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长号”吹四方
探寻广西民族乐器(七)
本报记者 林雪娜
北方的黄土高坡上,传出高亢绵长的唢呐声。南方的山寨里,与唢呐形相仿、音相似的民族乐器,莫过于长号。在今年凌云县茶文化节上,50多名身着瑶族服饰的男子擎着1.5米长的长号仰天吹响,声音深厚洪大,气势尤为壮观。
这是来自岑王老山脚下的一个瑶寨凌云县玉洪瑶族乡那妹屯的蓝靛瑶长号队。队里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蓝靛瑶长号发源于刀耕火种的年代,小时候他就听长辈说,祖辈们居住的大山林里野兽多,他们居住又比较分散,当时没有任何通讯工具,野兽一来无人知晓。于是,一名爱吹口哨的村民想出了一个法子,制作出一把长号,充当威慑野兽、通知大家共同抵御灾难的武器。这一招果然奏效,最后成了他们的“集结号”。
史载长号是从古代的“角”衍变而来。我国古代所有喇叭类型的气鸣乐器通称为“角”,最初是用牛角直接吹奏,后来发展为用竹、木、皮革、铜等材料制作。广西的吹奏乐器不多,且多为竹制吹奏乐器,铜制的吹奏乐器,唯独长号较为闻名,它还是“八音”里的低音乐器。
1.5米长的长号用薄铜片制作,由上、中、下3节组成。上节为锅底状号嘴,中节为伸缩节,下节为喇叭节。不使用时,上、中两节可缩进喇叭节内,便于携带和保存。这么长的长号,托起来不易,还一口气吹10多分钟!一位老队员左手托起长号中节,右手持握上节,一边示范一边告诉记者,先是吹箫似的低吹,再如唢呐似的横吹,最后冲锋号似的仰吹,姿势从低-中-高,声音也从低-中-高,再从高到低弧线轮回,这样气流就会循环流动。
“以前的长号红白事都吹,现在只有喜事才吹。”队长蒋光艳介绍。长号在古代的通讯功能已退化,如今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在重大节庆、民族展演等活动上传出声音。但在村民看来,长号更是一种喜庆的符号。“我们家里都有长号,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谁家有喜事,就在家里一吹,我们就知道了。”一名队员回忆,某个夏日的夜晚,他听到一声长号响,以为是谁家有喜事了,连夜随号而去,谁知是个打工仔回家学着吹长号。
由于铜质的长号造价不菲,所以生产较少流传不广,蓝靛瑶长号成为稀有之物。村民自发组成了50多人的长号队,由于吹奏需气力故清一色男子。吹着吹着就吹出名气,附近村寨每逢喜事都会请他们去演奏。长号一般不单独吹奏,他们一去演奏多是两人结伴而行。随着知名度日渐提高,他们的步伐走出了大山,吹到了上海世博会,喜庆的号声迎来八方宾客…… (来源:广西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