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林巡山途中的庞祖玉。通讯员何乃缘 摄
庞祖玉护林巡山后抽水烟休息。记者蒋卫民 摄
中国绿色时报6月12日报道(记者 苑铁军 蒋卫民)
以山林为纸,用时间作笔27年,9800多天,一位耄耋老人用执著写下了一则令人为之动容的故事。
故事没有传奇,有的只是平淡。
在不求喝彩与掌声的27年,在忍受孤独与寂寞的9800多天,庞祖玉这位88岁的老共产党员、广西农垦国有长春农场退休职工,在博白县云开大山高岭义务巡山护林27年,他用坚定的足迹写出两个令人敬仰的大字:平凡。
平凡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88岁的共产党员庞祖玉身上找到了答案。
共产党员在这个闪耀着神圣与光辉的名字后面,是庞祖玉用27年时间诠释自己对党和国家的承诺。
昔日:火热青春把荒山染绿
庞祖玉闹了个大“笑话”。
今年3月,88岁的庞祖玉接受博白县委之邀,出席中央电视台“乡约走进博白”的节目采访。走在博白县街头,喧闹繁华的景象让庞祖玉放慢了脚步,他对身边陪同的人说:“这是把我带到什么地方,不会是省城吧。”
时间似乎已经停滞,就定格在庞祖玉的绿色世界里。
从1985年退休以后,庞祖玉就没去过县城,他把所有时间都交给了为之梦牵魂绕的山林。
庞卫东是庞祖玉的大儿子,虽然不善言辞,但每每提及父亲,他眼中立刻露出敬佩的光芒,父亲总是讲:“没有作什么贡献,党和国家却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感觉很惭愧。退休了,白领工资不好,我就是要多做些事,这样才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
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谦逊的老英雄。
今年2月,博白县委作出向庞祖玉学习的决定,在全县掀起学习庞祖玉先进事迹的高潮。
在日前结束的广西“创先争优先锋人物”评选活动中,在网络投票、手机投票和投票总数3项评比环节中,庞祖玉不仅3次位于34名候选人中的第一名,而且还是年龄最大的获奖者。
光荣岁月收割着时间与记忆。
1924年6月,庞祖玉出生在玉林市博白县亚山镇的一个贫农家庭。他从17岁就开始给地主做长工,旧社会的苦和新社会的甜,庞祖玉心里最清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彻底改变了庞祖玉的人生轨迹。1953年,庞祖玉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的垦荒者,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出一份力成为庞祖玉最大的幸福。
与庞祖玉同为第一代垦荒者的苏方宁回忆道,当时的庞队长每天出工最早、收工最晚,挖坑植树、巡山护林,一个人能做好几个人的活儿,他好像从不知道什么叫做苦、什么叫做累。
1955年,长期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庞祖玉因为工作表现出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年以后,庞祖玉迎来人生中最辉煌、最自豪的一页。
1956年,庞祖玉被评为全国首届农业水利先进工作者;1957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9年,庞祖玉被评为广西农垦系统积极分子,赴京参加国庆10周年观礼会。
3次赴京,庞祖玉与其他代表一起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对贫苦出身的庞祖玉是莫大的荣誉,当时幸福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从那个时候开始,庞祖玉就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自己做的工作要对得起党和国家给自己的荣誉。
庞祖玉本可以借助这些令人羡慕的荣誉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他却选择了坚守山林。
组织送庞祖玉去党校培训,之后又数次想提拔他到领导岗位,但却被他一次次地婉拒:我没有文化,做不好领导,会对不住国家的。直到退休,这位与山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英雄当过最大的官就是农场3队队长,人们至今还尊称他“庞老队长”。
现在:退而不休只为巡山护林
1985年,庞祖玉退休了。
为山林操心一辈子,庞祖玉本可以像其他老人一样抱抱孙子享享清福,但他的一番话却让老伴陈益珍兴奋全无:“我是共产党员,虽然退休了,但党员的本色不能丢,我还应当多做些工作。”
语言朴实无华,字字重似千斤。
从退休那天开始,庞祖玉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每天都坚持到原来的工作片区巡山2公里以上,义务管护1500多亩林地。
没有任何报酬,有的是山路的湿滑和崎岖,有的是蚊虫的叮咬和毒蛇的威胁,庞祖玉对此仍然乐此不疲。
山路弯弯,不服老的庞祖玉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
每次去巡山,庞祖玉从家走到护林点有5公里的距离,路上要耗费不少时间。1997年,庞祖玉决定在山上建护林小屋,在山上吃住,以便专心地看护山林。
