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只经系统野化培训人工繁育熊猫放归自然
新华网成都10月11日电(记者 于文静、孙阳)11日上午,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政府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举行大熊猫放归自然活动,将我国第一只经过系统野化培训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放归到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内,此举标志着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上午10时13分,“淘淘”的笼门打开,两岁多的“淘淘”从笼中走出,直奔放归地的竹林中,正式开始了野外生活。
“淘淘”2010年8月出生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先后在面积为0.24万、4万和24万平方米的培训圈内接受了三个阶段的野化培训。今年9月,专家认为,“淘淘”经过野化培训,身体健康,生长发育正常,野外生存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可以放归自然。10月10日,“淘淘”由出生地卧龙运抵放归地。
将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补充野外种群,是濒危野生动物繁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恢复和重建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大熊猫由于受自身繁育能力低、食性单一和栖息地破碎等因素影响,放归难度远高于其他野生动物。
对此,国家林业局分别在卧龙和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设立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和放归基地,组织科研人员长期研究实践,总结出将自然环境中产下的大熊猫幼仔随母同训的系统性野化训练方法,使野化培训能力明显提高。
“淘淘”就是采用新方法培训出的第一只人工繁育大熊猫,目前,还有6只大熊猫在卧龙接受系统性野化训练,今后将被陆续放归自然。
专家表示,“淘淘”要经历适应野外环境、融入当地种群、繁育后代等多重考验才能真正实现放归自然的目标。科研人员将长期对“淘淘”的活动进行跟踪监测,为更多人工繁育大熊猫回归自然积累经验。
目前,我国在川、陕、甘三省建立了64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增长到1600余只。同时,通过加强科研攻关,成功解决了大熊猫繁育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存活难等技术难题,圈养大熊猫数量达到342只,基本实现了人工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缓解了大熊猫濒危状况。
作者:于文静 孙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