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84岁藏家撑“筷箸博物馆” 私人博物馆难以维持

2012年05月18日14:57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作者:茅冠隽 祝玲
藏筷馆为了生计,不得不出租给别人卖饰品,看着这些和筷子毫不相干的纷乱货品,蓝翔老先生只有苦笑
  藏筷馆为了生计,不得不出租给别人卖饰品,看着这些和筷子毫不相干的纷乱货品,蓝翔老先生只有苦笑

  晚报记者 龚星 资料图片

  晚报记者 茅冠隽 祝玲 报道

  在本市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原本有十几家民间私人博物馆,现如今却只剩下一家还在坚持稳定开业。 “我年纪大了,也不知收藏的这些筷箸何去何从? ”这家筷箸私人博物馆的馆主、已经84岁高龄的蓝翔老人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有关人士表示,上海的民间博物馆大多处于半停或关停的状态,只有转型,民间博物馆才有出路。

  34年如一日热爱筷箸文化

  蓝翔老人的筷箸私人博物馆开在多伦路191号上。这是一间只有十平方米的小铺面,记者前往时,老人独自坐在屋子里看报。老人耳朵不好,看到有人跟他说话,慢悠悠地从抽屉里拿出助听器,热情相迎。

  蓝翔老人是中国收藏筷箸第一人,收藏筷箸的历史可追溯到1978年。他收藏的第一双筷子是在吴淞乡下采风所得。当时,他偶然发现瓜棚下一老妪正在吃饭,手中一双旧筷又粗又长,如同毛笔。好奇之下,他以十双新筷换得这双筷子。原来,这是六十多年前老妪还是新娘子时,因不孕被婆婆带到灵隐寺求子而买的灵应寺特产天竺筷,为讨“筷子筷子快生贵子”的口彩。

  如今,老人收藏的筷箸已30多年,藏有2000多双,另有筷笼100多个,筷枕、筷盒300多种,著有专著20余本。

  “每双筷子都有一个故事”

  蓝翔老人收藏的是文化、是历史,也是故事,“每双筷子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老人说。

  1994年,蓝翔在辽宁一个古玩市场一家店铺看到一双 “双鱼戏珠”的象牙筷,欲购买,却被店员拒绝了,说要“卖给外国人赚外币”。蓝翔出示各种证件,表明自己是收藏,从当天下午2点一直央求到5点,店员依然不肯卖。最后只得联系该店老板。当天下午6点,蓝翔在一家宾馆内找到店老板,但老板也不同意出售。蓝翔依然不愿气馁,又联系了这家古玩市场的经理,巧的是经理认识蓝翔,看过他写的筷箸专著。最终,在经理的协调下,老人以800元人民币将这双象牙筷买下。“这比原售价高出30%的价格,只因当时我身上没有外币。 ”蓝翔对记者说。

  小铺面不得已出租掉一半

  蓝翔老人的收藏事业虽有着极多辉煌故事,但当下的光景却也有点惨淡。记者在他的小铺面里看到,只有一半的货架摆放着各种筷箸,另一半则摆满了首饰挂件。老人说,由于资金紧张,他不得已将自己铺面的一半出租给其他商户。

  多伦路管委会曾有过要在私人博物馆实行售票制度的想法,2元一张票,老人觉得这“不可能”:“这点钱对于经营这间博物馆来说是杯水车薪,可一旦收费,游客要求也就更多。我年纪大了,体力不行,应付不过来。 ”

  希望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人告诉记者,收藏筷箸这么多年,几乎没有生产筷子的厂家和自己联系过,也没得到过国内相关机构的认可。甚至在老人看来,中国至今都还没有一个研究、保护筷子的专门机构。

  为了让筷箸文化发扬光大,老人四处奔波创办了 “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号召大家在用筷子吃饭的同时,重视筷箸文化。“筷箸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但现在一些孩子看到售卖的筷子上印刷的都是英文、日文,就认为筷箸是外国人发明的,这让我非常痛心。国际上也的确有国家在争论筷箸的发明地点,可几乎只有我在坚持‘筷箸由中国人发明’的论断。我现在年纪很大了,真的很担心哪天“筷箸真变成‘外国人的发明’! ”老人说。

