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时报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袁建彰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冯海咏
作为中山大道BRT系统人行天桥加建雨篷工程的试点,师大暨大人行天桥雨篷加建项目一直受到普遍关注。据今年6月广州市建委的说法,这座天桥加装雨篷的预计投资高达400万元,且市建委今年8月初又明确表示这条示范性天桥计划在今年9月上旬建成完工。不过时报记者连续两日走访却发现,这个“天价”雨篷处于被“晾”的状态,既没人来施工,也未正式宣告完工。记者在现场看到,天桥使用的材料与施工工艺亦存在“既不能遮阳,也无法挡雨”的疑问。
市民质疑
天桥顶篷华而不实
根据市建委今年6月的介绍,此项工程的实施将融入城市景观设计的理念,进行功能和美化双重打造。BRT沿线天桥的雨篷将与天桥融为整体,雨篷外观淡雅、大方,整体设计注重生态、绿色、环保,内部通过营造通透自然又具现代感的空间,与外部景观形成互动。不过当时并未对雨篷将采用何种材质,造价为什么这么高等方面作进一步介绍。
记者来到现场,看到这座投资400万元的BRT师大暨大站天桥雨篷整体已基本成型,有不少体验过这条天桥的市民表示天桥设计方面仍有改进空间,此后要建的21座BRT站台天桥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有市民认为“遮阳挡雨”是顶篷的主要价值所在,“如果连最基本的遮阳挡雨都做不到,弄得再漂亮又有什么用?”一位市民说道。在记者采访中,市民提出的质疑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问题。
质疑1
不能遮阳?
记者在现场看到,天桥雨篷顶部使用了透明的玻璃板,虽然玻璃呈暗灰色,但阳光依然能够照射到路人身上,记者前日中午12时来到天桥时,看到很多过路市民均打伞或用手遮挡阳光,记者走在天桥上依然能感受到阳光带来的闷热。
“虽然现在阳光没有7、8月时那么厉害,但走上来还是很晒。”街坊陈姨打着伞走过天桥如是说。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路人,他们都表示这种玻璃顶篷根本就起不到遮阳的作用,“晚上可能会挺好看,但白天你也看到啦,这怎么遮太阳?”大学生小唐说道。
类似情况其实早在去年就已引发广泛争议,当时有市民投诉现时广州公交站使用的玻璃顶篷,晴天不遮阳,如今BRT天桥雨篷却继续采用类似材质作为顶篷。
市建委回应:紫外线阻挡率大于98%
市建委方面表示,BRT师大暨大站天桥顶篷使用的材料是“Low-E玻璃”,又称低辐射玻璃,是在玻璃表面镀上多层金属或其他化合物组成的膜系产品。据介绍,其镀膜层具有对可见光高透过及对中远红外线高反射的特性。
市建委表示这种材料的红外线阻挡率大于55%,紫外线阻挡率大于98%,可见光透过率大于37%,使其与普通玻璃及传统的建筑用镀膜玻璃相比,具有优异的隔热效果和良好的透光性。
质疑2
可能漏雨?
天桥雨篷由一块块方形的玻璃板拼接而成,但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玻璃板之间几乎都存有缝隙,有的缝隙目测甚至宽到可以放进一只手,一旦下雨,雨水即可从这些缝隙流入天桥,市民走在天桥上依然需要打伞。
除了顶篷可能漏雨,如果遇上风雨交加的天气,雨水还可能从两侧进入通道和流入电梯。记者看到,由于天桥雨篷属于“半封闭式”设计,只在通道上方加建了与通道宽度相当的顶篷,若雨水并非垂直落下,就有可能落入天桥内甚至是电梯内。
此前岗顶BRT天桥的露天手扶电梯就曾多次被大雨“淋坏”需要维修,若余下的21个BRT站点天桥亦参考师大暨大站的设计,那这些BRT天桥上的电梯恐怕也依然无法躲过雨水的侵袭。
市建委回应:缝隙注玻璃胶就不会漏雨
对于顶篷玻璃板之间的缝隙问题,市建委回应时表示虽然玻璃板已经安装到天桥上,但目前还处于调整阶段,待微调结束后就会在玻璃板之间的缝隙处注入玻璃胶,待正式完工后应不会存在漏雨的情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