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以后国内游客直接去惠州,就可以游玩世界著名小镇哈施塔特了。国新提供
日前,惠州博罗县一个名为“五矿·哈施塔特”旅游小镇的地产项目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议。据此前媒体报道,花60亿重金打造的克隆版奥地利小镇将集居住、度假等功能于一体。有网友称,这一仿世界文化遗产的大型综合项目并无生命力可言,山寨版小镇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甚至也有业界人士对此直接炮轰,称其为“只学表未及里”的生搬硬套。
实际上,类似的仿国外建筑的旅游地产项目在国内早有先例,东部华侨城的茵特拉根小镇曾一度吸引眼球,然而有业界人士分析,其吸引力也正在逐渐减弱。在旅游业复制风盛行的当下,复制项目的长期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复制性发展能否注入文化灵魂?它的生命力将维系多久?这种模式是否该应该摒弃?我们邀请到业界人士就此展开探讨。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 陈南江 广东决策研究院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劳毅波 本期主持人
南方日报记者 周人果
观点1 复制表皮只为走捷径 主持人:惠州博罗县“复制”奥地利村庄房产项目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各位如何解读这种“复制”?
劳毅波:这个复制让我想到另一个例子。广州的某个度假山庄复制巴厘岛的风情,把岛上的一种草棚树也移植过来了,但广州的气候毕竟不同于巴厘岛,更为潮湿,草棚容易霉烂,所以说,不应该只学习其表皮,所谓的复制、克隆、照搬,不见得都能达到理想效果。
这个也同样,显然只复制了皮毛,文化习俗、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复制内容为零。如果从旅游的角度来看,它不过是一个局部放大版的“世界之窗”,把国外的建筑照搬过来,但是随着国人出国旅游的经验越发丰富,这些东西的观赏价值也将随之降低。而这种毫无文化关联性的复制,加之惠州和奥地利气候上也天差地别,令这样的复制显得很无厘头。
戴斌:从商业模式发展而言,我不主张这样的复制。文化不能无根,把国外的小镇照搬到国内,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能照搬吗?文化能复制吗?这只能是一种商业性的探索,但前景不好说。
陈南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挖掘本土文化,而另一种则是移植其他地区或其他民族的文化,从操作层面来说,后者当然更为简单,你可能只需要拍拍人家现成的产品,回来按着照片,依葫芦画瓢造一个一样的。这种做法走的是捷径。但这个“复制”的确有很大的局限性。
观点2 复制品不具持久魅力 主持人:实际上,模拟国外小镇发展旅游房地产项目的案例并不鲜见,深圳东部华侨城的茵特拉根小镇也是模仿国外小镇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眼球。但这种吸引力未必长远。
劳毅波:类似仿国外建筑的项目,对一般游客而言或许吸引力逐渐在减弱,但它们作为婚纱摄影,或是拍戏拍电影的外景拍摄基地,却有一定的价值,它们可以发挥这方面的功能,或能掀起婚纱摄影旅游的热潮。
陈南江:这类型旅游产品刚刚出来时,具有一定的新鲜感,或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逐渐减弱,如果没有文化的生命力作支撑,它们或将成为空洞乏味的一堆仿建筑,魅力锐减。
观点3 旅游地产出现局部性投资过热问题 主持人:山寨、抄袭、仿造、复制,这样的旅游地产发展模式背后隐藏了哪些问题?
