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武汉8月22日消息(武汉台记者张昀 周嘉旎)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7月1日开始,在武汉工作的外国人也能像武汉人一样加入武汉的社会保障体系,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5项社会保险待遇。这源自湖北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日前公布的《关于在本市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这个通知规定,武汉市依法招用外国人的单位,应在为其办理就业证件之日起30天内,到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受境外雇主派遣到武汉工作的外国人,由境内工作单位办理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用人单位和本人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彭燕娥:一个是为了贯彻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另外一个是保护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他的合法权益。
目前,武汉是法国在中国大陆投资最多的城市,法国、美国、韩国先后在武汉建立领事馆。每年在武汉登记的外籍员工人数都超过700人。彭燕娥解释说,给在华工作的外国人提供社保,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这其实是对人社部工作的响应,并不是创举。
彭燕娥:去年劳动部专门出台了“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的暂行办法”。同时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门发出了“关于做好在我国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一系列的文件规定都要求各地要做好在我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的工作。
7月底武汉出台相关规定后,目前已有涉外企业为外籍员工购买社保,彭燕娥表示,办理程序和武汉市民相同。
彭燕娥:由所在就业单位,向辖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也就是说,从今年7月1日起,外国人在武汉工作的,本人及雇主首先应该按规定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然后符合条件的就可以在武汉享受退休金、报销生育费用等等待遇。
而且在社保向外国人开放方面,武汉也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在2011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发布了《关于做好在我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今年上半年,成都、苏州、张家港、日照等等十多个地区也都有了响应。
虽然并非创举,但武汉的这一举措还是引来了众人的热议。在大家的观点中有表示理解的,也有坚决反对的。其实不少地方在出台类似的社保新政时也屡屡被大众争议和质疑。质疑声中包含了公众对当前社保制度的拷问,也折射了公众对不同用工形式“区别对待”的质疑以及对能否在退休后享用社保福利的担忧。
那么这样的社保新政到底合不合理?到底公不公平呢?在中国之声观察员,公共管理学者丁兆林看来,社保向外国人开放是国际通行的惯例,是必要的,享受社会保险的前提是缴纳社会保险,这一进一出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丁兆林:很多人可能对向外国人开放社保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但是实际上开放社保首先是一个国际通行的规则。社保的开放是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收钱的过程,就是去交钱,这个是对所有人都开放的,你只要在这儿劳动,在这儿合法拿工资,你必然要把钱交进中国社保的池子里。另一个过程是把社保中的钱取出来,就是等你老的时候去取养老保险。这两个过程是非常不一样的,往里面投钱是容易的,往外拿钱是有条件的,所以现在我们更多谈到的是开放外国人往我们的社保基金里去投钱,你既然有投钱就有取钱的过程,这种取钱它要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达到一定的时间外国人才能从中国的社保基金里面拿养老保险或者是养老金。中国人和外国人要同工同酬,既然咱中国人的工资里要扣下这么多的养老保险,外国人工作他也必然要拿出相应的同等份额来投入到我国养老保险的池子里,这也是一个平等对待的表现。
既然这是一项公平的政策,为什么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丁兆林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人对社保政策存在误解,这需要有关部门及时的解释,需要社保新政首先在国人中展现公平,更需要让每一位参保人对社保金的及时足额支付有足够的信心。
丁兆林:之所以会产生误解,就在于我们原本的社保体系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被人理解或者遭人诟病的地方,特别让人感到担心的是我们的社保体系里的钱够不够用。其实这是宣传和沟通的问题,普通人未必能够了解的这么清楚,因为它的政策性和它的专业性都很强,甚至媒体也不一定能够非常全面的把这些问题理解清楚,在表达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误解。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让更多的老百姓对我们的社保体系产生足够的信任,特别是我们的资金池子如何的保值、增值,能不能让老百姓觉得退休以后能够拿到养老金,这才是解决误解的最重要的一个渠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