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日起,江苏淮安将对市、县两级拟提拔乡(科)级以上干部全部实行财产申报公示,这引起了巨大反响。媒体称,淮安做法借鉴了江苏镇江市丹徒区的相关经验:
早在2007年,丹徒区就启动了后备干部个人及家庭财产申报工作。5年以来,丹徒区已有251名干部通过申报被提拔,占全区现职乡(科)级以上干部的44.1%。现在,丹徒打算最快在今年年底将相关信息上网对外公示。
除了淮安和丹徒,江苏宿迁泗阳、泗洪及新疆阿勒泰、浙江慈溪、江西黎川等地区都进行了类似试点工作。
申报人:“很正常,同事都这么做”
7月12日上午,丹徒区高桥镇党委组织委员刘永利来到区纪委党风廉政室,向组织汇报自己刚买了一辆斯柯达明锐轿车,并由区纪委工作人员调出其财产申报档案,逐条申报更新。
28岁的刘永利,原来是丹徒区政府办公室秘书,今年2月底通过镇江市市县联动公推公选年轻干部,获提拔成为高桥镇党委组织委员。
成为后备干部以来,他共填写过3次财产申报公示表。这次刚办好车辆上路手续,他就申报了新增财产。刘永利说:“很正常的一件事,就跟到点要上班差不多,周边的同事都是这么做的。”
刘永利并未担心个人隐私:“我好多同学在企业工作,待遇比我好多了,我们年轻人的财产也就房产、家电、存款之类的,都是正常的。作为党政工作人员,向群众公开一些基本情况也是应该的,我没觉得有什么不适。”
丹徒区辛丰镇纪委书记万成辉从3年前就开始申报个人及家庭财产。万成辉原来是丹徒区交通局办公室主任,今年刚刚获得提拔。
他支持财产申报:“如果有的干部本来就家境殷实,那么在他被提拔前公示财产,就有利于消除误会,免得日后被人误解说当上干部突然有了这么多财产,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银行存款、外地房产难核实
丹徒区纪委常委、党廉室主任殷峰说,争论一番后,决定财产申报“从后备干部抓起,因为后备干部总有一天会成为拟提拔干部、领导干部”,而且后备干部有上进心,财产不太多,切口比较小,容易操作。
他说,后备干部、拟提拔干部成为领导干部后还要继续申报,申报财产的人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十几年之后,全区干部就全部都要进行财产申报公示,“虽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考虑到干部本人的财产状况身边的人比较了解,利于发现问题并举报,目前,干部申报的财产只在干部所在单位上墙公示。
丹徒打算最快在今年年底、下一次提拔干部时将拟提拔干部的申报财产在丹徒区委党务公开网上进行公示。“上网公示的想法早已有之,主要是放上网后怕引来炒作。我们希望有序稳妥地推行这项制度,以量变求质变。”
殷峰说,公职人员财产对外公示、接受公众监督是正常的,但涉及个人隐私保护问题财产公示放到网上后,比如某干部在某小区多少幢几零几有房子,到时要是有人跟该干部有矛盾,通过这些信息找到他怎么办?
他还提到审核环节的难题,本市房屋等不动产可以通过申报人和配偶的身份证到有关部门核实,但银行存款等信息很难查到,对申报人在外地购买的房产也无能为力。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审核也不现实,因为“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的第三方机构”。
那么,有干部瞒报、伪报个人及财产,并因此受到处罚吗?丹徒区纪委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律师:应上升到法律层面
江苏王学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恩贵认为,除了财产申报公示的对象应扩大到已在职的所有相应级别干部外,还应该根据领导干部的公众化程度确定公开的范围。
“我国所有关于干部财产公示(申报)都仅仅是纪律层面的规定,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无论是公务员法还是国务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都没对官员财产公示作出明确规定。”
中央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研究论证建立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方面的法律制度。
江苏法德永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兰凯说,目前这种自下而上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民主进程、预防官员腐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肯定。
他说,我国法律尚未赋予第三方机构监督官员财产公示的权力,对于官员财产真实性的查证与保证,反而有可能带来巨大查证成本。
他认为,官员作为占据一定优势资源、权力的特殊群体,在财产公示方面就应该做到对外公开,并不存在侵害官员隐私权的问题。
财产公示
本报首席评论 徐迅雷
一步一步来
徐迅雷
从今年8月1日起,江苏淮安将对市、县两级拟提拔乡(科)级以上干部全部实行财产申报公示。同步公示拟提拔干部的财产,而不仅仅是公示一个名字、一份简历,这当然是一个进步。
干部财产的公示,不仅仅是公众的普遍要求,而且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偌大的中国,那么多干部,目前如果想“一刀切”、统统都公示财产,这还真不现实。那么就一步一步来,让有些地方先施行起来。
淮安要搞的财产公示,主要包括:房产、车辆、投资、存款和债务,及其他需要说明的财产情况。而财产公示的内容只在内网公示,暂不对公众公开。这是有限的进步。但无论如何,“在内网公示”也比一点都不公示要好。在镇江市丹徒区, 5年前就开始建立申报制度,他们打算,最快在今年年底网上公示,外界也可以看得到。是的,既然可以在内网公示,那么有什么不可以完全向公众公示呢?
大凡心中有鬼,才不愿意公示。腐败的获取、灰色的收入弄多了,自然就不想不愿公示了。
这里必须看清楚两个概念:“财产申报”与“财产公示”,这两者基本上是两回事。“财产申报”早就有了,完全是内部循环,它如同一根“老油条”,每年形式主义地填一张表格交上去,反正也没人细看细管。“财产公示”则大不同,那是要给公众看的,换句话说,那可是给“眼睛雪亮”的群众看的,你只想形式主义地填个数字给老百姓看,那可不容易蒙混过关。
公示的本质是监督监管。没有公示,就没有公众的监督;没有公众的监督,在内部循环的所谓“申报”就没有多少意义。
不要忽视公示、公开的力量。这从河北馆陶县29岁的代县长闫宁身上看得很清楚:未到而立之年的闫宁,3年里获4次升迁;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曾经当过永年县府办副主任、县供电局局长,近亲中有两个厅级干部、三个县级干部。这个新任代县长29岁的年龄一公开,公众和舆论就哗然了。搞笑的是,当地政府有关人员称新任代县长的简历是机密,不便公开,而且由于电脑故障已找不到其任职记录。这样的遮遮掩掩,让公众更加愤怒,质疑声更为强烈。最终,这个代县长只得“因健康原因”向组织部门提出辞职了事。
从这一事件看,一些干部心底里不喜欢“被公示”,实在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也难怪曾有高官高调地对记者说:“为什么老百姓不公布财产?”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全面落实干部财产公示,那么会有多少官员不得不“提出辞职”?
现在要试行的财产公示,是乡级科级干部,也就是最基层的干部,这是“自下而上”。而在民主政治成熟运行的国家或地区,则是上面带头公示财产的。比如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刚一上任就对外公开了财产;18名内阁成员的资产也一同公开。野田佳彦的资产为1774万日元,约合147万元人民币,主要是住宅土地和房屋,他成为历史上资产最少的首相。这个数字让国人看了几乎要笑死,那点钱在中国能买多大的一个房子,每个中国人都会算。
若想当官,就别想发财,两者不可兼得,那才是正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