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材料硕果累累
在材料科学领域,人们的许多发明和成果,其最初的灵感,常常来自自然界中某些生物的启示,这就是通常所谓的仿生材料。例如,广为人知的“莲花效应”,就是人们从荷叶表面的某些特性发现的荷叶的表面有许多微小的乳突,让水不能在上面停留;水滴形成后会从荷叶上滚落,同时将灰尘带走。受此启发,人们发明了自洁窗户和先进的外墙涂料。
又如,研究发现,海洋生物乌贼和斑马鱼天生有一种改变自身颜色的能力,这是由它们体内的色素细胞决定的。受此启发,人们最终发明了一种“电致变色聚合物”的纤维,它可依据所施加的电场改变颜色,如从橙色和红色变成蓝色,或从红色、蓝色、绿色变成白色。之所以具有这种功能,是因为它的化学链中的电子可以吸收不同可见波波长的光线。因此,在将电线与一组蓄电池连接后,这种纤维织物的每个交叉点都将变成一个如同电视或电脑屏幕上的小光点,即像素。穿上用它制成的服装,人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所处环境的需要,通过微型开关来调控服装的颜色,使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色彩融为一体,所以这种服装又被称作“变色龙”服装。如果用它制成军服或帐篷,就可以使前线的士兵完全“消失”在背景里。
最近,科学家又将目光投向了蚕茧。英国牛津大学的戴维·波特等人研究了蚕茧的结构,发现它那质轻、强韧、多孔的特性不仅可以保护蚕蛹不受外界威胁的伤害,而且作为理想的参照物,可据以开发出先进的“仿生复合材料”,用来制造防护性头盔和轻型装甲,这对于那些经常遭遇路边炸弹等爆炸物威胁的人群来说,无疑可以起到减少伤亡、挽救生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开发出用于汽车外壳的防冲撞新材料,增强汽车的安全性。戴维等人的研究报告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英国皇家学会刊物上。
仿生材料领域取得的累累硕果,正在改变因成本不断上涨和原材料日益稀缺而陷入困境的某些行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王瑞良 (来源:新民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