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在香港做生意不用请官员吃饭”的报道引发舆论极大兴趣,香港贸发局一位内地业务拓展总监说:“在香港做生意很简单,跟官员处好关系并没有用,他们也都害怕你跟他处关系。”
在香港经商是一种享受
香港,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谈到香港,很多人瞬间联想到“购物天堂”、“美食天堂”、“法治社会”、“宜居城市”等溢美之词,殊不知,香港更是经商者的乐园。
“无论是千万富翁还是赤手空拳的穷小子,只要向公司注册处缴纳不到2000元并出示身份证,最快6天后,新生意就可以开张;赚来的钱,大部分可以放进自己口袋里,因为除了16.5%的利得税外,这里再没有任何眼花缭乱的税种。不擅应酬?这也并无大碍,与政府官员交往过密,反倒可能引来麻烦。”《中国青年报》略带几分羡慕的报道,为公众近距离了解香港写下了序章。
随手百度“香港”,映入眼帘的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经济自由度指数居世界首位”等华丽的字眼。毫无疑问,香港是一个奉行“自由市场”理念的经济体系,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可谓举世闻名。全世界大部分经济学家都将香港视为市场经济运作的佼佼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佛利民更视香港为“自由放任经济”的典范。何谓“自由放任经济”?是指政府应尽可能少地干预经济活动,而让市场去做决策。按照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的表述,这一观点明确认为政府的作用应限于法律和秩序维持、国防、提供私人企业不愿提供的某些公共品(如公共保健和环境卫生)。所以,有人形象地给“自由放任经济”起了个调皮的昵称——“别来管我”。
香港就是这样一个开放的市场,在连续十几年被评为“世界最自由经济体”后,评选发起者美国传统基金会这样评价香港:一个没有贸易障碍的免税港,政府在经济方面干预很少,金融与银行业限制很少,薪酬与价格干预很少,产权观念牢固,维持低程度的规管,非常规市场活动很少,一个积极不干预的自由市场。
即将卸任的香港特首曾荫权在一篇题为《大市场、小政府——我们恪守的经济原则》的文章里曾如此写道:“我们发展的方向,就是一个‘大市场、小政府’方针。必须采取主动,研究如何结合政府与市场力量,贯彻‘大市场、小政府’的理念,缔造最能支持经济发展的环境。”
长久以来,香港特区政府始终以这种“拆墙松绑”的理念作为经济繁荣的制度基石。在这种市场氛围里,不仅常态下与政府有关的市场活动十分鲜见,那些试图通过与政府官员“处好关系”从而获取便利的生意人,也往往面临名声扫地的风险。
“在香港做生意很简单,跟官员处好关系并没有用,他们也都害怕你跟他处关系。”香港贸发局的一位内地业务拓展总监如此形容香港的官商关系。已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在考察香港后曾惊呼:这里的官员“没有花他人的钱和插手他人的事的本能”。当然,官员的自觉全靠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在香港特区政府网站上,任何访问者都可以找到以儆效尤的案例:一位高级公务员因要求政府项目承包商雇佣其家人而被罚款60万元;另一位产业署要员则因将物业管理合约批给其亲属拥有权益的公司而被判刑两年半……正是因为严苛约束,才使得“距离产生美”成了公职人员的座右铭。
去年,在世界银行针对183个经济体发布的《2012营商环境报告》中,香港仅次于新加坡排名第二。对于香港的经商环境,驻港中资企业有着更切身的体验。一家来自内地的健身器材公司从2008年起进入香港市场。让这家公司负责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香港分公司的财务报表“往往都很干净”,没有任何其他开支。“这里的营商环境很单纯很单纯很单纯,非常非常非常规范。”他重复了一长串,又笑着补充了一句:“还不用请(官员)吃饭。”
一句“不用请吃饭”震撼了内地舆论,这或许就是制度的震慑力,严苛的廉政监督和惩罚机制,让试图以受贿来变现手中权力的政府官员真正有所忌惮,也让企图以行贿来获取利润的商人打消了此念头。
香港的经商环境令人艳羡,对于那些欲大展宏图的创业者来说,在这里经商堪称是一种享受!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