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到河北大学解读“科学”
长城网保定6月6日电(金强 李艮春)6月5日,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吴国盛教授在河北大学校做了题为“近百年来中国对科学的误读”的讲座。该讲座是“莲池读书会”系列讲座第五讲,由河北大学和燕赵都市报冀中版共同主办。
吴国盛的讲座主要从哲学及科学技术史角度来解读国人对于科学的误解。针对国人对于“科学”的误读,吴教授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中国古代并没有科学,有的只是技术,科学是舶来品,中国的文化土壤里并没有提供这样的东西;第二,中国近代痛苦的遭遇,使中国人不断地要求学西方,来“师夷长技以制夷”,很多的中国人对科学和技术无法准确区分;第三,中国学习技术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日本人,我们的70%的学术术语均来自于日语,由于日本人过快翻译西方著作,很多的翻译并不准确,所以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读,直到现在我们还深受影响。
吴教授认为中国人重视儒家思想,讲求血缘关系,重视“仁”和“礼”,注重天人合一,他认为中华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社会基本上是人情社会,对于情的遵守要大于理,对于理的遵守要大于法,中国人的爱是外推的,是等差之爱,因此绝大多数国人都要学会处理不同浓度的爱;而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是游牧文化和海洋文化的集合体,迁徙成为常态,他们有很强的规则意识,重视“契约”,讲究自由的理想追求,喜欢“规律的不变性”。吴国盛认为,中西文化的最根本差异是“自由”。吴教授进而认为,真正的科学史应寻求表面现象背后的不变性,这正是西方对于“科学”的定义。
吴教授还比较了希腊科学与中国科学的区别,认为希腊人对讲理比较感兴趣,尤其对数学和天文学比较感兴趣,善于在其中寻找规律;而国人认为天文学是一种“礼学”,国人研究天象多可以归结为一种为天子服务的政治哲学,包括对于自然灾害的解释,因此中国的天文学不能被称为科学。
吴教授总结道,科学根源于自由,是西方最高的人性理想,而在中国,天文学是一门偏文科的学问。接下来,吴教授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吴教授突出强调,科学本身具有文化依赖性,它不同于技术。
关键词:保定,河北大学,科学,北京大学,教授 (来源:长城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