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上海120急救员身兼数职薪酬低 今年已37人辞职

2012年05月14日08:37
来源:东方网 作者:徐运 彭晓玲
  东方网5月14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当家人、朋友突发疾病的时候,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否就是拨打120?在上海,有那么一批人,他们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不分昼夜地奔波全市救死扶伤,每天争分夺秒甚至顾不上吃饭他们就是120市区的医护人员。然而,医疗急救中心一线员工情况却不容乐观:执业环境差,工作强度高,风险、压力大,收入低,职称晋级困难,医务人员事业发展受限,高年龄随车医务人员职业出路很少……光是今年1至5月份,医务人员已辞职26人,待辞职2人。急救员辞职11人,待辞职1人。医疗急救队伍人员的流失对急救事业的发展正产生影响。

  120急救人员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他们经历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苦和累?记者日前来到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长宁分站,实地体验急救人员的艰辛。医生、驾驶员、担架工……几乎每人都要身兼数职,他们齐心协力完成病人的抢救、送院等工作,拯救着一条又一条生命。

  抢救无太多交流但配合默契

  5月10日7时45分,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长宁分站的休息室,24岁的晚班急救员劳以华已经忙碌了整整一个晚上,这位年轻的空军退伍军人白色急救服前别着一枚党徽。前一个晚上已经出了8次车,但他还不能撤,必须坚持到早上8时才能下班。

  果然没过多久,电话响起,120急救车驾驶员一挂上电话,劳以华就快速走进工作间带上“康能”(一种专门针对骨折病人的固定工具,相当于临时打上了石膏),急匆匆跟着急救医生往救护车赶。6分钟后,120急救车开到小区。患者是一位80岁的老太太,不小心摔倒后在家躺了两天,大小便都无法下床,只好打120求助,“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呀!”急救医生和急救员的到来让83岁的老伴十分感激,他一边收拾早已准备好的病历材料和住院生活用品,一边歉意地说:“儿子住在浦东上班忙,我年纪也大了、背不动了!”

  小劳把软担架展开放在床边,一看老太太受伤位置在腰椎,就把“康能”放在软担架的中间,以便保护她的腰椎。接着,他和120驾驶员、急救医生一起小心翼翼地将老太太从床上移到软担架上,再向“康能”里打气使其内部变硬以起到固定作用,随后,系好软担架上的安全带以防老太太再次摔下。整个过程三人没有太多语言交流,却配合默契,仅用时4分钟。

  “一、二、三,起!”小劳和驾驶员、急救医生很有默契地喊起“号子”,将老太太抬出家门。老太太有些胖,家中走道只能容一个人通过,加上老式公房没有电梯,这给工作增加了难度。不过,仅花了3分钟他们就将老人从二楼抬至救护车。很快,120救护车根据老人的意见,将她送到就近的天山中医院。等到再开回长宁分站,已是8时20分。

  军人出身的小劳不善言辞,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只回答了寥寥数语。虽然见惯了生离死别,但他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急救时遇到的一个病人,那是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7岁女孩,急救人员赶到时她已经没了呼吸。“太年轻了!很久了都忘不了她妈妈当时的哭声。每一次看到急救病人,我都希望他们能被救活,这就是我的工作。”

  早、中饭吃到一半就被叫走

  早上7时50分,另一个急救车“班组”的急救员小羌准时来到位于仙霞路的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长宁分站。1987年出生的小羌同样也是专业军人,他个子挺高,留着很短但是非常时尚的发型。

  年近半百的驾驶员熊师傅已经在休息室待命,不久身材结实的夏国伟医生也准时到位。他已经在急救岗位上工作长达15年。进门时还带着两桶方便面,这就是他和小羌两人的早饭。

  “我们这个班是早8点到晚8点,明天是晚班,也是12小时。”夏医生告诉记者,急救人员一般是“做二休二”,即做一天白班、做一天晚班,再休息两天。“我最多一天出车18趟”,夏医生话音刚落,小羌就接口道:“我最多一天出车19趟。”他介绍,其中11趟是集中在3小时内,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两人刚向方便面里倒进开水,电话响了,接完电话的熊师傅简单转述了两句120总机的命令,夏医生和小羌就像两个接到火警的消防员一样,从沙发上跳了起来,直冲救护车。