深知这个决定会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庞祖玉就暗中实施自己的“安营计划”。偷偷用工资分批购买砖瓦,但砖瓦只能送到离建房地点还有200多米的山脚下,为节省开支,庞祖玉硬是自己一担担将砖瓦挑到山上。一次,庞祖玉正挑着砖瓦吃力地往山上走,大雨突降,湿滑的山路让庞祖玉和一担砖瓦滚下了山。几块碎砖深深扎进他的左腿,痛得庞祖玉当时就昏了过去。就这样在大雨中躺了两个多小时,幸亏被一位放牛人发现,庞祖玉才及时获救。
计划“露馅”了,全家人的反对和劝阻依然没能改变庞祖玉住在山上护林的决心。
庞祖玉的小屋,坐落在云开大山一个叫高岭的地方。
小屋四周丘陵起伏,人烟稀少,在不足30平方米的红砖小屋内的生活设施极为简陋:黑旧的蚊帐,吱嘎作响的木桌……没有电,庞祖玉用煤油灯照亮;没有水,庞祖玉就用扁担挑泉水吃。
每天晨光微露,庞祖玉简单洗漱之后匆匆喝碗加糖的稀粥,就戴上草帽,穿好水鞋,肩扛柴棍,手提弯刀,叫上那条叫“家龙”的大黄狗出门巡山了。
山路崎岖,步步惊心。
在巡守山林中碰到虫蛇成为家常便饭。有毒蛇出现时,大黄狗“家龙”就会为他驱走毒蛇毒虫。途中荆棘丛生,庞祖玉每天都会摔上几跤。一次,儿子进山探望庞祖玉看到父亲身上擦破了皮,就跑下山为他买来一双高筒雨靴。庞祖玉很满意高筒雨靴,从此就不管天冷天热都穿着它去巡山。雨鞋可以防刺伤脚,防滑倒,又结实耐用,走起路来有劲,算一算,庞祖玉至今已穿烂了4双高筒雨靴。
山路崎岖,危机四伏。
2006年,博白县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水,当时正在巡山的庞祖玉被困在山上的工棚里避雨,一天一夜下不了山。第二天,庞祖玉才回到高岭的小屋,但是洪水冲走了米面,饮用水也没有了,出山的路也被洪水淹没了,庞祖玉只得靠寻找野果充饥。如果不是有人冒险去看他,后果将不堪设想。
2009年的一天中午,庞祖玉正在巡山,突然看到远处的山林中冒出火光和浓烟。他顾不上山路的湿滑,跌跌撞撞地跑到山下打电话叫人支援。闻讯而来的100多人及时扑灭蔓延了3个山头的大火,保住了500多亩的林木。
游人总会因为山里的美景而流连忘返,可巡山生活却是单调枯燥,还好有黄狗“家龙”陪伴在庞祖玉的左右。目前陪伴在庞祖玉身边的已是第六只家龙了。
庞祖玉说,家龙很勇敢、听话护主,在青山绿树中特别显眼好认。第二条家龙因为扑向偷袭自己的毒蛇“以身殉职”了,第四条家龙也曾救过我的一条命。
那年,庞祖玉巡山后得了重感冒,高烧一直不退。倔强的老人由于放心不下山林,就硬挺着坚守在小屋不下山。高烧一天一夜后,庞祖玉终于撑不住,这一躺就是三天三夜。在荒无人烟的深山,全身已没有一丝力气的庞祖玉心想:这次可能真是没救了。就在老人处于昏迷之中的时候,突然听到老伴的呼唤声。事后庞祖玉得知,原来是家龙下山向老伴报的信。庞祖玉说,现在第六任家龙还生了3条小狗,现在我更不寂寞了,巡山护林也有家龙的功劳。
庞祖玉巡山护林的善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村民。
以前,山上经常有村民偷砍树木卖钱,但自从庞祖玉进山护林后,他遇到村民就主动宣传保护山林的法律知识,教育村民要爱护林木。
这位瘦小而倔劲儿十足的老人感动了村民,周围的村民不仅没人去偷伐树木,而且还会主动和庞祖玉一起参与护林。庞祖玉自豪地说,有我在,没人会砍山上的树。
如今,1500多亩林木郁郁葱葱,1000多棵果树长势良好,为当地创造了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农场里要给他补助,可庞祖玉直接谢绝了。他说,闲着也是闲着,多做一点工作也是应该的。
庞祖玉一生勤俭。在山上生活,他只是偶尔借赶集日下山买点儿米肉。为节省开支,他在屋前山坡的小菜地上种了蔬菜瓜果,几年前他还养了十多只鸡和两头猪。巡山时,庞祖玉将扫把草收割晒干后做成扫把挑到山下去卖,有人付钱时偷偷多付几元钱,他发现了下一次一定会退回去,有时他会直接将扫把免费送给学校使用。
当地村民说,庞祖玉从来不乱花钱,但对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却很大方。他不仅把自己种的木薯、红薯和芋头送给700多户贫困户,而且还用自己的1万多元钱帮助贫困村民。
有些人说庞祖玉“傻”,他却乐呵呵地说,现在吃穿用都不发愁,我做这点儿事能对大家有用,自己也开心。况且,这些东西都是大山给的,我一个人用不完,分给大家一些没有什么的。
庞祖玉已成为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七零后的农场职工莫彪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庞祖玉就是我们宝,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仅感动着我们年轻人,而且,我们也会把他的那种精神融入工作之中。同为七零后的朱恒才说,什么叫无私奉献?庞祖玉老人为我们年轻人做出了榜样。
社会对庞祖玉的关心始终没有间断。
逢年过节,农场都会派人慰问庞祖玉,而且农场每天都有人上山工作,上山的人也都养成自觉看望老人的习惯。最近,农场特意安排庞祖玉的儿子巡山守林,这样就可以顺便照顾一下老人的生活。博白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谢元喜专程从县城来到护林小屋探望和慰问庞祖玉。今年2月,玉林市委常委、博白县委书记温达勤进山亲切慰问庞祖玉。
庞祖玉深情地说,我是一个普通党员,只是在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点事。而党和国家给我很多荣誉,给我和我家人很多关怀和照顾,自己只要活着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情。
