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祥:当环卫工也不改我军人本色
在平顶山市开源路南段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是名街道保洁员,每天穿着橙色的工作服,手拿一把扫帚,一个简易垃圾篓,在保洁区域内认真地清理垃圾,他叫王运祥,今年66岁。
这位看似普通且常年笑呵呵的环卫工人,退休之前的职位是许昌襄县山头店乡司法所的所长,再往前追溯,他曾经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的老兵。
我是一个老兵
王运祥出生于1946年6月,祖籍是许昌襄县垱王村。13岁那年,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当时全国都存在粮食短缺的情况,那个时期留给王运祥的记忆鲜明,“家里没钱,跟着俺妈出去要饭,我饿得都走不成,俺妈找了根棍子给我,但我拄着都打晃”。1964年,王运祥18岁,他选择了参军,在这之前,他还在村里的生产队放过猪羊。
最初,王运祥参加的部队是广州军区仪器侦察营测地连。当时他是一名侦察兵,负责测量大炮的射程。
1966年7月,王运祥被调到广西龙州的广州军区炮兵701师621团,给当时的后勤处处长吴治勋做警卫员。说起抗美援越战争,王运祥坦言“一辈子都忘不了”。王运祥介绍,当时部队本来打算从广西凭祥市的友谊关进入越南,凭祥市位于中越边境,过了友谊关就是越南。但因为当时美国轰炸得特别凶猛,结果部队就改走水口关。就这样,两个月之后的1966年的9月1日凌晨,大部队从广西凭祥市水口关进入越南境内。
那些没有名字的墓碑
因为是给首长当警卫员,所以王运祥并没有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机会。但近在咫尺的战争,仍让他唏嘘不已:“每天都会有人死亡,人死了之后总会有人补上,我天天都能见到战友躺下。”
当时没有能力给每个人准备棺材,只能把人直接埋进事先规划好的墓地,墓碑则更加简单一段木片,粗细和树枝一样,一尺多长,用毛笔在木片上面写上死亡战士的名字。一下雨,木片上的名字就被雨水冲掉了。“七八十亩的陵园中都是些无名战士,没人来得及记下他们的名字和身份,只能用默哀来祭奠他们”。
1968年,王运祥老人从越南回国,同样带回国的还有属于他的荣誉,那块并排挂着“五好战士”和“胡志明勋章”的胸章他一直保存到了现在。
不论做啥都不能为军人抹黑
从越南回到部队后,王运祥学习了驾驶技术,并在部队一个工厂里做了厂长。1978年,王运祥面临从部队转业的问题。当时王运祥的母亲瘫痪在床,所以他要求回老家襄县,并通过全国第一批公务员考试,在襄县山头店乡做了一名司法助理员,两年之后乡里成立了司法所,王运祥当上所长,主要负责村里的宅基地、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事的调解。
“我这人不挑工作,给我个活我就能干好,而且还能干出名堂,因为是个军人。”王运祥当了20多年的司法所长,直到2000年才正式退休。
由于儿女都已成家,王运祥和老伴退休后没几年就把家迁到了大儿子工作的平顶山。如今,小儿子也已经在部队上当干部了,家里也没啥需要老人操心的事了。可王运祥还是闲不住,2011年9月到市区河滨公园当了一名保洁员,今年年初,老伴患病需要做手术,王运祥就辞去公园的保洁工作,在家门口的一段路上带着老伴一起搞起了保洁。老人说,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尽自己的力为社会多做贡献,“人如果只为了吃饭,没意思”。
现在,老伴正在慢慢恢复,有时候两人会出去干活。其实,老人不缺钱花,但他说,自己会一直干下去,“我是个军人,不能闲着,不论干啥都不能让人小瞧,这是我的原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