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网络媒体走转改报道组跟随北京市海淀区环卫中心转运站厨余垃圾清运车走近居民小区,实地探访厨余垃圾分类清运过程。图为小区里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正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进行分选。新华网记者 陈元摄 网络媒体走转改“走近首都环卫一线”报道组 张倩
你了解垃圾分类吗?你知道厨余垃圾如何实现分类、运输和处理吗?
7月14日凌晨,网络媒体走转改报道组记者坐上北京市海淀区环卫中心转运站厨余垃圾清运车,与环卫工人们一起前往海淀区中关村大街附近的小泥湾小区,对厨余垃圾如何实现分类清运一探究竟。
第一关: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严把垃圾投放关 北京市海淀区自2010年7月开展厨余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至今,已有303个小区实现厨余垃圾分类回收。7时30分,记者随车来到位于几位身着绿色上衣,统一佩戴帽子、口罩、手套,围裙,手拿木夹的人在绿色垃圾筒旁守候着。
“我们是垃圾分类指导员!”郝大妈颇为自豪的告诉记者。郝大妈今年61岁,是小泥湾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中的年龄最长的一位。小泥湾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共7人,一人负责“盯守”一个垃圾桶,于早上6点到8点、晚上6点到8点时段,对小区居民投放垃圾进行分类指导、监督把关。
随行的北京市海淀区环卫中心转运站厨余分队队长李宗华告诉记者:“志愿者都是小区内上了年纪的大妈、阿姨们,正是她们的志愿参与,不计回报,我们的厨余垃圾分类工作才有了前端的严格把关。”
记者看到一位住户一个浅绿色的垃圾袋走出单元门,来到垃圾桶前,郝大妈接过垃圾袋,将里面剩饭菜倒入写有“厨余垃圾”标志的绿色垃圾桶,将餐盒放进旁边的标有“其他垃圾”字样的黑色垃圾桶。
郝大妈说:“小区内刚开始开展厨余垃圾分类试点的时候,大家都分得很差,志愿者需要将居民投放的垃圾再手工分拣一次。后来时间长了,居民的分类意识也有了提高,现在很多居民在家中就分好了,不用我们再重新分拣。”
记者在小区内看到,每一个垃圾投放点旁都树立着一块厨余垃圾分类告示牌,上面对哪些属于厨余垃圾,该如何进行分类都有详细的说明。
第二关:垃圾清运工手动翻搅直视倾倒双把关 经过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检查过的厨余垃圾能直接装车运走吗?李宗华告诉记者:“这还远远不够。”
李宗华介绍,海淀区环卫中心转运站派出厨余垃圾清运车前往小区收装垃圾,每车配备两名辅助工,辅助工会与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一起,对厨余垃圾进行再次检查。
与记者同车的张师傅是今天的检查人员。张师傅手拿一根约一米长的铁钩,紧握钩柄,对每一个厨余垃圾回收桶进行上下翻搅,查看是否有非厨余垃圾“藏”在其中。
检查后,张师傅把厨余垃圾箱被拉向车侧面,挂好挂钩,张师傅扳动手柄后,垃圾箱即跟随传输带自动上升至车顶端,之后桶身倾斜约70度角,厨余垃圾被倾倒入车内。而这时,司机杜师傅则早已爬上车侧面的台阶处,直视着厨余垃圾入车的情况。
他这是在干什么呢?杜师傅告诉记者,他是再检查一下桶内的垃圾是否合格,做装车过程中的再次把关。“要是发现有非餐厨垃圾了,我们会用夹子再从车中把它夹出来。”
杜师傅介绍,垃圾桶内壁光滑,一般垃圾会倾倒的比较干净。但是冬天时,因为厨余垃圾多汤汤水水,温度低就会结冰,还需要专门用铲子将桶内冻起来的垃圾铲起来,再进入到清运车中。
张师傅告诉记者,刚开始时各个小区回收的厨余垃圾合格率不很理想,最多达到70%,现在基本可以达到100%了。
第三关 转运站工作人员镜头随机拍 待厨余垃圾装车后,记者乘坐转运站的垃圾清运车,跟随工人们前往大屯垃圾中转站。
进入中转站时,每一辆驶进来垃圾车都要经过“拍照”关卡。工作人员先会拍下车子编号,然后爬到车身侧面,举起数码相机,从车顶处拍摄车内的厨余垃圾情况。
李宗华告诉记者,“这些照片会输入电脑,作为备案。如果工作人员发现有5件非厨余垃圾,整车垃圾就会被退回处理。”
可是,靠人眼检查拍照能解决问题吗?
“垃圾从桶里进入清运车时上面的垃圾会到下面去,下面的垃圾会到上面来。而且像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都比较轻,一般都会浮在垃圾表面。这也为厨余垃圾检查提供了保证。”中转站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
通过拍照环节的厨余垃圾清运车即可进入过泵称重和倾卸。李宗华说,集中在转运站的厨余垃圾随后会由大型垃圾车内运往北京市阿苏卫或高安屯垃圾处理厂进行末端处理。
海淀环卫中心转运站队长李立新介绍,开展厨余垃圾分类以来,海淀环卫中心转运站厨余垃圾清运量在逐年递增:2010年为3500吨;2011年,已上升为5000吨;到2012年年底,则有望达到10000吨。
李立新同时透露,今年9月,海淀区又将有103个小区加入到厨余垃圾回收分类的行列,海淀环卫中心转运站将承担其中63个小区的厨余垃圾回收工作,加上目前负责的150个小区,总计小区数将达到213个。此外,海淀环卫中心转运站的厨余垃圾清运车也计划由目前的10辆增加至25辆,以更好地满足厨余垃圾回收清运需求。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元 (来源:百度新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