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运垃圾讲技术含量 沪环卫装备“鸟枪换大炮”
2012年05月31日11: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早上8点30分,刘必胜踏上500吨集装箱机驳船“必胜号”,换了工作服并套上橘红色救生衣,召集12名船员召开“航前会议”,布置安全检查……
日前,刚参加完市第十次党代会的刘必胜回到上海城投环境实业物流有限公司三分公司的蕰藻浜基地,与船员们聊党代会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同事们都很羡慕刘必胜,逢人便称:“刘必胜是阿拉水运垃圾船上的党代表。”
城投环境实业物流有限公司承担着上海市70%生活垃圾的装卸运输,水运船员们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30年来,刘必胜安全航行约1198800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0多圈,每天清运生活垃圾10000吨,从未发生大小航运事故。
高招绝活战胜“老虎口”
从蕰藻浜到黄浦江68公里左右,从大治河到清运河约43公里,航线航道复杂,水流急,船多湾多,其中大治河西水闸被称为“老虎口”,是最危险、最难行的航道。该段经常开启闸门引水,水位低潮时,过水闸容易船底碰擦;水位高时,又极易碰擦闸门。
“数百次安全过"老虎口",我们是靠平时练就的高招绝活。”刘必胜说。30年的航行,刘必胜积累了避险的丰富经验,他总结出一套适合内河船舶航行的驾驶操作法,于2003年被物流公司命名为“刘必胜驾驶操作法”,目前已经在环卫水运行业得到广泛运用,成为操作指南。
环卫装备“鸟枪换大炮”
“我现在驾驶的500吨级集装箱船,不但配备了空调、电脑、冰箱、液晶电视等,同时为保障安全运营,还配有全球定位系统、桥梁避碰系统和通讯系统,这在以前是做梦都想不到的。”谈起水运船舶的升级换代,刘必胜如数家珍:“从上世纪50年代的自航船到70年代的木质驳船、80年代的铁质驳船、90年的钢质拖轮,再到如今的360吨、500吨的集装箱货机驳船,可以说是"鸟枪换大炮"了。设备改进,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危险程度也大大降低了。”
刘必胜说,“环卫码头在世博会前还是散装的,对周边环境、河水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影响。曾经尘土飞扬的垃圾码头,如今取而代之的是25吨大桥吊;曾经蚊蝇滋扰的小木船,取而代之的是马达轰鸣的集卡与装备一流的集装箱船舶。”
个人成长离不开行业发展
中午时分,厨房端出6菜一汤,船员们围坐着,边吃边聊。“我的成长史也是整个环卫行业发展的一个小缩影。”刘必胜说:“1982年,我顶替父亲来到环卫水运行业工作,什么技术都没有,被安排上船做驳船工。当时,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奋斗目标,立志成为一名高等级技术工人。”
刘必胜的努力获得了回报,1997年获评上海市内河航运船舶驾机高级工、2000年成为内河航运船舶驾驶第一批技师、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技术能手、2006年获评上海市劳动模范、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这次在党代会上,刘必胜提交了《社会对环卫的认同度》、《环卫人才青黄不接亟待解决》、《制约环卫未来发展的瓶颈》等提案,呼吁环卫行业引进高端人才,提高环卫职工待遇。本报记者 赵维光 (来源:文汇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