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8月2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评论:电商价格战无疾而终,拷问企业诚信及发展模式。
马光远: 8月14日,刘强东在微博上发起并且高调表示“对方敢卖1元,我就敢卖0元的”,因此被称为史上惨烈的价格战。事实上是网友所说的史上最无聊的忽悠和骗局。发起价格战的京东和应战的苏宁在8月15日都没有兑现降价的承诺,反而搞了很多诸如先提价后降价的这些低级的价格战的游戏,所谓三年的价格战事实上不到三天就偃旗息鼓,我想这场价格战首先让京东商城的声誉和刘强东个人的声誉遭到了一个比较大的打击。
不少网友对京东、苏宁的这场价格战就定义为恶性促销和骗局。但是我想这场最终沦为营销骗局的价格大战,事实上也留给了很多关于中国企业、关于中国电子商务、关于中国企业竞争秩序的很多思考。就此而言,这并非一起毫无价值的商业案例,只能通过这么一场虚假的价格战,中国企业应该有什么样的诚信的底线,中国电子商务应该如何摆脱目前发展的尴尬处境,都活生生的摆在我们面前。
这场价格战发起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到双方信誓旦旦咄咄逼人的态势,很少有人想到这是一场真正的忽悠。在当天我还写了一篇观战指南,针对很多的消费者,究竟商家谁的价格高,谁的价格低,究竟这场价格战是真是假,会不会是他们做的促销大局,等着消费者上钩呢。我当时是比较乐观的,我认为在目前信息比较发达的条件下,谁要是玩这样的低级游戏,立即会被网友戳穿。当天有网友揭露,京东在把一些商品的价钱先提价,后降价,在搞这么一些游戏,所以我认为如果这场价格战如果最终沦为真正的忽悠,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但事实上事态的发展超乎了我和很多人的这种想象,无论是京东还是苏宁,不仅仅在玩这些我们非常担心的价格战游戏,置企业的声誉于不顾。事实上我们看到在很多公众企业,一个即将上市的企业的底线。所以我们在想,对一个企业而言,知名度和美誉度其实是两码事,有了知名度,但这个知名度如果本身对一个企业是负面的评价,肯定不是一个好事。所以中国企业总是把知名度跟美誉度混为一谈。
这场价格战对京东而言,包括对刘强东本人而言,他以后要摘掉"骗子"、"忽悠"这顶帽子,恐怕真的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当然也有人说这场价格战究竟给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带来什么,业内人对这场价格战表现出了极端的厌恶和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不到十年,诸如此类的价格战层出不穷,这些价格战本身打下去的结果是,每一个电商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保持比较较低的价格,所以低价格成了中国电商的代名词。为了维持低价在没法降低成本的情况下,电商就会玩一些猫腻,比如用一些假名牌冒充真名牌,用旧的冒充新的,卖三星的一些手机,用过季的东西来冒充应季的等等。这是电商经常玩的游戏,当然也是价格战带来的必然结果。
电商在我们的印象里面,除了低价的特征以外,还有一些特征,他总是跟一些低劣的商品、跟一些假冒伪劣等的代名词联系在一块,这跟多年以来的价格战不无关系。长期价格战的结果就是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到现在为止没有形成自己真正的赚钱盈利模式,只是为价格战而价格战。也有人认为,这场价格战背后的推手是京东的投资者,因为刘强东和后面的私募股权基金下了对赌协议,如果2013年不上市,刘强东将会失去对京东的控制权。不管这个言论是否属实,我们也看到在这场价格战背后,除了参加的京东、苏宁、国美之外有很多很多身影都出现在这个行业里面,当然没有私募股权基金就没有中国的电子商务,但是有了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以后,私募股权基金本身为了追求短期的回报,也对这个行业本身的畸形发展应当承担责任。
价格战本身肯定是竞争行为,但对一个行业的发展而言,价格战并不是竞争的全部。以中国家电行业为例,多年以来的价格战的确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的价廉物美家电的时代,但是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长期打价格战,中国家电行业的生产力、经销商都没有机会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家用电器企业的确很成功的把外资品牌挤出了中国的市场。但这仅仅是一个表象,中国生产的每一台电视每一台冰箱,里面赚钱最多的部分仍然被外资企业拿走,我们仅仅是赢得了一个市场,但我们自身并不赚钱,中国的电子商务还是应该吸取中国家电行业发展的教训,除了打价格战以外,还应该在行业的发展模式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评论员简介 马光远 男,1972年生于甘肃,经济学博士,经济评论员。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成思危先生。学术研究主要在宏观经济、企业并购和民营经济等方面,关注中国的法治转型和制度变迁,正在筹办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现兼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民建北京市西城区副主委,西城区政协常委。同时,还是《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中外管理》、《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杂志的专栏作者。2009年荣获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中国骄子青年领袖”称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