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文章:美国无法阻止反美浪潮蔓延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9月14日文章】题:美国能制止针对其使馆的穆斯林抗议浪潮吗?(作者托尼·卡伦)
原文提要:对一段挑衅性影像的怒火掩盖了中东存在已久的对美国政策的愤怒。
美国有办法制止穆斯林世界本周掀起的针对美国及其盟友使馆的往往带有暴力的游行示威吗?答案是没有。它必须经受穆斯林国家首都的机会主义者煽动的怒波狂潮,而且希望不要再有外交官或抗议者被杀害,从而导致冲突进一步升级。
黑色星期五的魔咒
星期五,抗议活动蔓延到远如斯里兰卡、尼日利亚和马尔代夫等国,而且造成了致命性对抗。在突尼斯,美国使馆受到侵犯,有三人丧生,而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也发生了类似事件,一人丧命。
星期五一向容易变成一个不好的日子;作为穆斯林祈祷日,这一天通常是泛伊斯兰抗议活动周期的顶点。星期五穆斯林的祷告仪式强调这一宗教社会的存在,提醒他们不要忘记,任何地方的穆斯林或信仰的符号受到攻击,都应该感觉是对所有地方穆斯林的攻击。
近年来,星期五标志着抗议活动达到高潮,不管是针对美国入侵伊拉克、阿布格里卜监狱虐囚、以色列轰炸加沙、美国士兵在阿富汗亵渎古兰经,还是佛罗里达州不知名的牧师的抗议活动,无不发生在这一天。
根源在于美国政策
白宫新闻秘书杰伊·卡尼坚称,风起云涌的抗议“不是针对美国政策、不是针对美国政府、不是针对美国人民,(而)是针对一段影像的,我们的判断是这部电影应该受到谴责和唾弃”。
问题不是那么简单。
亵渎古兰经或传播丑化穆罕默德的视频,引起那么多的穆斯林对美国机构怒火冲天,其原因在于那些穆斯林对美国政策的看法和感受。像这部电影带有的异乎寻常的侮辱,如果不是对美国入侵穆斯林国家、支持以色列政府和阿拉伯专制君主、进行无人机袭击等长期怀恨在心,不会一下子转化为对美国强权的冲天怒火。
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愤怒是奥巴马地缘政治改革未有明显变化的一大前因。对一部令人不悦的电影的愤怒,一种机会主义的病毒与之结合后就会造成危机。美国抨击伊斯兰教的事例被用来证明,让阿拉伯老百姓最愤怒的美国的政策和行动,不是自我利益和其他事项驱动的毫不关联的外交政策选择,而是表达对伊斯兰教更深的敌意这一证明充当了让旧怨沸腾的火上浇油的催化剂。
新问题才刚刚显现
批评奥巴马总统的共和党人指出,本周抗议活动高涨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美国政府处理中东问题的做法或正如副总统候选人保罗·瑞安所谓的白宫发出了“混乱信号”作出的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说法不错。
不过,瑞安及其响应者认为这些抗议活动,是对美国在“道德明晰、目标坚定(布什执政时期的口号)”方面倒退作出的反应,那就大错特错了。相反,穆斯林世界在布什总统大部分任期内一直竭力反对美国,因为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发动战争,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它还推行虚伪的政策,一方面宣扬民主和自由,一方面骄纵友好的专制君主。
总之,不管是有关“道德明晰”的陈词滥调,还是回避美国政策上—直存在的自相矛盾和模棱两可,都不会提供多少帮助。随着阿拉伯世界的改变,它给自己和插手其中的超级大国都提出了新问题。绝非轻松的对话才刚开始。
(未经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文本)
分享到: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