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好声音”带来更多衍生品
送走了“中国好声音”,又迎来了“中国好作业”。日前,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模仿“中国好声音”海报LOGO的图片,名为“中国好作业”,被广大网友疯传。在这幅海报中,背景为数学等教材书籍,招牌动作仍然是“V”手势,但手中拿的不再是麦克风而是一支笔,宣传语也由“中国好声音”变为“中国好作业”。(10月9日《武汉晨报》)
再好的声音,也有听腻的时候,“好作业”适时登场,让公众的兴奋点得以转移,也让关注对象从娱乐走向“实务”。
与好声音的余音绕梁和强烈的现场感不同,好作业能够勾起人们的怀旧情绪,拨动更多人的“心弦”。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好作业,而在每一份好作业的背后,又站着一位或多位好老师。他们布置的作业之好,必是脱了俗套,不落窠臼,与应试教育无关,不单纯着眼于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成长,还有培养身体的、社交的、情感的、精神的多重任务,能给学生带来启迪和教益,如让孩子晒晒日光浴、回到家里给父母洗洗脚、做一次饭、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反观当下,孩子的作业越来越多,书包越背越重,其中却充斥着程序化的泡沫,并无多少“含金量”,作业成了孩子的天敌,孩子成了应付作业的机器人,重负之下,苦不堪言,教育部门竟然要靠准立法来限定作业量,不免悲乎。
“中国好作业”登场,将通过平民的回忆和网民的视角,对作业来一次未必权威的评判,什么样的作业才是好作业,哪些作业让人经年不忘,育人者应当有着怎样的作业观……藉着“中国好作业”登场,为现代教育提供一点“药引”,让作业实现变脸,“中国好作业”也就不失为存在于电视之外的精彩节目。当然,与好声音一样,好作业同样难求,目前正在做作业的孩子可能还要面临传统作业炼狱般的磨砺,与作业何时才能化敌为友,实现“相看两不厌”,显然还需要时间。
“好作业”不过“好声音”的衍生品,岂止好声音和好作业,好家长、好学校、好邻居、好工作、好日子……哪一个不引人遐想和憧憬? (来源:中国江苏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