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排华史的前世今生:用勇气和坚持洗刷歧视
2012年08月01日1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1日电 据香港《亚洲周刊》报道,美国众议院通过为130年前的《排华法案》向华人道歉,回首前尘,当时的美国白人因歧视、“黄祸”恐惧等,而采取敌视华人的政策,到了二战爆发,美国因形势需要而改变。 2012年6月19日,对美国甚至全球华人而言,是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对于130年前通过的“排华法案”,向全体华人道歉。重温美国排华法案的历史,有助了解华人移民和美国政治演变的关系;海外华人是否拥有与当地民族平等的地位,与中国的国力息息相关。 19世纪的珠江三角洲,两股“推”和“拉”的力量,激起广东百姓一波求生的浪潮。当时的中国,满清的政权日趋没落,官僚机构贪污腐败,残酷压榨百姓,仅有的耕地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加上历年的自然灾害,使一般人民生活日益困顿,十九世纪中叶先后爆发的一系列事件,从中英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到土客械斗,使得百姓雪上加霜,由内而生的推力,日夜催促着沿海的人民早日离开。 同时,广州却也是十九世纪中叶前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所有的外国商船在这里集结贸易,加上珠江三角洲河网密集、水道便利,使得整个地区连为一体,广东的农村可以透过水路直接到达广州、香港等港口城市,许多民众便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到城市经商、打工、增长见闻,珠江三角洲成为最早的中美贸易往来和信息中心。1848年James Marshall在加州沙加缅度附近清理河道时意外发现黄金,震惊整个美国,淘金人潮疯狂涌入加州,广州在同年十月份得知这个消息,只比美国东海岸晚了几天,一位1849年赴香港访问的丹麦人写到:“香港人陷入淘金的疯狂,甚至是那些绅士阶级的成功律师也被这激动人心的消息给诱惑,决定到那里碰碰运气。”淘金梦为那民不聊生、多灾多难的年代点燃一丝希望,一股跨海而来的拉力也油然而生。 为了追寻淘金梦,大批华人前仆后继前往美国,根据旧金山海关的纪录,1850年前入境的华人不到50人,但1850年一年之间就有44艘邮轮从香港开往旧金山,每艘船上至少载运五百名乘客,1851年抵达旧金山市的华人已高达25000人,华人瞬间成为加州地区最大的外国人集团。但是,同样抱着发财梦的不只有华人,世界各地的淘金客都聚集到了加州,外来的淘金客经常与加州的矿工发生冲突,让加州矿工产生排外的心理与行动。为了把外国人排除在外,1850年加州议会就通过法案,要求外国矿工必须支付高昂的执照费才能开采金矿,让来自欧洲、墨西哥及南美洲的矿工被迫离开,原本以为可以从此高枕无忧的加州矿工忽然又要面对大批涌入的华工,让他们无法竞争,而把华工列为新一波的排斥对象。除了继续用政治压力歧视外国人,也透过暴力行动驱赶华工,加上金矿日益枯竭,华工受不了苛税和恐怖手段,纷纷逃离矿区,到处流浪,乞求工作。在走投无路之际,一位野心勃勃的资本家看到了华人利用价值,他就是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Charles Crocker。 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为了促进东西部的经济交流,通过了修建全美横贯铁路的法案,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承办的路线充满着险峻的山区及沙漠高原,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原先雇用的爱尔兰移工效率迟缓,让Charles Crocker不得不尝试雇用华工。由于华工任劳任怨,工资低廉,太平洋公司很快就发现其中利益,陆续派出招募华工的篷车,在加州到处寻找华人,并进一步到广州从事招募工作,同时美国也透过外交谈判,让清朝政府正式取消海禁政策,并于1868年签订蒲安臣条约,保障中美两国人民自由往来的权利,确保华工能源源不绝地输入美国进行开发。1860年,美国的华人约有35000多人,且全部集中在加州,到了1870年,全美华人成长到了63000人,加州就有接近5万人。 