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自己“数学基础和后来研究的基本功,都是在复旦的几年里培养的”
张炯强
【人物简介】
孟晓犁,1963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1982年本科毕业后,1984一1986年继续在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概率统计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前往美国求学,并于1990年获得哈佛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统计系任教。2004年,孟晓犁出任哈佛大学统计系主任,成为哈佛大学首位出任系主任的、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
多年来,孟晓犁的学术能力和领导能力得到了哈佛大学和国际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哈佛校长福斯特评价认为,孟晓犁是一个“真正的创新者”;哈佛校方认为,在孟晓犁的领导下,统计学系已经是哈佛大学最具跨学科特点的系科之一。
昨天,哈佛大学在其网站首页公布消息:哈佛大学统计系主任、教授孟晓犁被正式提名为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GASA)的新任永久院长(permanentdean),这是首位出任世界顶尖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的华人学者。
孟晓犁曾荣膺素有统计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统计学考普斯总统奖”。可是,他一直坚持说,自己仍是个复旦人,“这里是我事业起步的地方”,“那段时间正好是我成长发育的时候,所以我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也是在这里培养的,很多人生观也是这么确立的。”
15岁考进复旦大学
昨天下午,当校友孟晓犁出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的消息在复旦大学官网发布后,微博中一名复旦学子这样写道:“1879年,戈鲲化成为哈佛历史上第一位华人教师;133年后,孟晓犁成为了哈佛第一位出任研究生院院长的华人,他是我们的复旦校友。”
在复旦数学系许多老教师的眼中,孟晓犁是个神童。他出生于上海川沙一个教师家庭,父母给了他严格的启蒙教育,并让他从小学习书法。“文革”后恢复高考,正在初中读书的他,参加了当时川沙县的跳级高考选拔考试,并取得全县第一名。因此,初中还未毕业的孟晓犂获得了高考的机会,并取得了高分。那个年代,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对年轻人影响很大,因此,孟晓犁选择了复旦数学系,当时只有15岁。
大学生活非常充实
谈起在复旦大学的那段日子,孟晓犁记忆犹新:每天晚上抢阅览室的自习座位;晚上寝室熄灯后到走廊上背英文……像一切爱玩的年轻人一样,他参加学校书法社、诗社等社团,并出任学生会干事;和同学们一起踢足球,喝二锅头;到夜市吃馄饨、茶叶蛋、油墩子……在那个年代,虽然挤在8个人一间的宿舍里,但生活非常充实。
在复旦求学期间,有几位老师对孟晓犁的影响很大。一位是教微积分的秦曾复老师,秦老师的板书非常漂亮,讲课非常有条有理,思路清晰。另一位是教线性代数的屠伯勋老师,他的课充满激情和挑战。还有一位教现代概率论的汪嘉冈老师,他的课深度和广度都讲得非常的好。孟晓犁说,他的数学基础和后来研究的基本功,都是在复旦的几年里培养的。
致力中美学术交流
孟晓犁多次返回母校复旦大学,并为在复旦与哈佛间加强学术交流与全面合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他的直接参与下,2009年起,每年哈佛大学都会在复旦举办“复旦哈佛暑期学校”。数十位哈佛大学学生,每年将在复旦与复旦的师生一起,度过共同学习、研究的难忘经历。对此,孟晓犁说道:“我愿意做复旦与哈佛之间的一座桥梁。”
每次回到复旦,他还要寄语年轻的复旦学子,“学习的基础要打得非常扎实。需要懂得平衡学习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要注重交叉学科学习,文理科内容都要有所了解”“要学习交流的技巧,包括写作和口头表达”。对于学术的追求,孟晓犁对学生说得最多的是:“I enjoy what I do。”本报记者 张炯强 (来源:新民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