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改办:公立医院改革得算三笔账
2012年07月03日06:5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导语: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迎来首个工作日就诊高峰,围绕医事费的争议在患者中蔓延。北京市医改办表示,公立医院改革不仅得算经济账,还要算便利账和健康账。
中广网北京7月2日消息(记者丁华艳)据经济之声报道,7月2日,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入第二天,迎来首个工作日就诊高峰,围绕医事费的争议在患者中蔓延。但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说,公立医院改革不仅得算经济账,还要算便利账和健康账。改革将引导患者合理就医,改善大医院专家号一票难求的局面;同时通过医药分开,解决危害国人健康的过度用药问题。
2号上午11点,北京友谊医院挂号大厅里,还排满了挂号的人。一位拄着拐杖的俞女士,看到拿着采访机的记者,主动走过来向记者倾诉压力。她是位退休工人,退休金2000元左右,因为腰间椎盘突出,一直请一位主任医师针灸,每3天就要治疗一次。
俞女士:以前就是14块钱,现在就得40块,针灸还一样得扎呀!3天就是40元,3天就是40元,一个月得花多少钱呀?
对依靠医生技术服务治疗的俞女士来说,负担增加是实打实的,她没法靠药品降价来拉平这笔经济账。但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脑袋里的经济账是全局的,按2011年数据平均测算,普通门诊患者每次就诊可以比改革前平均少支付11.45元。
韩晓芳:我们原来也测算过平衡点,医保患者药费只要超过288元,就逐步在减少费用了。
在韩晓芳看来,公立医院改革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便利账和健康账。
所谓的便利账,就是通过改革引导患者合理就医,腾出更多的专家资源给需要专家的患者,缓解看病难问题。
韩晓芳:把过去大量普通患者占用专家资源的情况,通过这样的经济杠杆得到一定解决。经济杠杆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起作用,过去分不开,所以当然大家花基本一样的钱,都扑到专家那。
过去普通号5块钱,主任医师的号14元,扣除医保报销,只有几块钱的差距。但是改革后,普通号患者自付只有2元,而专家号要自付20-60元,数十倍的差异,已经明显起到作用,很多患者都选择了普通号。根据测算,80%的人在普通门诊治疗就可以。那些只是治疗普通病的患者,可能就不再挂专家号了。记者看到,即使到了中午11点,电子屏上显示,部分专家号还在。
患者董女士对记者说:以前要从号贩子手里买号,现在挂专家号容易多了。
董女士:花这么多钱能挂上专家号,也值。因为挂专家号特别难挂。
而所谓的健康账,就是破除以药养医滋生的大处方、过度用药问题。
在利益驱使之下,医生开大处方,最典型的体现是抗生素滥用。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均每年消费抗生素138克左右是美国人的10倍,平均每人每年输液8瓶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韩晓芳说,在取消药品15%的加成以后,药品不再是医院的收入,而变成了成本支出,例如药房流转成本、管理成本等。这将有效遏制医生开大处方的问题:
韩晓芳:客观上一定会形成一种利益机制,医院会合理用药,不愿意再开大处方,过多的用药。
作者:丁华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