华工在美国大西部的建设中,无疑扮演着最重的角色,横贯铁路建设的高峰期里,一万名铁路工人中有九成都是华工,蜿蜒的轨道背后充满着坎坷的危险和艰辛,华人要在河谷上方两千英尺的高空,沿着陡峭的花岗岩和险峻的页岩铺设铁轨,若两侧没有立足之地,华工便悬吊在离河面一千四百英尺高的篮子里作业。为了赶工,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这些一辈子没看过雪的中国南方人照样踩着厚重的积雪工作,施工期间各种意外频传,史家形容这条铁路每一块枕木下都埋着一具华人的尸骨。但即使饱经磨难,1869年太平洋铁路盛大通车之日,仍是无情宣告华人失业之时。 随着铁路的完工,华工开始聚集到各地的城市寻求其它的就业机会,而由于勤劳刻苦、逆来顺受、只求有收入不计工作性质和工资高低等优点,受到雇主高度的肯定,短短时间内使得白人雇工不是遭到减薪就是被裁员,根本难以与华工竞争。 归咎华人抢走工作 曾代表劳工党参选纽约市长的政治家亨利.乔治(Henry George)形容:“现在(1869年)各种辛苦但不需脑力的工作,多半都雇用中国工人为之;许多本来由白人妇女从事的工作也都被中国人取代,包括打扫、 厨艺及各种轻工业,从使用缝纫机、制造纸盒纸袋、皮鞋垫到糖果纸,无所不包;同时,劳力需求密集的伐木、收水果、制造家具、雪茄卷烟,也都改用中国工人。” 工作越来越难找,但华人仍然继续飘洋渡海而来,同时从东部搭上火车一心到西部求发展的美国人也逐年增加,一场注定发生的经济斗争残酷上演。美国学者Alexander Saxton在其著作《无可避免的敌人》(The Indispensable Enemy)中,综合当时加州的经济情势,得出了华人后来被严重歧视的原因,他认为:“东西横贯铁路完成后,一批接着一批的白人由东部千里迢迢来到西部谋生,同时中国在内乱(太平天国)结束以后,也有大批解甲还乡的华人,追求发财梦来到加州。但1870年的加州却面临淘金梦后的经济不景气,连找工作都不容易。白人前来加州的想象梦碎,只能眼睁睁看着各种工作被华人捷足先登,他们自然而然将这种挫折和无奈归咎于华人,他们认为华人这种廉价出卖劳力的方式,剥夺了白人的工作机会,华人从此成为白人诅咒和歧视的对象。”在这块陌生而遥远的土地上,华人终将成为美国人“无可避免的敌人”,对华人在政治、文化、经济上的全面性攻击即将展开,华人在美国最黑暗的时代,已然到来。 随后,排华运动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加州议会虽然不敢公然支持排华暴行,但却靠着各种歧视华人的法令,希望让华人难以生存,知难而退。华工从上岸开始就要缴交登录税、人头税、警察捐。想工作的话,采矿要缴采矿执照税,捕鱼要缴捕鱼执照税,其中采矿执照税一度要价每月二十美金,让每月收入约三十美元的华工一下子被吸干所有积蓄。另外还有法令禁止任何公家单位或公司团体直接雇用华人,违者要罚款,甚至坐牢。虽然这些法令最后都被法院宣告违反美国宪法而无效,但可以明显看出政客为了排华无所不用其极的居心。眼见经济上的压力不足以逼退华人,更多光怪陆离的歧视性法令陆续出台。 1867年的总统大选格外激烈,为了争取选票,共和党与民主党都争先恐后地在全国大会上通过排华的纲领,向民众宣示排华的决心,民主党要求彻底禁止华人移入美国,共和党则要求国会彻查华人带来的不良影响,政治的天平已经往排华的方向倾斜,为1882年全面性的排华法案埋下了伏笔。 提出“华人滚蛋”口号 1877年,加州发生严重经济恐慌,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劳资纠纷频传,爱尔兰籍白种工人凯尔尼(Dennis Kearney)在旧金山前的大沙地(Sand lot)召开工人大会,提出排华运动中最著名的口号:“华人滚蛋”(The Chinese Must Go),一夕成名。 凯尔尼野心勃勃,也精通政治手腕,为了让歧视华人的法案可以畅行无阻,凯尔尼成立了以驱逐华人为目标的劳工党(Workingmen"s Party),在两年后发动加州公民投票,修改加州的州宪法,一举成功,加州排华运动的声势达到顶点,这股势力也让大部分政客眼睛为之一亮,渐渐往排华的一方靠拢,只差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867年总统大选,执政的共和党以惊险的差距胜选,因此党内有议员向总统施压,要求废除过去签订的中美蒲安臣条约,其中的第五条,就隐藏着当初美国国务卿西华德(William Henry Seward)巧妙的设计,有效筑起了排华人士需要突破的最后一道防线:“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人民前往各国、或愿常驻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为是。