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外来树“水土不服” 引发的树源问诊
2012年06月07日15: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下的哈尔滨街头,花红柳绿。可有细心的市民却发现,有些树木却在打蔫,有的甚至满树枯枝。记者了解到,这些没有泛绿的树木很多是外来树,因为水土不服而濒临死亡。而且,近几年哈市种植的大树,96%以上是外来树。这些外来树都来自哪里?为什么成活率这么低?哈尔滨难道就没有本地树种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走访:
街头干枯的大多是外来树
“这些干枯树,没有一株来自哈尔滨的本地苗圃,都是外地整来的。”知情市民张先生肯定地说。“这些树,有的是山里树,枯萎原因是水土不服;有的是化肥树,不发芽的原因是催长太快、体质不行了;还有的是一些"小老树",枝干看着挺好,其实已经快到寿了。”东北林业大学绿化专家聂绍荃教授说。
在热心市民张先生和园林专家聂绍荃的指点下,6日,本报记者兵分两路,对哈市街头的树木生长状况进行了走访。
当日8时许,在哈市道里区经纬街42号附近,记者看到,大约2005年栽种的五角枫已经大量枯萎。大约百米长的人行道上,仅有5棵萌生出稀稀落落的新叶,其余都呈现干枯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临街而立。记者注意到,经纬街上栽种的500多株五角枫,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枝繁叶茂,剩下的都是枯萎的状态。
9时许,在南岗区一曼街122—2号,记者看到,绿化带内有5棵松树,其中4棵矮小瘦弱、针叶稀疏。另一处紧挨着的绿化带中,4棵松树长着很多干枯的针叶。“这些松树大概是2007年栽的,换了两茬了,头一年刚种,第二年就死,这是又栽上的新树。”临近绿化带开饭店的老板韩先生说,“听说是山里弄来的,指定是水土不服。”
9时30分,在南岗区东大直街哈医大一院门诊部、临近鞍山街一侧的绿化带内,11棵胸径约8厘米的榆树每棵都绑着支架。只有3棵榆树吐出绿叶,其余的9棵已枝干叶黄。
10时许,在友谊路苏宁电器门前,记者看到,12棵糖槭树仅有2棵发出新叶,剩下的10棵干枯萎缩,微风吹过,枯叶纷纷落下。
10时30分,在柳树街11号哈一中侧门旁的绿化带内,近20棵花楸干枯的树干上挂满枯黄的叶子。
不仅如此,连日来,本报还报道了时下树木不绿甚至枯萎的现象松北区江湾路南侧防浪林内,上百棵碗口粗的柳树至今没吐叶;南岗区哈西大街上数百棵三刺槐,至今不见绿;道里区友谊西路两侧200多棵行道树,至今没发芽;南岗区学府四道街绿化分车带内,数百株水腊已经枯死;松北区松北大道绿化隔离带内,很多大胸径的油松叶子已经发黄;道里区顾乡公园内,100多棵榆树和杨树至今没发芽……
调查:
本地五大苗圃 大树不足两万株
从2006年到今年,哈尔滨种植了851万株大树,而哈市五家国有苗圃能够达标的大树每年大约有两万株。哈尔滨的外来树,即来自国有苗圃以外树木的比例始终在96%以上。
街头的外来树到底来自哪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说:“来源很杂,有来自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远的还有河南、河北和山东的,主要的是吉林的九台和辽宁的开原。本省有周边市县个人种的、林场挖的、山里挖的。最祸害人的是,为了让树木长得快,回钱快,很多个人种植的杨树苗和柳树苗还使用了大量催长的化肥。这样的树,刚种上啥也看不出来,可等到天气一热或一冷,就不行了。”
难道本地苗圃没有适合种植在城区的大树吗?记者来到哈尔滨大型国有苗圃一探究竟。
