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为神九监测太空环境保安全
2012年06月26日17: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太原6月26日电 题: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为“神九”监测太空环境保安全
作者 尚春雅 冯晨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首次航天员成功手控交会对接后形成的组合体正按计划在太空稳定运行。来自黄土高原上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信息说,在“神九”任务发射运行期间,该中心积极参与,为“神九”任务提供监测太空环境、应对测量难题等一系列技术保障和服务支持。
监测太空环境保安全
当前,太空已有的目标飞行器和太空垃圾密度越来越大,对新的航天发射构成巨大威胁,做好太空环境的监测预警,已经成为航天发射的新的重要任务。在神舟九号任务中,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所属测量站点合力对太空环境进行探测和预警,确保神舟九号飞行安全。
太原卫星射中心雷达站总工程师许国志介绍说,他们这次太空监测的重点,是要掌握神舟九号预定轨道及其附近的太空中空间碎片和飞行器的飞行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就要及时预警,提前采取措施。
在这次神舟九号任务中,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所属的雷达、光学测量站点,从发射负30天开始,便全天候值机对神舟九号轨道环境进行监测,在负7天时,按照指挥部要求给出环境的监测报告,为神舟九号的发射窗口与运行轨道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据悉,神舟九号发射入轨后,这种轨道监测活动还要持续一个时期,一旦发现轨道附近的太空垃圾可能影响神舟九号的正常飞行,将迅速作出预警,为神舟九号适时变轨、绕过危险物提供精准依据。
积极应对测量难题
这次神舟九号发射,其飞行轨道要根据天宫一号的方位,适时调整,这就给地面雷达设备跟踪测量提出重大考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积极应对新情况,采取多种措施,确保上升段跟踪测量任务的圆满完成。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所属雷达测量站,主要担负神舟九号入轨前6分钟的跟踪测量任务。这个飞行时段,正好是飞行姿态调整的关键时期。
该站大功率雷达组副组长纵铎说:“火箭在上升的过程中,要根据天宫一号的实时位置,不断调整自身角度和速度。这样一来呢,对地面测站来讲,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姿态的调整,可能会影响信号的覆盖,从而产生信号时有时无的问题。”
“再一个是飞船过顶时的跟踪。所谓的过顶,就是指神舟九号刚好从我们雷达上方飞过,此时,雷达角速度达到最大,对设备和人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太原大功率雷达组距离操作手赵焱斌说,这个时候,雷达需要调姿,雷达天线需要大角度的转动,雷达的马力给到最大,雷达天线转动速度达到峰值,所以说,这个时候,可能会给雷达造成机械故障或烧保险。
“解决这两个难题,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增加不同地域设备工作台数,增大各设备的工作交叉覆盖面,以此来确保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这样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就是重合部分两个测量信号之间会相互干扰。本来两个设备之间是帮忙的,如果统筹不好可能造成两个设备之间相互影响。”
针对这一系列现实难题,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严格遵循总体技术方案,坚持把问题解决在发射之前、把疑点和隐患消除在发射之前、把能够做的工作做在发射之前的“三个之前”原则,严格进行技术状态控制,对雷达设备进行挖潜升级和状态调整,多次组织关键技术状态和薄弱环节解决办法研讨会,进行分析和风险预测,制定和完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中心还深入开展岗位针对性训练,着力提高科技人员驾驶装备能力,并安排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金牌操作手”坐镇重要设备操作岗位,确保雷达测量万无一失。
运用多种跟踪测量手段
神舟九号从点火起飞到精确入轨,需要不断对其飞行姿态进行修正。而何时修正,修正多少,主要依据来自地面测量设备实时获取的飞行数据。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所属的8个测量站点,在神舟九号点火起飞约200秒后开始工作,直至神舟九号准确入轨,跟踪测量约6分钟,超过上升段一半以上。
在跟踪测量过程中,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8个测量站点同步工作,分别进行光测、外测和遥测。
光测、外测、遥测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立体测量网。任务中,各测量站点将测量到的数据,实时传送地面数据处理中心,经过综合解算,便可全面掌握神舟九号飞行情况。演算得出的实时数据和理论数据进行比对,便可作出飞行修正的量化判断。
测量神舟九号和一般的卫星发射测量手段基本一致,但其精准程度要求更高。
太原指挥所指挥长王江生介绍说,为了满足任务的高精度和高可靠要求,该中心测控系统对参加任务的全部设备进行了精心调整测试,对部分设备的软硬件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多次组织联试联调,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了彻底归零,使所有参试设备工作正常,具备神舟九号发射跟踪测量的全部条件。
新信息传输体制给力
神舟九号点火起飞后,火箭和飞船的实时状态需要依靠各种跟踪测量数据来判读。因此,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就成为确保神舟九号任务圆满完成的一个重要保证。这次神舟九号发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针对数据传输的新特点和高要求,对信息传输体制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神舟九号发射,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既要根据预定计划做好轨道调整,又要根据天宫一号的位置与姿态信息,来调整自身的角度和速度。这就要求各雷达测量站点与指挥控制中心的信息交互必须实时准确,按照这一要求,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过去的串联式数据传输,改造升级为“一发多收”的并联式数据传输。
太原雷达站科技处处长贺新华说:“过去要把数据送到指挥控制中心,必须经过3到4个上级或者后方站点,在这次任务里边,我们在将数据报送上级站点的同时,还可以点对点,直接与发射场进行交互。”
作为上升段测量的区域指挥中心,太原指挥所与酒泉发射场进行信息交互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时测控数据、图像话音数据、非实时数据等。这些数据格式多样、解码程序繁杂,对此,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大胆对原有的通信传输体制实施创新“手术”,组织力量从修改相关装备与软件的底层协议入手,攻克和解决了不同格式数据的智能匹配、自动换算问题,最终实现多种格式数据的“一网尽传、高效传递”。
贺新华说,这种新的信息传输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了设备接口和人力操作,简化了指挥调度程序,使得指挥控制扁平化,整个系统应急响应高效。
这种新的信息传输体制,已在遥感卫星十四号、十五号发射中得到实际检验。在这次神舟九号任务准备中,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针对任务并行多,测控设备和通信线路调整频繁的情况,迅速制定测控信息系统参试设备状态控制办法,规范技术状态管理,并通过与指挥控制中心的反复联试联调,确保所有设备软件功能正常、接口匹配,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验证。(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