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银行存款利率不降反升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
2012年06月11日07:17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6月1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三天前,央行时隔三年半首次降息,将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然而时隔三天,记者却发现,不管是国有大银行还是其他商业银行,纷纷利用央行提出的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和1.1倍的上限之间自由浮动的规定,上调存款利率。很罕见的出现央行宣布降低利率之后,实际存款利率不降反升的局面。
昨天,记者走访了河南郑州的多家银行,发现不管是国有大银行,还是地方性商业银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都高于央行三天前公布的3.25%的基准利率。其中,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邮储银行在内的几家国有大银行步伐统一,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5%。从数额上来看,仍然维持了降息前的存款利率。
建设银行客户经理:现在利息降了嘛,3.25。但是各大银行联合了,一年的没有降还是3.5。
央行存款基准利率明确下调,各银行却按兵不动,并非是对政策的不买账。其原因正是,央行不但三年半来首次降息,与此同时,更历史上首次允许存款利率有浮动区间,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按照新的政策,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最高可达3.575%,比降息的存款利率还要高。
与大型国有银行的只在一年期存款上尝试浮动不同,河南本地的郑州银行、洛阳银行则更加“激进”,干脆将所有年限的存款利率都一浮到顶。郑州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从6月8号起就将存款利率调至了可浮动空间的最高点。
郑州银行工作人员:3.575 在郑州是利率最高的,一年、两年都是在郑州最高的。
记者:下一步会不会还往高调?
郑州银行工作人员:这个不会,这个已经是根据央行基准利率有一个上浮的最大空间,这个已经是最高了。
这样的情况并不只是发生在河南,一场高息揽储的大战早在三天前就已经打响。6月8日,央行宣布银行存款利率可上调至基准利率的1.1倍的第一天。10点,资金饥渴的杭州联合银行、苏州银行、广东华兴银行等中小银行率先公布了存款利率上浮方案,打响了涨息揽储的第一枪。
到上午11点,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加入涨息大军,先后宣布上浮1年期内存款利率。五大行的调价搅动了整个金融市场。
下午3点,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等地方性银行,还有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合资银行都宣布了上调存款利率的方案。
到了晚上8点,下午还号称不涨息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也有一部分也最终选择了跟进。
记者调查发现,截至发稿,青岛只有中信银行青岛分行等少数股份制银行仍“按兵不动”,中信银行青岛分行营业部一位客户经理表示,该行所有网点目前暂时执行基准利率的政策。
中信银行青岛分行营业部客户经理:我们家没有上浮。
记者:中信银行所有网点都不上浮吗?
中信银行青岛分行营业部客户经理:对对对。
记者:目前还没有要上浮的消息?
中信银行青岛分行营业部客户经理:目前没收到。
各银行展开揽储大战,无非是希望将储户兜儿里的钱,更多的放进自家的金库中。对于储户来说,今后可以“货比三家”选择银行。
但记者昨天走访了建行、招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的营业网点,发现办理业务的人员与以往相比并没有明显增多。一些市民表示,这种政策吸引力并不大。
市民:我得算算定期拿出来合适不合适啊,如果是小于这一块增长的幅度,我觉得就没啥意思了,我得回去仔细算一下。
虽然储户们还未大规模的行动起来,但银行一方面维持或调高存款利率,一方面又执行贷款利率的下降,其业绩必然受到影响。以青岛为例,目前个人储蓄存款超过3400亿元,如果各银行均上浮一年期内储蓄利率,根据初步测算,整个青岛银行业一年的利息损失可能达到5亿元以上。不过,山东卓创资讯分析师王玉认为,大多银行利率上浮只针对短期存款,利润流失有限,2011年青岛银行业净利润超过100亿元,5到10个亿的息差收入完全在银行的承受范围之内。
王玉:道理很简单,与长期存款相比,银行更喜欢短期存款,一般都是一年期内的利率上浮。许多银行为控制成本,出于成本的考虑不愿主动对中长期存款进行调整,所以说这些成本的增加对银行来说完全在可承受范围内的。
而对于目前已经打响的揽储大战,业内普遍将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看做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长远来看,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赵紫剑。
赵紫剑:利率市场化加大本身就是对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挑战,一定会把银行逐步推到市场竞争的环境中,通过价格的调整,逼迫他不得不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提高。
多年来,我国各家银行名字不同,但是利率一直统一。如今随着各商业银行的兴起,以及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利率已经出现差别。将来这种竞争也必然拓展到其他金融服务领域,要求银行拿出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服务消费者。所以,利率出现差别的背后,我们看到了银行竞争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