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南沙卫士:南沙水文气象“活预报”李文波
新华网广州5月27日电 “南沙,雷阵雨,27-32摄氏度。”
作为海军南海舰队南沙守备部队气象分队的一名工程师,在南沙永暑礁,李文波既是一名守礁卫士,又是一名气象观测员。自1991年以来,李文波累计守礁2900多天,创造了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等多项纪录,被誉为“爱国爱礁的南沙卫士”。
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权中国政府在南沙永暑礁兴建了第一个国际性海洋气象观测站,成为全球海平面联测的一个网点。
南沙距祖国大陆1400多公里,常年高温、高湿、高盐,工作生活条件艰苦。李文波第一次到永暑礁时,观测站缺设备、缺教材、缺骨干,水文气象资料几乎是空白。作为首次上礁的大学生干部,李文波当即立下誓言:“宁可掉皮掉肉,决不让使命欠账!”
从第一个大气波导站,到第一个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20多个寒暑交替,李文波和战友一起创造了南海气象史上10多项第一,并相继完成了10多个观测、预报场点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还安装了气象数据卫星接受和卫星通信系统等先进设备。
李文波在大学里学的是测量专业,与气象水文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到观测站后,他从头开始,自学相关专业知识。每次换防,他都放弃休息,到大学、科研院所请教专家教授,或是整天泡在图书馆查找资料;工作之余,他把时间都用在业务研究上。仅用1年,李文波就成为南沙水文气象的“活预报”。从1998年开始,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心得,用一年多时间编写成《南沙水文气象观测教材》一书,结束了南海海洋气象业务培训没有专业教材的历史。
20多年来,李文波和战友们先后完成了20多项小发明、小革新,大大提高了观测工作质量和效率。
南沙一年季风、台风期长达9个月,雷电、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更是接连不断,这对海洋气象观测十分不利。为了把每一次观测、每一组数据搞精准,李文波数十次冒着生命危险坚守观测岗位。
2005年12月19日,南沙海域遭遇12级台风袭击,室外狂风大作,海面巨浪滔天,当时值班员请示能不能等风浪小点后再进行室外观测。李文波没有同意。他说:“越是恶劣天气,我们的观测数据就越有价值,再危险也不能漏测一次。”
外人看来琐碎枯燥的工作,在李文波眼里却是使命如山。他说:“这里出去的数据,既关系到过往舰船的安全,又代表中国气象水文工作者的水平。”
正是凭着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李文波与他的气象分队,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连续7000多天无差错的纪录,观测站上报的数据质量年年被评为优等级。
从27岁到48岁,21个年头里,李文波29次上南沙,往返南沙58次,海上航渡430天,累计守礁97个月,他把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南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