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如今的社会,似乎全民都在焦虑。柴米油盐样样贵,生老病死件件难,还有房奴、车奴、卡奴、婚奴、孩奴……从沿海地区到西部山区,从普通民众到官员富人,焦虑,如同挥之不去的空气,蔓延至社会各个群体。面对这种日益普遍的焦虑情绪,我们又该如何化解?
什么是全民焦虑? 那就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压力、不安,甚至伤感、郁闷。
有条微博描述得很形象:“我的股票赔得底掉,房贷还差90万,老板还经常扣工资,买的家具是达芬奇的,买的醋是勾兑的,买的奶粉是有添加剂的,想买车要摇号,想增加工资老板又不同意,即使走在路上碰到李双江他儿子也就算了,就怕碰到"李刚"他崽,非死即伤。”
焦虑,无处不在的压力 在萧山城厢镇一个机械厂工作的老黄失业了。
老黄其实只是看起来显老,今年才45岁。他所在的机械厂与外商合资,要精减一批工人,老黄名在其中。自己失业,妻子当环卫工人挣钱不多,孩子还要上学,今后这日子怎么过?老黄焦虑得几个晚上不能入睡。
老黄不得不再找工作,四处奔波,都因年龄过大或技术不对口,而没有结果。老黄急得嘴上起了泡,声音也哑了,眼睛也红了。更令人担忧的是,一天早上起床后,老黄突然觉得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只能到医院就诊。
在杭州一个省直单位工作的阿刘失眠了。
阿刘38岁,前些天参加了一次初中同学会。他本以为自己在杭州工作,有房有车,也算是小有成就。但当他看到一个儿时就在一起玩的同学成了老板,开着价值180万元的玛莎拉蒂跑车参加同学会,心理失衡了。要知道,那位同学连初中也没有读完,如今却在上海拥有7间商铺、3套住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他自己当年成绩不错,在学校也算风云人物,“真是风水轮流转”。
阿刘对那位同学的成功很是羡慕,但这位同学并不开心:“你只看到我风光的一面,其实我有一年亏了100多万,这种滋味你是不可能尝到的。”
聚会上,两人开怀畅饮,那位同学还向阿刘诉苦:“现在是赚了点钱,但也是辛苦换来的。”他随手往后脑勺一撩,只见头上已有几处斑秃。“你看,操心得都快把头发想没了。”尽管得到些许宽慰,但明显感到自己和同学之差距的阿刘,仍是无法释怀。结果回到家后,他有好多天闷闷不乐,甚至失眠。
在台州一个镇做领导的老李憔悴了。
记者日前到该镇采访,只见老李不时地唉声叹气,一副很急又很无奈的样子。
“压力那么大?”“上头压得紧,下面没人帮,事事都得自己操心劳力。事情太多,压力太大,几乎天天都这样,实在是吃不消啊。”老李说,“现在手机24小时开机,晚上睡觉就怕听到电话声响,说不定哪里又有什么事发生了。如果没有及时处置,最后追究起来,那可都是我的责任。”
老李的黑眼圈很深,长长地叹了口气,眉头也皱得更紧了。
抑郁,诚惶诚恐的恶果 “我总是担心要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我总感到有点烦。”
或为就业买房焦虑,或为子女教育发愁,或为职务升迁担心……无论穷富,无论普通市民、公务员,似乎都有不同的焦虑。
据统计,2010年我国15岁以上成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约17%,其中抑郁症约5%,焦虑症约5%,药物、酒精等物质依赖症约5%。
心理学对“焦虑”的解释,是人的自我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不适且无法指出不适原因的一种典型症状。然而,当这种负面情绪蔓延至全社会,成为社会情绪时,就已超越心理学范畴,成为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
其中,有社会急剧转型,进入陌生人社会所带来的不适感;有社会价值多元化催生精神层面的混乱感;有生活成本急剧增长、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社会保障不足等导致的被剥夺感;还有公权失范、官员失职渎职等造成的压抑感……
有学者以4个城市数千户居民为样本,对我国社会转型期城市人群心理压力情况进行心理测量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转型的变化与竞争、不确定性等压力源是形成焦虑的主要原因。
杭州有位心理医生曾有感而发,写了这样一条微博:买猪肉担心瘦肉精,买馒头担心被染色,买奶粉担心三聚氰胺,外出吃个饭,担心地沟油,我们怎么能不焦虑,如此以往,我们都会得焦虑症。
“心理疾病高发,很大一部分是因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造成。”专家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许多人衣食无忧,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更敏感。对焦虑的感受水平提高,本是一个好现象,但相比过去的信息闭塞,当代社会网络发达,正负面信息层出不穷,反而加剧内心的冲突,使焦虑更具感染性。
快速获取信息的现代电子产品,就是产生焦虑的重要来源。很多人为“我最快知道什么事”而炫耀,但无形中减少了和亲人相处的时间,造成亲情隔离。从职业来讲,广告员、信息员、网站管理员、媒体从业人员等都是信息焦虑综合征的高发人群。
尤其随着微博和手机上网广泛普及,公民意识觉醒,如郭美美事件、铬污染事件等的传播,也使整个社会在环保、慈善等领域形成公共焦虑。新的焦虑,还包括过节焦虑症、中产阶级焦虑症等。
