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板”走上转型路 鼓励民间投资应消除阻碍
2012年06月08日19: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导读】山西万亿民资退出煤炭,煤老板走上转型路。6月8日,经济之声聚焦:手握重金的山西煤老板淡出历史舞台,哪些行业将成为他们的新舞台?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提起山西,很多人会马上想到煤炭、煤老板。从2008年山西着手煤炭资源整合,到如今矿井数量从2600座压减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大量民间资本从煤炭领域退出,煤老板去向不一。粗略估算,山西有近万亿的民资退出了煤炭。
退出煤炭后,手握重金的“煤老板”们正在寻找新的舞台。一些人不愿意放弃煤炭旧业,但也有煤老板走上了转型之路。2011年山西省出台文件,目的是留住民间资本,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
基于山西“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的转型发展思路,一些煤老板倾向于在资源深加工领域转型。这条路线可以让他们仍在煤炭行业浸淫,分享资源红利。除去上述实体经济外,山西煤老板在PE、VC等金融投资领域较少。相反,一些煤老板更愿意在地下钱庄成为“高利贷”债主。
随着煤炭资源的整合,煤老板这个富有争议和代表性的群体正在逐渐消失,煤老板们应该如何转型,他们手中所握的万亿资本又将何去何从?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知名财经评论人马光远博士就此话题进行评论。
对于煤老板,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前几天有过一席话,他说:“山西煤老板是历史现象,随着时代发展将淡出历史舞台。”的确,从08年山西着手煤炭资源整合到现在,绝大部分煤老板已经不复存在。
马光远:从历史角度来看,煤老板的产生本身就是历史的错误。我们是一个煤炭生产大国,但是纵观全球的煤炭生产大国,很少有国家像我们这样把一些煤矿分成矿井交给煤老板来经营。我国有很多以煤老板为主体的煤炭生产企业,导致中国煤炭生产的集中度、效益、安全等一系列指标,在煤炭生产大国里、在全球是最低的。
所以我认为煤老板的产生是一个错误,所以他退出历史舞台是一个必然,一个进步。当然怎样退出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有人认为在这轮煤炭行业的变革中,煤炭资源是从多个煤老板的小口袋转移到了一个更大的口袋。马光远认为,这个更大的口袋指的是国有煤炭企业。
马光远:从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思路和方式来讲,这个大口袋最终是落入山西省本身的五大煤炭生产企业,所以这个大口袋我们可以讲就是国有的煤炭企业。
至于怎么转,我仍然强调,一定要尊重产权,尊重意愿,要尊重法律契约。在这个基础上从提高煤炭生产度,做大做强煤炭行业的角度出发,我想我们应该能够做的更好。整个山西煤炭企业的整合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大家的争议比较大,认为这种整合本身是一种行政性的整合,所以会留下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所以我认为我们原本可以做的更好。
随着煤老板的消失,有人估算说,山西有近万亿的民间资本退出了煤炭。这笔庞大的资金流向何处引人关注。目前,除了实体经济外,山西煤老板在PE、VC等金融投资领域较少。相反,一些煤老板更愿意在地下钱庄成为“高利贷”债主。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马光远:为什么不愿意投实业?第一,实业本身不好做。第二,在山西做金融,究竟环境怎么样,金融的生态适合不适合他们做现代金融,这也是问题。为什么愿意做地下钱庄?主要是去年整个信贷比较紧,民间借贷达到了历史高峰期,大多数去做高利贷的人都赚了很多钱。长久来看不可能永远通过这种方式生存。对于庞大的山西的民间资本,恐怕我们需要在制度层面、产业、环境层面给他们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
现在国家鼓励垄断企业向民间资本打开大门,比如说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国企改制重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或者是进入铁路等等,但是民间资本却没有出现大面积进入这些垄断行业的迹象。之所以如此,马光远认为,民间资本有顾虑,民间资本的进入有阻碍,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有。
马光远:我认为两者都是存在的。第一,顾虑肯定是存在的,山西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会不会出现进入其他行业赚了钱又让退出,这恐怕是大家一直很顾虑的问题。
第二,还是有很多阻碍。我们现在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的细则,包括铁道部、银监会的等等,基本上都不能叫细则,因为没有任何操作性,进去的路径是怎样的,进去以后有什么样的权利,怎样确保做大、做强,怎样确保权益都没有规定。如铁道部的规定只有14条,甚至连2005年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铁路的细则都不如。
所以,以目前的情况我们要鼓励民间投资,第一,一定要消除他们的顾虑;第二,在具体制度方面,一定要彻底取消那些限制民间投资的不合理的规定。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