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本报记者 潘笑天
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至1160亿美元,年均增长9.2%,落户中国外企增至34.8万家;跨国企业在华加大投资,创业型企业来华寻找机会;从市场中心到研发中心,从熟练劳动力到核心研发者;向世界打开的大门,广泛的市场准入,中国为外资所在国提供了大量的市场、就业、人才……
2002—2011年的10年,中国与外资企业分享成果,共赢繁荣。
1 市场中国,外企增长的引擎 “在中国,一个城市可能就相当于别的国家一个国家那么大。”说到中国,刚刚履新的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贺乐赋说,这是让世界震惊的机会。
10年间,这个大市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1年的近3.8万亿元增至2011年的超过18万亿元,且还在继续增长。如今,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90个,在华投资的全球500强企业已超过480家。
“在过去几年里,沃尔玛在中国始终以双位数保持新门店数量的稳健增长。”沃尔玛中国公司事务高级总监李玲说,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已占到其国际业务总销售额的近10%。
上海美国商会的调查显示,2011年78%的在华美资企业实现盈利,2/3的在华美资企业营业收入增幅高于母公司全球增幅。
中国已向外资开放了多达10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和几乎所有的制造业部门;中央及部委高层亦多次强调外资在华设立的企业是中国企业,对其一视同仁;多项引导和助力外资发展的政策先后出台……如是种种,汇聚成中国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
在华投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项目规模也越来越大。“10年前,上千万美元的项目已经了不得,而现在过亿美元,甚至数十亿美元的项目已不稀奇。三星电子闪存芯片项目落户西安,一期投资就有70亿美元。”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说。
2 智慧中国,外企的第二个家 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中国,为世界”2011年,惠普公司将其在中国的战略,做了这样的改变。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总裁张亚勤将中国称为“微软的第二个家”,“中国对微软来讲不仅仅是一个市场、一个研发和人才的中心,而且是一个战略的中心,是第二个家、第二总部”。
在上海,山特维克设有其全球最大的矿山工程机械装配中心;在天津,建设投资额达10亿元人民币的阿尔斯通全新的水电设备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已经开工……从中国辐射全球,成为越来越多外企的选择。中国欧盟商会的调查显示,38% 的受访企业今年已在华设立了全球业务部(GBU)总部。
“中国现有的大型外资研发类项目以及研发中心,基本上都是在10年中迅速增长起来的。”王志乐说。到2011年,外企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达1600多家。
根植于民众的“中国智慧”,日益增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的尊重,则成为这种嬗变的保护和助推器。
3 转型中国,外企的新商机 经历1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的转型,利用外资也是如此。
转型须经阵痛。今年1-7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3.64%,一时间各界忧心忡忡。
然而,数字的下滑却反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新走向:中国不仅要“引资”,更要“选资”。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的转型虽对引资规模造成影响,但却昭示了阵痛下的新成长。
“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这是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对转型之路的清晰勾勒。
王志乐表示,投资国关注中国人口红利减少时,殊不知中国劳动力性价比正在提升;中国还有继续扩张的市场和超强的产业配套能力。
转型中,中国引资更添新魅力。“眼尖”的外企已抓住新商机。高科技产业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引资金额从2002年79.3亿美元增至2011年108.9亿美元;服务业成为引资新高地,2011年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所占比首次超过制造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二大承接离岸服务的外包市场;中西部吸引更多投资目光,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从2002年的3.8%升至2011年的10%。
中国美国商会调查显示,2011年,78%的受访美资企业仍将中国列为其全球投资的三大目的地之一。中国欧盟商会的调查也显示,2012年,3/4的欧盟企业将中国视作其进行投资的全球前三个目的地之一,受访企业的63%计划在中国进行新投资。记者 张意轩 赵展慧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