现在两国人民互相来往或游历或贸易或久居,得以自由,方有利益。” 签约当时由于美国急需便宜的劳动力开发西部,西华德经过盘算后,发现华工移民政策有两个最大的阻力,第一是中国当时执行的海禁制度,第二就是美国加州蠢蠢欲动的排华势力。由于美国宪法规定各州的法律不可以违反国际条约,而西华德看到当时越演越烈的加州排华运动,已经料想到未来必会有州政府想要排华,因此透过这一条规定,使中美两国政府都不能限制华人来往美国,间接为州政府戴上紧箍咒,不能自己制定限制华人赴美的法案,不然就会因为违反国际条约而无效。 与清政府谈华人赴美 蒲安臣条约成功守住华人政策的最后防线,一方面让美国政府背负着国际公约的压力,不能任意限制华人来往美国,另一方面也让各州政府不敢随意制定排华的法律。排华势力曾运作国会通过“十五旅客法案”,严格限制华人移民的人数,要求每艘客船不得载运超过15名华人乘客,最后被海斯总统以违反蒲安臣条约加以否决。 海斯总统否决国会的“十五旅客法案”,引起加州排华群众的极度不满。为了表示抗议,加州召开全州会议,直接用公民投票表决排华政策,结果赞成票有154638票,大胜反对的883票,悬殊的结果给了海斯总统和共和党一记当头棒喝,共和党议员警告再不修改蒲安臣条约,下次大选共和党必会失去西部的支持,海斯总统只得派出密西根大学校长安吉利(J.B.Angell),带领代表团赴中国谈判。 中国的总理衙门派出宝鋆和李鸿藻应战,并对美国代表团提出相当犀利的攻击,认为美国想修约限制华人赴美,根本就是背信弃义,不需要华工的时候就弃之如敝屣,违反了蒲安臣条约的精神:“往昔贵国需要劳工时,唯恐华人之不去;今则因工资竞争之故,排斥犹恐不及。要知限制华人赴美之办法,不仅与贵国宪法相违,且与中美两国条约之规定不合。” 美方代表也不甘示弱,软硬兼施,一方面恐吓中国,若不按照美国意思,美方仍然可以自己单方禁止华人入境,另一方面则假意退让妥协,美国在修约草案中提出美国可以调整(regulate)、限制(limit)、暂停(suspend)或禁止(prohibit)华工赴美。中国代表认为“禁止”的手段太过强烈,要求删除“禁止”的字眼,殊不知“禁止”一词只是诱饵,美方真正要的是限制和暂停,因为不断延长的暂停或严格至极的限制都能达到禁止的目的。而衰弱的清政府此刻面对外国政府的外交压力时,几乎无任何招架之力。1880年双方代表同意签字,安吉利条约正式打破蒲安臣条约的防线,让美国政府获得排华的法源和正当性。 1882年4月,国会通过“暂停”华人入境十年的法案,五月由海斯总统批准生效,这就是著名的“排华法案”(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这个法案先禁止十年内华工进入美国,后来再延长十年,1904年再宣布无限期延长,一直到1943年才加以废除,整整“暂停”了六十年。 排华法案还禁止华人取得美国的公民资格,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明确指定某个种族不得入籍的法案,对所有华人来说,都是极具污辱的种族歧视产物。美国著名的外交史学家Thomas Bailey回顾这段历史,曾讽刺地形容:“美国传教士真难向华人解释,为何华人可以进入白人的天国,却不能进入白人的美国?” 排华法案通过后,国会中排华势力继续推动相关法案的立法,希望最后能达成完全禁绝华人的目标。当美国国会已经被排华政客控制,美国的司法系统竟也加入了这股排华风潮,罔顾美国宪法当中强调平等和人权的立国精神。美国最高法院在1893年正式承认排华法案的正当性,判决中指出:“华人从来没有被承认为这个国家的公民……若为了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国会有权将他们从这个国家驱离或遣返。”这个判决一公布马上引起华人社群的恐慌,因为这代表连已经合法取得美国公民的华人的公民身份也“从来没有获得承认”,一瞬间让所有华人的美国梦碎,还必须时时担心受怕,是否一踏出这个国度,便再也无法回来。 为什么美国容许其它欧洲国家成千上万的移民进入美国,却偏偏挑出华人来开刀呢?又为什么华人会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被点名不能取得美国国籍的种族?大多数人认为是因为华人大量涌入美国后,提供低廉的劳动力,冲击了各地的就业市场,并和本地劳工产生竞争和冲突,最后激发了排华的浪潮,为了保护美国劳工,政客不得不实行遏止华人的种种措施。