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低工资引“转工潮” 专家称应订差别底薪
2012年05月24日18: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5月24日电(记者 江家岱)去年5月,香港决定实行首个最低工资法案。1年来,失业率不升反降,加上本地通胀高企,基层劳工希望检讨28元(港元下同)时薪的呼声越来越高。有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实施后,香港劳动力流动加剧,逾六成受访公司反映员工流失上升,劳工普遍向较易工种转移,引发“转工潮”;专家建议特区政府参考经济周期不定期检讨最低工资,鼓励通过劳资协商订立差别底薪。
香港树仁大学商业、经济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4日发布“最低工资对香港营商环境影响”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由此引发的隐藏性成本正蚕食本地企业的竞争力;面对薪酬成本上升,71%的受访公司减少加薪次数,半数公司收紧“年终奖”政策,员工实际福利不加反减。
据悉,调查于今年4-5月进行,透过电邮和邮递方式访问18间行业商会和15间大、中型连锁企业,涉及雇员近10万人,涵盖零售、保安、清洁服务等受最低工资影响最大的行业。
香港树仁大学经济及金融学系助理教授杨伟文介绍说,80%的受访企业表示劳工在最低工资支持下,经常抱怨“工作时间长”、“假日工作”和“体力消耗大”,转而选择较轻松的工种。所谓“同薪替代效应”导致部份基本民生服务业出现员工老化和产业结构失衡。
据测算,若最低工资提升至33元,三成受访公司表示会进行裁员;其中,近七成清洁服务业公司表示无法承受,考虑缩减人手。
另一方面,香港首季经济增长仅0.4%,通胀虽有回落仍维持在5%左右的高水平。树仁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树甘直言,现时并非调整时机;欧债危机不断发展,内地开始主动调低经济增长步伐,导致本地企业对经济前景及业务扩张转趋谨慎。他认为一旦经济下行,难以下调的最低工资将导致劳动密集型行业触发裁员潮。
李树甘建议,政府顺应经济周期采用不定期检讨的方式,纳入一篮子经济指标,包括通胀、失业率、行业增长以及雇主承受能力等。当局应鼓励劳资协商,就不同行业的成本调节能力,订立差别最低工资,纠正经济效率的下滑。他强调,最低工资一味紧盯通胀会造成工资和物价呈“螺旋式”上升,频繁调整亦会付出庞大的社会成本。
以其他地区和国家为例,台湾在1997年至2007年,曾连续11年不调整基本薪酬;美国则在28年间仅仅上调了7次最低工资水平,并实行行业差别化底薪标准。
同日公布的香港城市大学研究显示,69%的受访者认同目前的最低工资水平合理,大多数香港市民表示最低工资立法推高了本地通胀。
作者:江家岱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