劳毅波:一般而言,这种山寨、复制手法的造景,并非旅游企业单方面所能完成,旅游企业的投资,一般会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方面等等。而且大型的旅游项目,它需要投入大笔资金,投资回报周期长。但旅游和地产的联姻就能解决资金问题,且快速造景对于地产商们而言并非难事。利用旅游地产项目拉动地区经济发展,这是目前一些二三线城市中常见的发展模式。然而也有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存在,以“旅游”之名,行“地产”之实,并没有旅游的相应配套功能,这无疑对旅游的长期发展无实际意义。
戴斌:旅游地产的迅猛发展的确存在隐忧。这指的是开发商只做地产而非做旅游的一种现象。实际上,据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旅游地产项目的确存在投资局部性过热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泡沫,而这方面我们需要政府对此进行理性引导。实际上,目前我国还处在大众化旅游发展的时代,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还大部分处在“有没有”的阶段,但现在片面追求高端,争风开发旅游综合体的风潮愈演愈烈,亟需有关部门作出正确引导。而在旅游项目开发的审批中还有待把关。
陈南江:复制之路,并不该被全盘否定,相反,我们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它。但前提是,它的复制,要真正做到位,而不是山寨一把,连做工都粗制滥造。除了建筑风格可以模仿外,文化元素也可以尝试复制,比如演绎产品,歌舞表演类等。
但可笑的是,现在有很多仿制品,连外形都抄得不像,更别提里子了。有些照搬、复制,可以接受,比如地理文化上有一定的共通性,人们不用走出国门就能看到国外的风景。比如一些景点为重现当地风情,仿造的不仅是建筑风格,服务项目、演出、服务员服饰等都原版重现。这样的复制仍有一定的市场生命力。
观点4 “洋为中用”应注重中西文化结合 主持人:“洋为中用”是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实际上,国内也有中西文化结合得较为成功的旅游景点,如桂林阳朔西街。单纯的模仿和抄袭显然只学了“表”,如何丰富“里”?如何让自身的文化在旅游项目中维系生命?
劳毅波:就惠州这个案例而言,如何充实其“里”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这个复制版的奥地利小镇中,期待闻到当地的文化气息,有当地的文化习俗,而不仅仅是仿造的建筑外壳而已。阳朔西街,之所成为了受人欢迎的旅游旺地,因为从时空上而言,它是属于中国的,属于桂林的,它融入了桂林的山水,并且是先有外国人在那里居住,形成了文化才有了这么一条街,并不是先有街,再造文化。这就好比先有唐人,才有后来的唐人街,文化需要积淀,而不是先造个唐人街,再往里塞唐人。
戴斌:旅游经济的发展,项目的推动,商业化的开发需要人们以从容的心态去面对,而非一味地从中捞取商业利益。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变化的,但其中包含着一定的价值观,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学习与借鉴,首先要分析基本的价值观,融入当地,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陈南江:在仿造的同时,文化的融合是不可忽视的。中西文化的结合,不同地区与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才能最终形成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文化灵魂,才能有所延续。不仅仅是阳朔西街,还有我们常见的酒吧街,也是随着中西方的交流越发密切和频繁,逐渐形成,是文化交融的一种产物。
【@微观点】 @遗产卫报:这不是奥地利,这是中国的惠州。央企五矿集团投资60亿元“克隆”世界文化遗产小镇奥地利哈尔施塔特镇。6月2日,奥地利哈尔施塔特镇长访问惠州五矿哈施塔特,出席共结“友好小镇”签约仪式。美联社评论说:在以盗版知名的中国,克隆哈施塔特树立了新的盗版水准。
符毅VisionNews:今天,深圳特区报转发新华社通稿《房地产文化消费刮起“欧美风”惠州一地产项目“复制洋小镇”取得成功却引来众多非议》一文,五矿地产“抄袭门”再次发酵,不过从营销来说,该楼盘文化旅游营销却是成功的,是非多却吸引了舆论眼球,楼盘也火了,省了不少推广费!
彭澎:等我们把世界都复制完了,中国人就可以不出国旅游了……
姑妄谈:“五矿·哈施塔特”的“奥地利”小镇出现在广东惠州博罗县郊外的山坡上。这个房地产项目不可能“按照原样和原尺寸复制”。现在项目正向商业地产和旅游产业开发转变。知名建筑师马岩松认为,原样复制奥地利小镇的做法并不可取。只要里子是中国的,皮子即使是真“奥地利”的也没用!
南方日报记者 周人果 (来源:南方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