未来:只要能走我就不离开护林小屋
只要下山,庞祖玉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退休后的庞祖玉和老伴每月的养老金有3000多元,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有的在政府部门工作,有的在玉林市的宾馆做主管,儿子在农场工作。单位为他优惠供应了一套近百平方米的楼房,以方便他下山安享晚年生活。
但选择与大山为伴的庞祖玉说,我老了,但还能自食其力,还能为大家做点事儿,我感到很开心。
因为年事已高,全家人总是放心不下独居深山的庞祖玉。老伴陈益珍多次上山劝他回家居住,但每次“谈判”都总是老伴让步。老伴劝不行,换上儿孙们上阵,大孙子甚至向庞祖玉“威胁”说,您不下山我就不结婚,但老人依然没有被劝下山。
无奈之下,全家人找来单位领导,从来不给组织添麻烦的庞祖玉这才勉强下山。
始料不及。
一下山庞祖玉就病了,气管炎、下肢也肿了起来,一病就是20多天。因为病重,庞祖玉才破天荒上了一趟玉林市。出院回家休养期间,庞祖玉每天硬是一步步走山路,回高岭的小屋去看看他熟悉的山林。
没想到上山不久,庞祖玉的病就好了,他再也听不进别人的劝阻,继续在“高岭”蜗居。从此,老伴没再劝他回家居住,因为老伴知道:老庞的心在山上,只要还有一口气,他就不会离开日夜相伴的山林。
庞祖玉说,这辈子没作出什么贡献,感觉很惭愧,白领工资不好意思,要尽可能多做点工,才对得住党和人民。这些山林是国家的财产,我虽然退休了,但身体还硬朗,还可以协助护林人员巡山守林,我在山上很习惯,什么都不怕。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都不会离开这护林小屋。
现在,88岁的庞祖玉的耳朵已有点聋了,身体大不如从前。家里人只得定时去看他,送点营养品和生活必需品。场领导也安排专人不定时上山探望,解决他的生活困难,甚至在雨天路滑时,场里还安排人给他铲平上高岭的山路。
现在,除雷雨天等恶劣天气外,庞祖玉都会准时踏上巡山护林路,中途休息时,老人就会哼唱起自己最喜欢的红歌。
庞祖玉在被评为“广西公民楷模十大新闻人物”时,推选委员会给庞祖玉写的颁奖词是这样的:你的一生,低调而热烈,充满了传奇色彩;你的一生,清贫而丰富,充溢着独有的快乐;你的一生,单纯而漫长,从头到尾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而朴素的追求无私奉献。
山路弯弯,绿林依旧。或许,我们已找到了这位在深山义务护林27年的老党员的快乐之源。
绿色时报评论员:朴实无华的一滴水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垦荒者,庞祖玉曾用自己的青春把荒野山林染绿。作为全国首届劳模,他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1985年退休后,他舍弃悠闲的晚年生活,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独守深山义务护林27年,用无私奉献的“一滴水”精神滋润着自己无法割舍的绿色山林。
一滴水虽小,同样可以汇聚成海。社会的发展,正是由无数平凡的“一滴水”汇聚力量推动向前。“自己没有什么贡献,党和国家却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感觉很惭愧。退休了,白领工资不好,我就是要多做一点事,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从庞祖玉质朴的语言中,我们看到的正是一名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一滴水”精神,看到的是为国家建设的无私奉献精神。
无私奉献就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社会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因为有了如此执著的信念,庞祖玉才能舍弃舒适的晚年生活,在条件艰苦的深山义务为国家巡山护林 27年,他忍受着孤独寂寞与对亲人的思念,为的是绿色山林的安全与茁壮,为的是实现自己在党旗前的庄严一诺。
庞祖玉并没有讲什么华丽动人的语言,但他始终牢记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国家无私奉献的执著精神,这是我们工作中不断努力进取所需要汲取的精神养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庞祖玉就是全国林业战线广大党员和干部学习的榜样。
学习庞祖玉的无私奉献精神,就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素养,激发工作热情,为发展现代林业、改善生态、富裕林农,努力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学习庞祖玉无私奉献精神,就是要把每个平凡的工作岗位都当成现代林业奋斗的舞台,把每一项工作都作为无私奉献的机会,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
让我们行动起来,在学习庞祖玉无私奉献精神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实现自我价值中为现代林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