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营改增”效应积极成稳增长调结构有力推手
“营改增”以“减法”稳增长
本市客户数同比增7.2%,外省市客户数同比增11.6%,境外客户数同比增3.4%
以“加法”提升产业能级
在目前上海的 “营改增”试点中,新增企业为1.29万户,新办企业为1.1万户。今年上半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
以“乘法”增强资源配置能力
上半年,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上海新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7家、投资性公司13家、研发中心14家,总部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
新华社记者 姚玉洁 何欣荣
来自上海财税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上海共有14.2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比年初增加了2.4万户。与营业税税制相比,上海“营改增”试点企业和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整体减轻税负约56亿元。
记者调查发现,“营改增”的积极效应远远不止于减税,其大大提升了上海现代服务业的能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营改增”推动企业加大设备投入、加速拓展市场,成为“稳增长、调结构”的有力推手。
“波及效应”彰显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作为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营改增”有力地配合了上海的“稳增长”步调。
由于实施“营改增”后,试点企业开出的增值税发票可被下游企业用于进项抵扣,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也就是说,减量后面蕴藏着不小的增量。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营改增”试点企业加快拓展市场,本市客户数同比增长7.2%,外省市客户数同比增长11.6%,境外客户数同比增长3.4%。 (下转第8版)
(上接第1版)境外合同金额同比增长30.2%,试点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同比增长8.9%。
对于部分物流企业反映的“加负”问题,实际上也是给下游制造业创造了更大减税空间。北芳物流集团高级物流师龚慧珍介绍,税改前公司征收3%的营业税,改革后征收11%的增值税,而下游制造业从收取7%的运输业发票改变为收取11%的增值税发票,增加了4个百分点的抵扣税额,相应减少税负。
记者了解到,“营改增”试点改革后,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普遍下降。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指出,“营改增”的重大意义在于其波及效应:一方面,企业自身的业务链条越长,波及效应越大,企业越得益;另一方面,“营改增”试点范围越大,覆盖的行业越广,波及效应越大,企业也会从中得益。
促服务业态创新
专家表示,“营改增”实现了从“道道征收、全额征税”向“环环征收、层层抵扣”的转换,打通了连接二、三产业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从制度上解决了货物与劳务税制不统一和营业税重复征税的问题,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的税制环境。
在增值税体系下,服务业企业如果更新设备,可以作为进项纳入抵扣范围。央企中国海运集团子公司中海发展近期公布的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企业应交税费为1.94亿元,同比下滑473%。原因就是上海实施“营改增”后,中海发展在报告期内建造船舶产生大额未抵扣进项税挂账导致。在当前新船价格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航运企业如果借机调整船队结构,无疑能够提高长远的市场竞争力。
统计显示,在目前上海的“营改增”试点中,新增企业为1.29万户,新办企业为1.1万户。今年上半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4%,比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
破除税制瓶颈
随着税制瓶颈的破除,跨国公司落户上海的意愿明显增强,对提高上海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起到了可喜的“乘法”效应。今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上海新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7家、投资性公司13家、研发中心14家,总部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
毕马威中国税务合伙人王军分析,许多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区域总部。但在原来的税制下,由于总部跟分公司之间仍需独立核算,都必须缴纳营业税,且不能抵扣,这样整个集团的税负会高。“营改增”后,上海总部开具增值税发票可供抵扣,上海总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财政局局长蒋卓庆表示,“营改增”在改革设计上体现了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在改革导向上推动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结构调整,在改革实践上激发了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业的热情。随着“营改增”改革的试点地区和试点行业范围不断扩大,其“稳增长、调结构和提功能”的效应还将进一步显现。 (据新华社上海9月20日电 ) (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