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农民成“大款”,“城里人”该多一份理解
新华网长春5月16日电(记者郭翔)“我今年承包了180多公顷旱田种苞米,要是没啥大灾大难的,一公顷能挣个3000多块钱吧。”在整理下乡采访的记录时,64岁的吉林省农安县种粮大户文业胜的这句话让记者为之一震。
“承包180公顷,一公顷挣3000多,那一年就是50多万。”我打着心里的小算盘。我相信,很多都市白领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是“上什么班啊,还不如种地去呢!”
犹记得去年秋收时节,电视里一则“北大荒农民种地年收入超20万”的新闻激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羡慕、嫉妒、恨者有之,很多白领网友“酸酸地”抱怨“大家组团去北大荒种地得了”,更有甚者质疑该新闻造假。
仔细想来,作为“城里人”,我们理所应当地享用各种农产品,却很少体谅农民的辛苦。即使在基本实现机械化耕种的今天,农民也还是要在阳光暴晒下翻地,播种,打药,施肥。一脸灰,一身泥,皮肤也晒成了健康的“纯古铜色”。
但相比身体上的辛苦,种地农民精神上的压力更是“无以复加”。春耕备耕的时候,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就是一大笔开销,很多农民不得不靠贷款、向亲戚朋友借钱才能完成春播。这些借款或许在这一整年都会成为农民“心头的牵挂”。种地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要是不幸遇到旱、涝、虫、病这些灾害,农民就会“愁得睡不着觉”。
“有的城里人看不起农民,潜意识里觉得种地就只能达到温饱水平。”采访中,一位乡镇干部对我说,“但现在国家有了好政策,农村的能人就该成为"大款"。”
农业是国之根基,让“种地达人”们年收入二三十万又有何不可呢?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取消农业税,国家的好政策接踵而至,农民的美好时代来了。面对农民“大款”,“城里人”是不是该多一分理解呢?
作者:郭翔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