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时多,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东中院4—303教室里陆续走进许多学生,8时不到,教室里已座无虚席。原来,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校长张杰要在这里给新生们带来一堂《物理学:传统与文化》课,学生们早早就来“占座”希望抢个好位子。
追求科学要有激情
“学习物理,追求科学,最重要的是追求梦想的激情”,这是张杰传递给新生们的第一个观点。张校长说,在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中,不乏77、78级的毕业生。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他们学习环境和条件相当艰苦,学生没有像样的课本老师没有像样的讲义,可是师生之间却传递着对科学、对知识的激情和追求,而正是这种激情成就了他们的成功。
接着,从三大行星定律到牛顿三大定律,从牛顿力学到量子力学……张杰从引领人类发展进步的著名物理定律入手,带同学们走进一幅幅物理学神秘而美好的画卷,让学生们明白物理学朝着人类认识的极限而发展。
要勇于向老师提问
在正式授课前,张杰对学生提出,在大学要勇于向老师提问。
“有的问题也许我当场就能回答你们,有的问题不能,可以课后讨论,也可以找交大其他老师解答。如果这所校园里没有老师能够回答你的问题,说明你提出了一个好问题。”
“为什么中国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如外国学生?”张杰认为,大学前的学习阶段,问题的答案总是唯一的,这限制了大家的思维。
因此在课堂上,有关物理发展过程的“扫盲”环节,张校长只用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他将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大家提出问题。
“太阳的磁场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用激光技术来研究天文现象?”“传统和文化对物理学的发展有没有促进?”“有没有物理学家从神话中获得灵感?”“学物理需不需要学习哲学?”研讨课没有院系、专业的限制,所以除了物理系的新生,也吸引了不少人文学院的学生,理科生文科生轮番提问。
人文学院的一位女生提问:“东西方物理学家背后的文化对他们的研究有没有影响?”张校长回答,东方的科学探索是在西方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例如统一论等来自东方的哲学思想对全世界的科学研究也产生着影响。
为新生开设研讨课
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自2006-2007学年开始,上海交大为一年级本科生开设新生研讨课(FreshmanSeminars)。课程对教学场景进行特别设计,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强调师生互动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帮助学生完成大学一年级的转折,并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授课教师全部是教授,有学术大师也有科研新锐,有长江学者,也有“杰出青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本学年第一学期,上海交大共开设了58门新生研讨课,每门课程由6名教授授课。课程面向一年级学生,只要有兴趣和爱好即可通过网络选课。 (来源:新民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