  “饭又吃不成了。”小羌随口嘟囔了一句,不过显然他对这种“突发状况”早已习以为常,简单而细致的准备后,救护车出发了。

  11时30分,已经出了3趟车的一行3人到长宁区中心医院的食堂打饭,与医院的医生护士大多在食堂就餐不同,他们全部把饭菜打包。“在食堂吃饭的话就接不到电话了。”一荤一素加上饭塞上满满一盒,一行人三步并作两步回到休息室。

  没吃几口,电话再度响起,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习惯性地把饭盒一关,赶紧冲向门外的救护车。“回来再吃呗。”小羌说,这种吃饭被打断的事情太正常了,有时一顿饭可以从热到冷,从冷到热吃上四遍。

  这次出车时间较长,大约半小时后3人才回来,出乎意料的是,没人再去碰那几盒没吃完的饭。“过了饭点,也不想再吃了。”

  20多岁急救员已患腰椎疾病

  驾驶员熊师傅告诉记者,几乎60%以上的120急救人员都有职业病。首当其冲的是胃病,这是三餐不规律所致,还有两种病症是腰椎病和颈椎病,这两个病又是怎么缠上急救人员的呢?

  记者多次跟随急救员出诊发现,急救员工作就是一份辛苦的体力活:将病人从现场或病床转移到软担架、放到急救车的担架、将其抬上急救车、到医院后再平移至推车,整个过程至少有四次需要抬上抬下。

  此外,病人和病人家中的种种客观情况,更是给急救工作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一辆急救车上仅有驾驶员、急救医生、急救员3人,一旦遇到病人身材高大又偏胖,抬起来就非常费劲。特别是一些老公房没有电梯,楼道里还放着自行车、杂物,这种情况下要把病人转移,极其费劲。

  “曾经转移过一个病人,虽然家属提前说了病人有点胖,但到了对方家中才发现,病人体重达300斤。先是考虑坐轮椅转移,结果导致轮椅坐坏了一辆。无奈之下大家只好抬,虽然家属也在一旁帮忙,但没有电梯,要从6楼转移下来实在是太难了,上车后发觉手臂都麻了!”小劳说,为了增加体力,他平时常练习举哑铃。

  在将一位敬老院老人送去医院的路上,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次抬担架。敬老院位于5楼,担架车由于体积大,只能在一楼等候,夏国伟、羌培杰和熊师傅小心地把床上94岁的老人连被褥一起抬上软担架一种有拉手但是没有金属支架的担架。

  不料走到电梯口发现电梯出现了问题,楼梯口很窄,紧急叫人修理又迟迟不见动静,大家只好提着软担架“硬摒”。期间小羌让记者体验了一下,尽管老人体型消瘦,但是加上被褥还是十分沉重,又不敢太用力,分寸实在难以把握。

  小羌也曾有过抬大胖子的经历。“这个人光肚子就像沙包一样,几乎把整个担架都占满了。”苦在那幢楼还是老公房没有电梯,3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抬到救护车内。“花了很长时间才缓过劲来。”

  由于用力过度或持续“损耗”,腰椎病也就缠上了急救人员,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已经出现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职业病。

  急救员往往身兼“四职”

  小羌和小劳的本职工作是“担架工”,正式的名称是急救员,不过事实上他们每人都身兼数职。

  余峰是长宁分站的随车急救医师,多年来他和无数急救员搭档。在他看来,一位优秀的急救员不仅是合格的担架工,协助急救医生快速、安全地把病人转移,更是急救医生的得力助手。“没有他们不行”,余峰说,特别是遇到车祸、火灾、爆炸等多人伤亡的重大突发事故,第一辆到达现场的120急救车,为了尽可能多抢救病人,医生和急救员首先要分诊。这时急救员会参与包扎等工作,因此,包扎、搬运、固定、止血是急救员的四大基本技能。此外,急救员还需掌握心肺复苏术(CPR),这样才能在和死神争夺战中,将病人从死神手中抢救过来,“急救员还要会快速判断病情,尤其是紧急抢救时整个过程只有1到2分钟,如果不正确快速处理,一旦错过时机病人就没有生还可能。”