社会保障不够健全及一些社会不公现象,也加剧了民众的焦虑感。读书难、看病难、就业难、买房难等问题,以及“拼爹”、“我爸是李刚”、社会贪腐、分配不公等现象,导致社会心理失衡,强化了普通民众对现状和未来的不安。
信仰的相对缺失,崇权拜金主义盛行,也是导致全民焦虑现象的一个原因。有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赚到钱才能“赚”到幸福,钱多才幸福。这种衡量标准让人陷入永不满足的状态。
幸福,自己感知的快乐 “亚历山大”是谐音,意即压力像山一样,实在太大,这个网络流行词被很多网友借来表达自己对生存状态的焦虑。
过度焦虑,必定影响个人、家庭的幸福,也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该如何化解?
“社会的开放和多元,给人们升学、择业、择偶和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等,提供了更多自由选择余地,也会造成心理冲突增多和焦虑的出现。”省医院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心理专家石其昌介绍, 焦虑的产生是因为对可预计的、即将到来或发生的事有所担心,怕应付不了。
专家提出,各级政府应承担营造和谐、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的责任,妥善解决贫富差距,构建覆盖全民社会保障体系,让民众真正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过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杨雅彬认为,制定政策时,政府应充分考虑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社会影响,减少因政策的不连续性等因素导致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减少对个体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战。
对个体而言,首先要调整认知。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进一步找到解决焦虑的途径的首要条件。做到正确自我认知、自我判断,才能正确地看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焦虑的办法。其次要调节、疏导情绪。出现焦虑之后,找到一个合适的宣泄途径,释放不良情绪,通过自我调节摆脱焦虑的情绪。最后才是药物治疗。如果严重到一定程度,应寻找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咨询,根据医生帮助选择通过药物治疗。
如何让自己不焦虑,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浙大曾推出幸福课,来幸福课“寻找幸福”的大学生很多,容纳上百人的教室常被挤满。
“幸福,不是制造出来的,而要靠你去发现、感知,靠你去唤醒你发现幸福的能力!”在第一堂幸福课上,主讲老师、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杨宏飞博士提到“感知”幸福的话题,“在心理学的领域,研究幸福的专门学科称为积极心理学。通俗地讲,积极心理学就是一门让你摆正心态,感受到更多幸福的课程。如经常让自己感动、寻找生活中的亮点、改变自己的态度、参与一些积极的活动、学习积极情绪培养法等。”
在紧张与焦虑、心理失衡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经常出现的当下,杨宏飞经常到全省各地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展开心理咨询。杨宏飞说,人需要有信仰和追求,有仰望星空的从容和胸怀,拥有了这些,幸福就会与你永远相伴。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赵国秋: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精神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调和谐心理,不能简单地把心理卫生工作看成是一项纯医学的卫生工作,而是应当从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更全面理解这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心理卫生工作真正成为政府有效的抓手,为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新的内涵。建议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将心理卫生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建立我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内的协调机制,建立起社会高危人群的预警机制,逐步提高全社会对危机影响因素的认识和重视,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来源:浙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