但这种说法却似乎留下了更多的问号。 认为华人是低劣种族 首先,如果经济问题真的这么重要,为什么一开始国会对于加州种种要求排华的措施不闻不问,而若真的只是为了阻止华工的低价竞争,只需要禁止华工入境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硬性规定所有华人都不能入美国籍?由此可见,排华的情绪背后有超过经济因素的考虑。1867年美国国会针对华人问题的调查结论,可以给出一些蛛丝马迹,报告说:“华人不求进步,习惯恶劣,道德水平远较欧洲人为低,永远不可能与白人同化。”这份调查报告后来时常被后续的法案引用作为歧视华人的依据,虽然充满偏见,却反映了白人根本上认为华人是一种低劣种族的心态。美国学者鲍尔(R.W.Paul)在著作《加州中国问题根源》中更明白地点出:“美国人反对华工是一件自然而且不可避免的事,因为美国人对中国人有一种特别敌视的情绪。” 文化差异加深种族偏见 除了种族的优越感, 中美文化的差异进一步深化了白人的偏见,华人讲究传统,注重礼俗,即使在美国居住多年,仍然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衣食习惯、语言文字,以及落叶归根的观念,让白人觉得华人永远无法融入美国人的社会和文化,再加上许多媒体偏差的报道,华人的形象便紧紧和鸦片、赌博、妓女、帮会械斗等负面因子连结起来。美国人进一步认为华人对美国非但毫不关心,甚至是美国社会中带来危险和道德败坏的成份,应该予以排除。 歧视的背后代表许多含意,包括对文化的误解,以及过份的自傲或自卑,但有一层意义是白人不愿承认的,就是由无知所衍生出来的畏惧。十九世纪末有排华人士提出“黄祸论”,这种理论认为开放华人移民政策背后,有着中国深谋远虑的阴谋,未来华人将排山倒海地涌入,最后在美国社会取得主导权。在国会讨论是否应赋予华人公民权时,赞同“黄祸论”的议员提出“百万华人选民”的论点,他们认为若允许华人获得美国国籍,并取得投票权,会造成美国民主政治破坏性的影响,不仅加州政治马上会被居住的十万华人给控制,更严重的是中国拥有四亿的人口,随时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把一百万华人送来北美大陆,到时的移民浪潮将难以阻挡,而当华人成为美国人口的主流民族,带来的只有动乱、摩擦和冲突。 排华法案揭开了六十年华人黑暗时期,也象征了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对华人的迫害正式从地方州政府升级到中央的联邦政府。在美国整个国家机器的推动下,国会继续通过一连串法令增加对华人的限制,希望能完全禁绝华人进入美国,华人在美人数迅速减少,甚至有许多定居美国的华侨被禁止回到美国;其次,当法律都无法作为华人最后的保障时,移民官员和警察开始选择性执法,甚至公然侮辱合法居留的华人,各地积怨已久的白人也陆续发起对华人的暴动,残害华人的惨案不断发生,华人的身家性命受到严重的威胁。最后,当美国公开支持排华,也给了其它国家最好的先例,在劳动需求被满足后,纷纷仿照美国制定排华法案排挤华人,华人瞬间成为世界政府眼中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排华法案通过后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对华人的歧视或迫害都看似理所当然,因此留下罄竹难书的斑斑史实。1890年3月17日,旧金山认为华人住处不卫生,容易滋生疾病,下令所有华人在六十日内搬离市区,形同变相征收了旧金山25000多名华人辛苦多年的家产,后来靠着外交和诉讼手段,才免去一劫。但刁难华人移民的手段仍层出不穷,旧金山移民局以华人可能带来传染病为理由,不断增加华人的身体检验项目,拿来当作遣返华人的借口。一连串的排华行动,使美国华人人口急剧下降。 1895年,新泽西州的洗衣工人朱和希望能回中国探亲,为了保证能顺利回到美国,他向居住地的法院申请入美国籍获准,成为第一个新泽西州的华人公民,满心欢喜的朱和带着新拿到的美国护照回到故乡,但当他搭乘轮船准备入境旧金山时,移民官员却以“没有任何法律承认蒙古人种和中国土著归化美国的权利”,将朱和强制遣返中国。移民总局为了让所有移民官员都了解这样的状况,还在“移民法规手册”中直接写明:“华人在1882年5月6日(排华法案通过)以后得到美国入籍文件,都是非法发放,因此不能享有任何美国公民的权利。”无数回乡探亲的华人因此无法再回到美国。 