  前不久,余峰、小劳还有急救车驾驶员一起配合,成功将2名心梗和猝死的患者从鬼门关拉回,这需要3人小团队专业行动。“特别是在公共场合进行猝死等抢救时,更是需要配合密切,忙而有序,否则会造成公共场合的负面影响。”

  除此以外,急救员还身兼类似“出纳”和“清洁工”的角色,每次出车,急救员要询问对方是否有医保卡,并按标准收费、做账。

  一天的工作做完后,急救员还要清洗车辆。往往下了班还要花近半个小时仔细清洗车身。

  记者体验

  姓名:劳以华 工作地点: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长宁分站

  工作时间:4年最大心愿:每一次看到急救病人,都希望他们能救活,这就是我的工作。

  最大烦恼:有时急救员会遇到一些挑剔的病人家属,比如有些家属没有说清家庭地址,导致120车辆在小区外绕了好久才到,导致对方责怪我们来得迟。

  姓名:羌培杰 工作地点: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长宁分站

  工作时间:5年最大心愿:只要家属说声“谢谢”,我就感到最高兴,再累都觉得值得。

  最大烦恼:急救车能容纳的人有限,一般规定陪同家属只能两人。一些家属想跟车却没有坐位,会发牢骚。有时嫌车开得慢,有时嫌开得不稳。

  出车5次,均非突发状况

  5月10日,记者共随两个急救“班组”出车五趟,出乎意料的是,没有一趟是类似交通事故那样的突发状况。相反,很多案例是老人送院或转院,这可能和上海的老龄化有关。

  在北新泾三村,一位94岁的老人因为胃口不佳,几天没有吃饭,家属急了,就打120送长宁区中心医院送治。家属告诉记者:“老人有骨质疏松,一不小心就会骨折,所以只好打120,让专业的医生帮忙送她去医院。”看得出,这几位家属和夏医生、小羌他们已经是“老熟人”了。另外一位家住北虹路的老人要转院,因为离不开呼吸机,所以也拨打120求助。

  “其实,我们的工作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经常和突发事故打交道。”夏国伟告诉记者,“我们白天出车碰到最多的情况就是老人送院或转院,如果气温骤降,这种情况还要多。”这时的120急救中心实际承担了部分“养老”功能。“家属也比较信任我们,基本上没有行走能力的老人要送医院都会叫120。”

  面对老人的各种病症,急救员们早就有了丰富的经验。小羌说:“腰椎骨折的老人必须放平,心力衰竭的病人必须坐着抬,脑梗的病人要尽量保持安静。”

  说起抢救病人,急救员们都滔滔不绝,一提到收入,几乎所有人都是“一声叹息”。医疗急救中心是白班晚班两班倒,晚班平均出车8次,白班少则10多次,多则20多次,工作强度相当大。但是,一些有10多年工作经验的急救医生每月收入也就是4000多元,而急救员每月收入也就是2000元出头。

  “由于收入低,所以几个徒弟都走了。”一位急救医生透露,带一个急救员要1年时间,由于月薪只有2000元出头,工作量又大,不少人都选择转行或跳槽,“我带的5个徒弟已经走了4个!”夏国伟无奈地说。

  截至今年5月份,上海市院前急救共设分站115个,市区范围内37个,各郊县范围78个。救护车603辆,市区279辆,郊县324辆。截至今年4月底,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市区)在岗一线医务人员有184人,驾驶员289人,急救员261人。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业务量十分繁忙,光是今年一季度,院前急救人数就有135504人次,其中市区急救人数72792人次。随着上海城市人口发展和老龄化程度加速,院前急救业务量每年以10%-15%递增。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