“目前,哈市的五大国有苗圃内没有胸径在20厘米以上的大树,除了一、二、三苗圃,加上道里苗圃、道外苗圃,胸径在8至15厘米的大树,品种以杨、柳、榆、糖为主,加一块也不到两万株,各家苗圃出苗的品种主要是花灌木。”采访中,哈市各家苗圃负责人纷纷表示,按照今年哈市计划栽植50万株大树计算,这两万株只占到总量的4%。据了解,从2006年到今年,哈尔滨种植了851万株大树,而五家国有苗圃能够达标的每年约有两万株。哈尔滨外来树,比例始终在96%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本地这两万株,至今还存在苗圃内,没有种到街上,大树质量没问题,但价格有点高。一位树源知情人表示:他的绿化工程不会从各家国有苗圃买树,因为这些苗圃树虽然好,但人是一根筋,总一口价,不会“运作”。
建言:
种外来树不是长久之计
哈市相关部门透露,在近些年的城区绿化中,哈市引进了近百个品种,其中近1/3是暖温带树种,因为受不了哈尔滨冬季的寒冷而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比如,水腊、偃伏莱、河南白榆等。
据东北林业大学绿化专家聂绍荃教授介绍,水腊、偃伏莱、河南白榆这三个树种均引自辽宁南部及河南一带,引种前没有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而几乎全军覆没。其中,水腊曾在辽宁省开原市引入上万株,但由于当时对于该批水腊的准确产地、生活习性并没有搞清楚,正赶上当年冬季哈市气温较低,上万株水腊无一生还。
条柳和银中杨也属于速生暖温带树种,移植后很快就能见到绿化效果。对这两个树种,聂绍荃认为,条柳在青壮年时期长势很好,但进入中年时毛病就来了,因对哈尔滨水土不服,半数以上的条柳都会发生心腐、中空等毛病。夏季雨中发生的树木倒伏事件,大多数是条柳。
当下,银中杨已经成了哈尔滨行道树的当家品种。聂绍荃表示,银中杨长得快,很容易因为“头重脚轻”,自行拦腰折断,它的外号是“风折木”。据相关部门粗略统计,仅2010年夏季七八月份,街头因风雨天倒伏的树木中,近一半是银中杨,数量超过1000株。
和这些外来树种水土不服纷纷“出事”不同,哈尔滨为了营造绿化景观,喜欢到山里挑好树。比如,哈尔滨火车站站前的月牙街车行道绿化带曾种植了很多造型像迎客松的松树,但好景不长,这些松树树叶变成了铁锈色,于是在去年路改中被“处理”了。聂绍荃说,这些从山区来的苗木普遍存在干高、冠小、瘦弱、根系不健全等问题。经过本地苗圃科学培育出来的苗子,不仅适应当地的水土,而且健壮、根系健全,所以选择本土树种进行城市绿化非常关键。
出路:
搞绿化先要建好树源基地
50年前,哈尔滨的绿化全国有名;50年后,要想做到全国有名,障碍之一就是解决苗源的问题。
哈尔滨绿化,为何总舍近求远选择外省和山里的大树?哈市城管局绿化处原处长张志相说,哈尔滨的绿化,长期以来苗源依赖苗圃。10多年前,采取定向培植抚育名贵乡土树种,绿化量多在15万棵以下,供求关系基本平衡。近些年,城区绿化,由种小树苗完全跳跃到栽大树的阶段,而前期育苗工作却没能跟上,使得本地缺失乡土苗木矛盾愈发突出。绿化要有苗才行,但哈尔滨却忽视了对育苗的规划。聂绍荃建议,哈市相关部门在制定城市绿化总体规划的同时,应制定细致的育苗规,按照规划栽植,走出一条苗木生产自主的道路。
记者注意到,早在2008年7月,哈市就出台了树种规划,提出7大基调树种和49种骨干树种,苗圃需要朝规划方向制定自己的育苗名录。园林绿化专家们表示,50年前,哈尔滨的绿化全国有名;50年后,要想做到全国有名,障碍之一就是解决苗源的问题。哈市园林学会理事长冯美瑞说,在做大做强五大国有苗圃的基础上,高标准规划和建设树源基地,是建设园林城的最基础和最紧迫的工作。(见习记者 王威 王焱麒 本报记者 于鸿斌 王威 摄)
作者:王威 王焱麒 于鸿斌 王威 (来源:生活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