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屋里有不少老照片。
林家一行与亲戚在祖屋前合影。
祖籍新会丹灶的林钰海和弟弟林钰耀,是来自马来西亚柔佛州的第二代华侨。他们的父亲12岁时便随着大流下南洋谋生,从此渐渐与故乡和亲人失去联系。在马来西亚出生长大的他们,却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找回父亲的祖屋、带着老母亲回去看看一直是他们的心愿。近日,这对寻根多年的海外游子终于圆了梦。
来信求助寻根问祖 为了寻根,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侨林钰海和弟弟林钰耀拿着一封两年前的公文复函,携同九十高龄的老母亲于近日来到江门市蓬江区外侨局。“复函上说,我们的祖屋在新会丹灶,希望你们能帮帮忙找到祖屋和亲戚。”
原来,早在2010年2月,蓬江区外侨局就收到过一封来自马来西亚的信件,信中只提到林钰海的祖籍地在新会丹灶,希望能为他找到祖屋和亲戚。蓬江区外侨局通过丹灶侨联会进行了详细调查,工作人员多次走访村民、翻看族谱后,终于确认了联合中心里3号就是林钰海的祖屋,并及时向林钰海作了书面答复。他们手头的资料正是两年前外侨局对林钰海的答复。
祖屋内寻回珍贵婚照 在蓬江区外侨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行人首先来到丹灶侨联会。丹灶侨联会主席陆国明立即拿出一叠关于林氏祖屋的老照片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大家都惊呆了。原来,在2010年调查祖屋确切地址时,陆国明就已经将林氏祖屋的老照片以及门牌号一一拍了下来,作为华侨资料保存起来,而多年前林家人在海外写给亲戚们的信件也得到了完好的保留。
“寻根有望了!”这些珍贵的资料让大家都活跃了起来,围作一团争相来看老照片。看到这些,林钰海和林钰耀激动地说,“换作是我们自己,可能都没办法这么完整地保存这些东西。”
经过一番路途,林氏一家终于找到了位于村子山脚的祖屋。这座侨房由于是早年的青砖加泥墙屋,历经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尽管建筑风格早已与周围高大的新建村屋格格不入,但是它却承载着几辈人对祖国、对根的思念。
“1925年,那时父亲才12岁,就从这里出去随着大流到南洋谋生,先去了新加坡,后来才到马来西亚。”林钰海和林钰耀说,母亲今年已经九十多岁了,这还是她第一次回到父亲长大的地方。
在祖屋里,林母惊喜地发现,屋子里居然还保留着她跟丈夫的婚纱照。照片中的林母穿着白色婚纱,温婉动人,旁边则是穿着西装的帅气丈夫这种婚纱照在当时算是相当时髦和洋气。
失散多年 亲人终团聚 祖屋里,林钰海和林钰耀还第一次见到了亲人林惠南,按照辈分,林惠南还是他们的侄子辈的亲戚。一家人在祖屋相聚,聊起了家常。“祖屋以前的大门曾经被偷了,后来一次下大雨,大厅又被屋后的泥石流冲毁了。”林惠南告诉林氏兄弟,他当年写过信给远在马来西亚的林钰海,说明祖屋的情况,但迟迟不见他们回来,便将祖屋修好搬进去住,一方面帮林家看屋子,另一方面等林家人回来好随时把一座完整的房子归还给主人。
“谢谢你帮我们照看祖屋这么多年。” 林钰海和林钰耀对这位第一次见面的亲戚感激万分。林钰耀表示,他们此次回来并不是想拿回房产,最重要的是想了却九十高龄的母亲回祖屋看看的心愿,也让后辈看到房子还在,他们的根还在。
林氏一家围着祖屋走了一圈,最后在祖屋大门前合影留念,回归故里的喜悦定格在他们的脸上。
林钰耀 长居海外 心系中华 “没有想到一封简短的信,蓬江区外侨局居然能这么认真地对待,还在不久后回信答复,还帮我找到了祖屋。”林钰耀说,这次回到故乡一是为了感谢蓬江区外侨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二是为了教育子女,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看到今天的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对我们这些在海外生活的华侨来说是一种莫大的精神支持和鼓励,我们为中华民族日益繁荣昌盛而感到自豪。”林钰耀激动地说。(文、图/记者华莹 通讯员吴燕)
作者:华莹 吴燕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