各家银行的存款“技术性”冲高。4月后,这些资金又迅速抽离。

  有关统计显示,3月银行新增存款达到2万亿元的“天量”,但从4月初,大量“过夜”资金集体流出银行。数据显示,4月前两周,四大行人民币存款流失超过1万亿元。

  事实上,贷款增速下降明显,主要是由于新增贷款增长大幅减少。而新增贷款的减少,部分原因是银行贷款存贷比限制,而更重要的,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才是贷款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3月信贷飙升存在“水分”,真正进入实体经济的中长期贷款增长并不多,企业信贷资金需求同比明显放缓。

  银行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中长期贷款乏力折射出企业中长期投资意愿不足,而这也反映了中国实体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的现实困境。当前经济处于周期底部,实体经济扩张需求不足,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减缓了输入型通胀压力,但对于企业而言,消化这种压力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来讲,订单一下,利润上限即会锁定,生产期间原材料成本的上升需要自行消化。成本上升快,成本转嫁慢,实体利润被侵蚀,陷入了所谓“三明治陷阱”,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钱,企业也不愿意进行新一轮的设备和资产投资。

  一家股份制银行管理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当下的存款成本过高,在“倒逼”贷款利率。他说,“目前市场上拉存款的贴息率在3.5%,从资金掮客手里买,还可能高达4%以上,加上1年期定存利率3.5%,资金价格实际是7%-7.5%。”

  他说,“资金价格走高已经倒逼银行对贷款加价。”目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综合成本基本控制在10%以上,小部分甚至可以做到15%。其中做法除了传统的“利率上浮”,还包括要求贷款客户配比拉存款,或是开具承兑汇票给客户,让客户自行承担贴现成本。

  此外,还有分析人士认为,实体经济总体信贷需求减弱,同时由于预期市场利率下行,很多企业选择推迟贷款融资计划。

5月2日 中国广播网 地下钱庄披银行外衣 风险收益不匹配
5月2日 中国广播网 地下钱庄披银行外衣 风险收益不匹配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媒体调查发现,在我国一些地方,地下钱庄的办公地点居然与某银行营业厅在同一楼层,十几名员工身着银行的工服,地下钱庄堂而皇之的开进了银行网点,部分银行为什么会成为地下钱庄的庇护所呢?知名财经评论员戴鹏对此作出评论。

  戴鹏:我想这个现象可能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一部分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基层分支机构从事了一些违规经营的业务,比如一些违规的理财,或者为一些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进行高息揽储。

  第二,也有可能是基层银行中的一些基层工作人员,他既了解资金的供应也了解资金的需求,但是现行银行管理的制度无法来提供相应的融资。当人们去到银行中寻求正常业务的时候,他不能提供此类业务,然而一旦离开银行之后,他又以银行名义提供地下钱庄的服务,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是在利用银行的资产从事个人违法活动。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观点,不管业务收益有多大,风险也是和收益相匹配的。但是反过来说,风险越大的业务收益越大是不成立的。所以提醒大家,如果需要资金或者有多余的资金,还是要通过正常的业务去放贷,不要通过地下钱庄。不管地下钱庄是披着银行的外衣还是以个人的名义,都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