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消费应重在“减负”
过去这些年,高房价、高税收、高通胀,“三高”构成了中国民众最主要的消费负担,掣肘了经济结构的转型。
稳增长成为当前宏观政策的最核心主题。较之重启投资项目的大张旗鼓,刺激消费的动静要缓慢得多,而且没有减税、收入改革等实质性动作。这不,最近,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出台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政策,并将于近日公布。
显然,这不过是前些年老政策的再延续,前些年的实践也说明,这种“激励”很难真正刺激农村的汽车消费。而且就目前而言,较之交通工具,住宅的升级换代才是乡间民众最急迫的任务。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可以说是农村出现的第一波新建房屋的浪潮。最近五年,房地产繁荣的时期,进城民工数量明显增加,加上人口红利窗口即将关闭,他们的收入也有较大幅度提高,这直接支撑了近30年来的第二波农村住宅更新大潮。
故而,农民的收入增长,未能有效转化为细致的消费能力,也是为何农村消费始终难以真正发力,“家家小洋房”,但是却难以“家家小汽车”。
此乃农村现状。而城市低收入群体和中产阶层,更是早已经被高房价所裹挟,购置房产占据了他们收入的绝大部分。房地产的过度繁荣,透支了经济成长性,将消费人群绝大多数农民、城市低收入群体和中产阶层都化为“房奴”阶层。
消费主力人群的全面债务化,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获取巨大财富,中国消费型经济也就不可能实现。这是何以每每经济下滑,就马上转向固定资产投资模式的关键原因。
只有解放消费主力人群的“房奴”地位,才能真正刺激他们的消费能量。这就要求政府不能通过土地财政和房地产支柱来敛财。而是需要通过公共产品性质的定位,建设合理的保障房体系,让更多的人能够降低“置宅”的刚性需求,中产阶层的消费需求就能完全激发,橄榄形社会才可能具备成形基础。
此外,高昂的税负亦是形成中国消费困境的关键。就普通民众而言,税负早已经苦不堪言。高昂的个人所得税率,低起征点,让中产阶层一直很难在中国大规模成形,再加上社保体系不够健全,民众不得不将大部分的收入用于教育、养老和医疗方面,难以有更多的闲钱用于日常的消费。
不仅个税,占据税收大头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更是沉重,只是民众还很难切身感受到。这些间接税,亦是造成物价一直不断上扬的重要原因。若能出台大面积减税计划,定能很大程度上激励消费者。
说到“含高税”的物价,自然涉及到影响消费的高通胀议题。物价之高,更在于不断超发的货币。就此而言,促消费,调结构就绝对不可再回依赖天量信贷刺激投资的老路上。否则,下一轮高通胀来临之际,零售总额或可显著增长,但是真实消费水平、民众幸福感则很难同步提高。
过去这些年,高房价、高税收、高通胀,“三高”构成了中国民众最主要的消费负担,掣肘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只有降下“三高”,民众的真实购买力才能得以显现。故而,刺激消费是个系统工程,单个领域的小方法很难见效。
(北京 财经作家 倪金节)
作者:北京 财经作家 倪金节 (来源:新京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