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石锁队合影。
队员正在进行花样石锁表演。
举石锁是我国特有的一项传统体育健身项目,相传起源于唐代军营,后盛行于民间,成为习武之人进行力量训练的基本功。在石城南京,有一个城南石锁队,共有100多名成员,年纪普遍都在40岁以上,最长的已经83岁。这支大叔石锁队每逢周一、三、五、日都会聚集在逸仙桥附近的街心花园锻炼,引来不少“粉丝”围观。
七八十岁老汉举百斤石锁“分分钟” 记者日前在现场观看了一次石锁队的表演,只见队员们个个肢体健壮,尤其是上肢肌肉非常突出,就连那几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看上去都像是“魔鬼筋肉人”。手提、肩扛、单滚、双滚,一个个少则几十斤,重则一两百斤的石锁在大叔们手中显得是“轻飘飘”,各种高难度动作他们都做得十分娴熟。
队员们公开演练的项目主要是将石锁抛掷于空中,再用身体的各部位,伴以各种姿势接住,也有三四人互扔互接等。表演起来也是花样繁多。但这些花样明显是以身体力量作为基础的,如果力量不够,笨重的石锁抛出去接不住,那就出丑了。
队员梁师傅今年70多岁了,单臂举起一只百斤石锁也只是“分分钟”的事情。队里年纪最大的郭师傅今年已经83岁了,他也能轻易举起百斤石锁,博得围观市民的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这些石锁也可算“文物”了 石锁,就是用整块石头凿成京城老式挂锁,重量不一,一般来说最轻的重二三十斤,最重的有280斤,据了解,举石锁是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体育项目,据说起源于唐朝军营,当时的军队常用石锁、石担子等锻炼士兵身体。后流传于民间,演变为一项集力量、技巧、健身于一体的传统竞技项目。最初,人们拿它来锻炼身体,通常是一人举耍,后来演化成多人表演,因为对力量提高帮助很大,石锁成了古代习武之人必需练习的“基本功”,练习之风最盛的时代据说是清朝道光年间,老北京天桥玩石锁的艺人往往很受欢迎。
城南石锁队队长任远胜告诉记者:他们这支民间石锁队成立有几十年了,队里现在有固定联系的队员100多人,年龄最小的40多岁,最大的80多岁,大家都是为了强身健体同时弘扬石锁文化走到一起的。自己因为最热心被大家推举为固定联络人,也可以叫队长。队员中,玩石锁最少的几年,最长的已有五十多个年头。
据了解,城南石锁队现有石锁30多个。不过现在全国范围内会做石锁的人都已经很少了,这些用的石锁大多是队员们家里祖上传下来的,有的刻有龙凤图案,有的则刻有“福”字,寓意“锁住福气”。这些石锁最早的年代已经不可考证,但至少也是明清时期的“文物”。
希望多组织比赛,弘扬传统体育 队员们说,玩石锁的人讲究“冬练三久、夏练三伏”,对身体很有好处,所以队员个个都是身体健硕。
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在南京玩石锁的队伍大概有20多支,每个队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不过现在大家多是各自为阵。每个队一般都有固定的活动区域,相互之间的交流很少,有组织的正式规模比赛就更少了。玩锁的人普遍感觉有关部门现在对石锁这项传统运动不太重视,鲜有官方的活动,这样很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据了解,其实石锁比赛很有意思,分为“花样赛”和“功力赛”两大项,花样赛以技巧性表演为主,以动作难度取胜,有点类似于跳水、体操这样的运动;而功力赛则有些类似于现代举重项目,以举起石锁的重量取胜,据了解,女子组“起步”的重量为50斤,男子组“起步”重量为60斤。
有兴趣的市民可现场免费拜师 按照传统习俗,各行各业都有“祖师爷”,记者好奇石锁运动的“祖师爷”是谁呢?队员们告诉记者,民间普遍供奉鲁班为祖师爷。
因为石锁是由石匠打造的,鲁班既是木匠的祖师爷,也是石匠的祖师爷,而玩石锁也是一种“攻石之技”,祖师爷也就是鲁班。
城南石锁队的队员们说,石锁毕竟是从唐朝传下来的一项传统运动,但现在对它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如果以后没人传承会非常可惜。队员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把这项运动发扬光大,传承下去。由于常年在逸仙桥附近免费表演,有一些年轻人也加入了队伍,“这几天我们队里有个18岁的小伙子也在学,也能举100斤重的石锁。”
城南石锁队队员表示,如果有对石锁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在周一、三、五、日的下午3点至6点到逸仙桥附近的街心花园。只要是真心喜欢,就可以向队员们免费“拜师”,“大家可以互相切磋”,有兴趣的市民不妨前往试试。
通讯员 朱旭先
扬子晚报记者 焦哲 文/摄 (来源:扬子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