1903年,中国驻美公使馆的武官谭锦荣在旧金山执行公务时,无故被当地警察围殴,并被戴上手铐,辫子也被绑在栅栏上,警员发现误捕中国的外交使节,却仍然坚持起诉谭锦荣袭警罪,谭锦荣不甘受辱,愤而自尽,但失职警察却仍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或追究责任。 排华法案通过后,竟连中国驻外的使节都自身难保,更不论远在偏远山区采矿、或从事工程的华工。1885年到1886年之间,美国西部各地如加州、俄勒冈州 (Oregon)、华盛顿属地(Washington Territory)及怀俄明属地(Wyoming Territory)发生一连串的排华暴动。其中又以怀俄明属地的石泉惨案(Rock Spring)最为惨烈,白人矿工攻入华埠,见人就开枪,直到联邦政府出动军队才稳住情势,在攻击中华人死亡28人,重伤15人。另外在西雅图郊区的普亚罗布市(Puyallup)也发生白人劳工进入华埠强制驱离华人,暴动一发不可收拾,甚至迫使当时的克利夫兰总统下令戒严,再次出动军队镇压。 面对种种暴行,大清政府只能进行名义上的抗议,美国政府则出于保护白人的心态,不愿追究凶手,随便将白人罪犯以证据不足予以释放,间接鼓励了各地暴徒继续攻击华人的行动。这股排华运动也延烧到美国以外,夏威夷曾在十九世纪中大量引入华工种植甘蔗,引起当地劳工反弹,因此议会开始制定限制华人的法案,而等到美国打败西班牙,并吞夏威夷和殖民菲律宾后,也将排华法案扩大适用到所有美国的属地,使得夏威夷和菲律宾加入排华的行列。加拿大、澳洲、南非等淘金重地,也相继推出排华法案。 经历了六十年的等待,排华法案终于在1943年12月17日随着美国总统罗斯福签下麦诺森法案(Magnuson Act)而划下句点。“我相信中国人民将会为此感到高兴,这是我们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热爱和敬意的表示”,罗斯福总统如是说。但在美国人眼中,华人这个天性卑劣、顽固不化的次等民族,是怎么一夕之间被美国社会给接受,甚至转而好言相待呢?答案绝对不是政客突如其来的良心发现,而是因为美国在国际情势上受到来自日本的重大威胁。 1942年12月7日爆发珍珠港事变,逼得美国不得不提早对日本宣战,将战线拉到远东,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但在这前中国却已经在装备落后、孤立无援的情形下,艰苦地进行对日抗战,吸引了日军近四分之三的兵力投入,缓和了日本攻击东南亚的力道,也让美国和同盟国可以专注在欧洲战场。为了巩固和中国的联盟关系,尤其日本在“大东亚共荣圈”的宣传中,又不断以美国排华法案来攻击西方对中国的帝国主义侵略,若中国人民因此倒向日本,将造成美国难以应付的危机,因此废除排华法案成为拉拢中国的必要措施。 二战证明华人的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华人有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尊严的机会,在美华人早已放弃对美国梦不切实际的幻想,相反地,他们深知尊重必须靠自己争取而来,在纽约的华人组成了“华人手工洗衣联盟”(Chinese Hand Laundry Alliance),发起“拯救中国,拯救自己”的运动(To Save China, To Save Ourselves)。主动对中国的抗战出钱出力,还在洗衣服务中夹带日本侵略中国的传单,鼓吹美国应支持中国反抗日本。许多在美国的华人也勇于参加同盟军,到欧洲进行作战,他们深知只有当中国重新获得世界的认可,华人的处境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当时《亚洲杂志》的一篇报道提到:“当中国被接受成为世界列强之一,许多美国人的态度也应该改变,他们不应该再把华人只看成是洗衣工和餐厅老板,这场战争已经证明,如果有机会的话,华人的表现不会逊于世界上任何一个种族,生活在这个国家的华人,要求的只是人人平等的待遇。” 政治是虚幻而现实的游戏,而华人选择用自己的勇气和坚持,逐渐洗刷歧视,最后获得世界的认同。曾有一幅版画用华人打棒球,来讽刺只会作低阶劳动的华工也妄想从事“高级”的职业运动,但时至今日,已有许多华裔球员成为美国职业棒球或职业篮球联盟中的先发主将,无论体型、球技、对抗性都足以与任何其它族裔的球星一争长短。华人在政治、商业等各个领域也都有顶尖的表现。这一路走来也许备极艰辛,但世界华人从未为之怯步,终于等来拨云见日的一天,见证新时代下的华人世界。(徐宗懋 李佳达) 作者:徐宗懋 李佳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