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爬不上的山,没有登不上去的12306”,从昨天中午12点起,黄金周抢票大战开战了,因为登录太难,再度引发网友对铁路售票系统的集体吐槽。
有人抱怨,整整等了两个多小时才成功登录,直等得教人“放下鼠标,立地成佛”,排队从现实生活搬到了网上,身心疲惫程度一点不亚于在窗口的痛苦。
尽管铁道部客服表示,主要是因为上网订票的人数太多,容易造成系统堵塞与延时,可以尝试其他途径。但对大多已经习惯上网的年轻人来说,这一解释仍惹来骂声一片。
与往年不同,今年黄金周放假8天,加上双节重叠,节庆意义并不亚于春节,回家探亲、旅游观光的愿望甚至更强烈,虽然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可能缓解部分交通压力,但对远距离出行来说,铁路出行依然是大多工薪阶层的首选。因此,铁路部门有必要及时回应网友的关切,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目前从大多市民和网友反馈出来的信息看,一票难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票可买,二是买票太难。网友很窝火:“每次登录都显示"当前访问人数多,请稍后再试",可稍后也得有票才算呀!”
表面上看,这一方面反映出铁路系统运力不足,资源调配不合理,另一方面可窥见铁路部门服务意识不到位,预判能力跟不上。导致公众的焦虑之情难以消解,铁路部门不得不忍受“年年挨骂年年骂”的窘境!
运力不足,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客观的理由,因为我国人均铁路只有6厘米,仅相当于一根香烟的长度,按照两年前的水平,铁路日均可以满足约300万座席需求,高峰日要求达到近500万,矛盾很突出。
其实这不过是铁路部门的老调。仔细想想,铁路运力真有这么大的缺口吗?人们年年难买票,年年都能回家,因运力不足而滞留不归的并不多。这就说明,即使运力不足,也没某些人所说的那么严重。再说,无论如何“运力紧张”,票贩子为何总能搞到大量车票?
“运力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起码不是一票难求最主要的原因,问题应该出在服务意识上。
客观地说,这些年,铁路部门也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实施了多项改革,无论是大力发展动车,还是进行六次提速,无论是大力打击黄牛党,还是实行火车票实名制,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从制度层面和观念意识彻底解决好铁路的服务问题。
比如“代售制度”就屡遭诟病,媒体报道称,正常渠道两万元就可以拿到火车票代售点,由于是垄断资源,被炒到10万甚至几十万,原本方便群众的“服务窗口”,变相成了“赚钱窗口”。外部“小黄牛”消失了,内部钻石级“大黄牛”粉墨登场,怎不让百姓无可奈何!
比如网络购票,在电子商务已很发达的当下,铁路售票系统偶尔出现系统访问量增大的问题,难道就成了世界级技术难题?从一个春节到另一个春节,解决方案遥遥无期,怎不让网民们“望票兴叹”!
两项原本很好的便民措施,成了少数铁道部门、代售网点以及黄牛们的利益联盟,人为成了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归根结底是服务意识问题,没有把消费者真正放在眼里。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国家修再长的铁路,出动再多的人打击黄牛,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黄金周即将到来,铁路部门不能再装聋作哑了,应抓紧时间,有所作为。评论员 王方杰 (来源:重庆晨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