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优惠政策 引导牧民致富
为改善山区天然草场生态环境,增加牧民收入,104团采取降低草场租赁费,向工矿企业转移富余劳动力,实施牧民定居工程,以及利用国家退牧还草项目的实施,对天然草场实施围栏、补播等多种优惠政策。
同时,进行贴息贷款、购买奶牛补贴政策、牛奶补贴、牧业机械补贴、青贮窖补贴等政策优惠,鼓励牧民发展奶牛养殖业,并为每户划分了30亩饲草地,免收土地费,修建现代化挤奶大厅,鼓励帮助定居牧民发展奶牛养殖。
看到一系列优惠政策,104团居住在山区的很多牧民都积极要求搬下山来。目前,定居牧民总户数已达到161户。牧民的成功转移,从根本上缓解了山区牧场人、畜、草之间的矛盾。
为留住定居牧民,104团先后投入8500多万元资金,利用4年多时间,建牧民定居房230套,建奶牛养殖车间20栋,温室68座。并投入1200多万元,安装了太阳能风能路灯,太阳能沐浴器、五星环保厕所,修建了公园,每家每户烧的是地暖,上、下水设施齐全。
2011年,104团在打造“哈萨克族民俗风情园”区的规划中,鼓励支持牧民开办“牧家乐”,让会养牛的养牛,会种地的种大棚,会经营的去经营哈萨克族特色餐饮,实现定居牧民就业增收的多元化。
同时,为了支持、鼓励牧民多渠道致富,该团党委积极为资金困难牧工争取小额助力贷款、个人担保贷款、幸福工程帮扶资金等,帮助牧民办起了“牧家乐”,目前,已有42户家庭办起了“牧家乐”。还争取信用社贷款390多万元(团场贴息),鼓励牧民发展奶牛养殖,扩大牧民奶牛养殖规模,每户最低达到15头以上。投资1335万元,建起了有机蔬菜大棚,鼓励牧民在大棚里种植蔬菜。
除了开“牧家乐”、养奶牛、种蔬菜,定居牧民还利用自家小院,团场退耕还林的沙棘地资源,发展 “沙棘鸡”等特色养殖业。利用新建成的“哈萨克民俗风情园”商业一条街,销售具有民俗风情的农副产品。通过多种办法的实施,定居牧民年收入好的可达到十几万元,少的也有4至5万元。
自家办了“牧家乐”,参加过好几次餐饮培训的牧民乌拉尔别克说,现在已学会红烧牛肉、大盘鸡、麻辣豆腐等十几道菜的做法,还想再多学一点,让游客来了都喜欢吃他做的菜,这样他们家的“牧家乐”就会开得更好。
据该团牧民定居点畜牧连连长胡传清介绍,畜牧连已与团戈壁田园旅游公司携手,共同打造具有哈萨克族民族传统文化产业特点的旅游业,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助推牧民增收致富速度,真正实现牧民能致富的目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