  至于将来如何处理自己的收藏品,老人也没有拿定主意。 “肯定不会卖掉。另外,捐给其他博物馆的可能性也不大。博物馆展示的多是瓷器、青铜器等,几乎没空间展示筷箸。即使把这些筷箸捐赠给博物馆,也会因得不到重视而腐烂掉。 ”老人告诉记者,他希望把筷箸申请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官方的力量,来保护、弘扬、传承筷箸文化。

  在蓝翔老人铺面的旁边,本来还开着一家私人博物馆,收藏的是南京钟,馆主是刘国鼎。因为身体不好等多方面原因,这个私人钟表博物馆门面已较少开放。“原来这条路上有毛泽东像章、南京钟、筷箸、奇石等十多家私人博物馆,但现在搬的搬,租的租,唯一还剩下稳定开放的,就是我这里了。 ”说到这里,蓝翔老人一声叹息。

  反思

  藏家年纪渐大资金有限,博物馆生存困难

  民间博物馆到底该何去何从?昨日,记者采访了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他告诉记者, 1984年,上海出现了全国最早的一家私人博物馆,叫王家钟表博物馆。历经近30年,上海的民间博物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发展、辉煌和衰退三个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民间博物馆的萌芽期, 1990年以后到2001年,是民间博物馆的发展期,那个时候如雨后春笋,出现了很多民间博物馆。 2001年到2005年,是相对稳定的时期,是民间博物馆较为鼎盛的时候。那个时候,上海人的自身居住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政府也给予了不少政策上的扶持。多伦路文化名人一条街上的民间博物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

  但是2006年至今,便进入了生存的困难期。从鼎盛到衰退,是时代发展的大背景所致。“2006年以后,民间家庭博物馆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宣传上都严重滞后。”吴少华说,这跟民间博物馆自身的原因也有关系,民间博物馆大多是靠藏家一己之力来收藏和保管。

  这就产生了几个问题。首先是资金来源有限,博物馆的功能不完善。一个完整的博物馆应该具备教育、保管、展览、研究四大功能,私人博物馆大多只有保管的功能。在研究层面也相对薄弱,往往是藏家仅仅拥有这些藏品,而没有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这些藏品,研究它在历史上的作用,未来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当然,也有很多藏家对自己的藏品很有研究,蓝翔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其次,藏家本身年纪渐渐变大,会力不从心。另外则是一些硬件条件决定了私人博物馆逐渐走向衰退,藏品丰富、政府主管的博物馆更深入人心。 “要看藏品,市民首先想到的是上海博物馆,很少会有人去私人博物馆。”

  民间博物馆大多半停或关停,亟待转型

  如今,上海的民间博物馆大多处于半停或关停的状态。吴少华说,能够接待游客的民间博物馆约有60家左右,其中有一定规模的约在30家左右,经营得非常好的也只有15家左右。这些经营成功的民间博物馆有一个共同点:在时代的变革中,主动寻找突破和转型。他们主动和一些旅游景点、企业经营相结合起来。

  举例来说,做得比较好的是位于奉贤海湾旅游区的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它设在旅游景区,可以和旅游经营挂钩。还有东方地质博物馆,因为有科教意义,每年也要接待几千名中小学生前去参观。

  “本来,藏家在家里搞几个玻璃橱,在门口挂一块牌子,就可以称民间私人博物馆了。但现在首先从叫法上就要改变,直接叫民间博物馆。”吴少华说,历史的东西是需要大家一起来保护的,私人的力量太有限。一方面,政府要将民间博物馆的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另一方面,一些社会机构、组织可以积极参与保护。在这方面,国外创办私人博物馆可以有所借鉴,如对于赞助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等政策关键在于如何鼓励、引导企业扶持、接纳私人博物馆。

  “从历史的角度看,民间博物馆为推动当代文博事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博物馆的繁荣。而如今,只有转型,民间博物馆才有出路。”吴少华说。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