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4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3.4% 新华社记者 周咏缗 编制
图表:4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6818亿元 新华社记者崔莹编制。
图表:4月份全国税收收入仅增长2.6% 新华社记者 冯琦 编制
图表: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3.4% 新华社记者 陈琛 编制
图表:4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0% 新华社记者 周大庆 编制
图表: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降0.7% 新华社记者 肖潇 编制
外媒:惠誉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月14日报道】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周一表示,尽管近期经济数据不佳,但中国经济不太可能“硬着陆”。惠誉公司还表示,亚洲国家将会比其他地区更好地屏蔽欧洲经济困境产生的冲击。
惠誉公司亚太区主权评级负责人安德鲁·科洪在一次电话会议上说,亚洲与欧洲银行的接触有限,将使其与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之间有所缓冲。
科洪表示:“亚洲经济更依赖于外国家庭和消费者购买其出口产品,并不依赖于外国银行提供的资金。”
他还说,欧洲的金融动荡没有影响亚洲国家的主权评级。
上周,中国公布的一系列数字显示,这个亚洲最大经济体有所弱化。上周六,在4月份中国制造业增长跌至3年来的最低水准后,北京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8.1%。这是将近3年来的最低水平,引发对于经济急剧放缓的担忧。但是对于中国近期的经济走向,科洪比其他评论家担忧要少。
惠誉公司预计2012年中国GDP将增长8%。
科洪认为:“由于当局针对去年的通货膨胀压力做出回应,中国经济正在出现由政策主导的增长放缓,而这属于正常的政策管理范围。”
他说,中国政府认为8%左右的经济增长率是合适的,因为并没有对就业市场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科洪预计,中国经济不会经历“硬着陆”。
外媒悲观议论中国经济“失速”
“四月并没有让中国经济看到春天”,“疲软数据浇灭中国经济增长希望”、“中国经济将面临十年以来最慢的增长”……近日世界媒体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弥漫着各种悲观说法。引发这股风潮的是中国近日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其中,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8.1%,这一成绩在全球范围内相当亮丽,也高于中国自己定下的7.5%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是2009年春天以来最小的经济增幅”。这些数据都是中国经济真实的侧面,然而面对外界的复杂议论,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对记者说,唱空中国的声音越大,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警醒告诫越强,但他表示坚信中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绝不会像这些人所鼓吹的那样严重”。
“中国因素”成为解读14日国际经济新闻的重要关键词之一。
据美联社14日报道,纽约的国际油价周一跌到每桶95美元以下,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电子交易中,基准原油下跌1.33美元,每桶为94.80美元。美联社称,油价下跌是因为投资者担心中国经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放缓速度比预期的还要快。
同日下跌的还有欧洲股市。路透社报道称,由于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以及希腊政治僵局,欧洲股市盘中下跌至四个月低点,FTS Euro first 300指数下跌多达2.1%至1001.47点,法国CAC-40指数下跌2.4%,德国DAX指数下跌2.2%。路透社说,“中国令全球经济风险升高。”
新一轮议论是对中国最新经济数据的直接反应。中国11日发布一系列被外电形容为“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包括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零售额数据、进出口额等之后,中国央行于12日晚间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英国《金融时报》14日说,在最近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中,最令人震惊的是,4月中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这是3年来最疲弱的数据,而且远低于3月11.9%的同比增幅。《华尔街日报》对这一数据的解读是:它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普遍疲弱。法国《费加罗报》称,中国工业增速放缓,新增贷款发放额创3年内新低,这表明北京抑制经济过热的行动已产生效果,但经济硬着陆威胁增大,中国政府必须避免因此带来更大社会代价。
(来源:新华国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