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费难堵债务窟窿 唯冠啃苹果仍难逃“饿”运
2012年07月10日07:13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辰越|北京报道
美国苹果公司(下称“苹果”)和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唯冠”)的专利权之争,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开庭、调解,再开庭、再调解之后,就在公众和媒体都快淡忘的时候,终于尘埃落定了。
7月2日,这场持续了两年的商标纠纷案终于以和解告终。根据广东省高院网站上的公告显示,苹果公司已和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案达成了和解,广东高院一位参与庭审的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广东高院早在6月25日就已经向唯冠和苹果双方送达了民事调解书。两家公司都满意的结果无非就是利益最大化,而调解,是唯一的办法。”
如今,调解书生效,判定iPad商标归苹果所有,苹果支付给深圳唯冠6000万美元。对此,深圳唯冠的代理律师谢湘辉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个价格已经是反复争取之后能拿到的最高额度了,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4亿美金。
苹果破财免灾
对于“一秒钟几百万上下”的苹果来说,区区6000万美元的赔偿可谓是九牛一毛,这个结果对于苹果来说,显然“不叫事儿”。
记者前往苹果中国在北京的总部对此求证,却被拒之门外。近些天,即便是提前预约,这里也鲜有外人进出。
“苹果更加关心的,是New iPad在中国大陆的尽早上市。”通讯行业专家王煜全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道,“早在去年,苹果的新CEO库克已经断言中国将成为苹果的重要市场,但New iPad的发布已经过去了4个月,却仍因商标之争始终没能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对于苹果来说,和解是在破财免灾。”
唯冠的债
从和解结果来看,深圳唯冠这只蚂蚁绊住苹果这头大象好几个月,还获利不少。但按照深圳唯冠的母公司唯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唯冠国际”,0334.HK)的主席兼行政总裁杨荣山的如意算盘,这区区6000万美元的赔款,还是不够。
唯冠国际需要偿还的债务总额高达17.58亿港元(约合2.267亿美元)。“如果为了抵债,唯冠的索赔数额一定不会低于这个数字。”唯冠的代理律师谢湘晖今年2月表示。(详见本刊2012年2月27日《唯冠能咬下苹果多少肥肉?》)
7月4日,谢湘辉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透露,双方协商和解的过程中,在赔偿金的额度上一直无法取得一致,唯冠要求4亿美元,但苹果最多同意支付1亿美元,这样的拉扯中一下子就过了好长时间。
唯冠会破产吗?深圳唯冠债务重组顾问、和君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李肃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电话采访时表示,并不能现在下结论,“有很多因素可能会改变唯冠的命运走向,债权人的态度很重要。
此外,还有一些细枝末节被忽略了:今年3月,作为唯冠债权人的台湾富邦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曾经想在深圳中院提起诉讼,申请深圳唯冠破产清算,但深圳中院以深圳唯冠名下iPad商标未作评估,商标价值尚未确定,不能认定不足以清偿债务为由不予以受理。后来富邦保险又上诉了一次,6月20日,广东高院开庭,并未当庭宣判。在一切细枝末节没有出最后结果的时候,谁都不能下结论。”
专家点评
“这本来是一场很简单的专利诉讼案,只是因为一方是濒临破产的中国"小虾米"公司,而另一方是偶像级美国大公司,才会如此的引人注目。围观者的情感天平不由自主地倾向苹果,认为唯冠这是典型的"吃大户"。但他们却忽略了一点,在法律面前,唯冠这一口咬得很有道理。苹果本身是个对专利权非常重视的公司,如此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公司在中国却被告倒了,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是在中国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绝妙机会。勇于捍卫合法利益的小公司却被冠上了"吃大户"的罪名,正是证明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理念上的缺失。”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
李志起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