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有所为有所不为”
原标题 [贵在“有所为有所不为”]
本报首席记者 陶健
作为祖国第三大岛,崇明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温润宜人的气候和284公里的绵长岸线。岛的东端是长江东滩湿地,设有国家级的候鸟自然保护区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中部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人工平原森林。全岛森林覆盖率高达20.78%,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一级。崇明作为我国特大城市身边一块大面积未经全面开发的净土,生态价值可谓“独一无二”。
建设生态岛,崇明县委、县政府一直牢记“认准了的方向,就要坚持下去。”坚持!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也在坚持!
坚持需要睿智。这一睿智,对崇明而言,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而“有所不为”比“有所为”难得多。
长江隧桥通车后,崇明一夜之间变成了“明星地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招商机遇。崇明人渴望“上岸”,急切盼望经济发展、生活改善;崇明县的一些干部心中也很着急,急于要“打翻身仗”。崇明县委、县政府却清醒地认识到,生态岛建设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放弃一些能够快速增加GDP的产业项目,会影响崇明经济一时的发展速度,但生态岛建设必须关注长远,其后发展优势将会慢慢显现。
为此,他们公布了近乎苛刻的“招商选资”标准,把产业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及“禁止类”三种,对进入岛内的投资项目设置三道“防线”:引进项目首先要过产业导向审核关,还要过能耗审核关,最后还必须接受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一律拒之门外。“拒绝投资?”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不可理解的行为。在当时,崇明县委、县政府对工业污染企业说“不”,是要面对巨大的压力和阻力的。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如果没有一种“调结构”的坚定性,是会顶不住、守不住的。
两年多来,崇明拒绝了不少投资项目。有一个电子产品加工项目,投资规模较大,也符合崇明发展导向,但在最后一道审核防线上,发现其生产过程中有一道喷锡工序会影响环境,于是县环保局对此项目进行了“一票否决”。一家来自外地的制药公司准备投资1000万元在向化镇建造一家制药厂。尽管生物制药业符合产业导向,这家制药厂的能耗也没有超标,但向化镇属大气一类功能区,禁止上马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项目。由于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这家公司最终被拒之岛外。
保护和发展好生态环境,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但生态岛不是“野生岛”,建设现代化生态岛不能没有产业支撑。在“绿色”主基调下,崇明已经逐渐走出了一条自己模式的发展之路。近年来,以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基地为“主体”,崇明工业园区和富盛经济开发区为 “两翼”的“一体两翼”格局已经形成,推动崇明工业循着“低碳”之路前行。
与此同时,数据产业成为崇明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目前,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已正式落户崇明陈家镇。作为上海 “十二五”信息服务业规划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载体之一,园区一期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二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园区规划分成孵化企业区、成长企业区、上市企业区、智慧企业总部区四大区域。“十二五”期间,该园区总投资约108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将达400亿元,吸纳就业人员8万人,实现税收32亿元……
关于生态岛的发展之路,崇明县委书记彭沉雷曾有过一个比喻:“如果以一个人的发展阶段来比照崇明当前的发展阶段,那么崇明现在还属于青春期。这个阶段有朝气,但也有困惑。”
的确,崇明建设现代化生态岛,要走的是一条既能保护生态又能发展产业的具有示范意义的发展之路,它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我们相信,有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坚持与睿智,崇明与世界级现代化生态岛的距离将越来越近。 (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