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少年想放弃治疗 折射大病救助鸡肋
原标题 [白血病少年想放弃治疗 折射大病救助鸡肋]
报载,邢台新河的12岁的小学生焦鹏宇不幸得了白血病,截至目前,鹏宇的治疗费用已花去40多万元。小鹏宇知道家里的困难,曾经对妈妈说,不想治疗了,想回家。鹏宇的父亲说,只要孩子还有一线希望,他们就是砸锅卖铁、四处举债也要给孩子治疗。(见10月22日的《燕赵都市报》)
钱不是万能的,但对于患大病需治疗的人来说,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无论是以前的“张艳天亮前死去”,还是“陈立主动放弃”等,还不是因为缺乏救命钱。同理,小鹏宇的父母只是工薪族,面对白血病高额的治疗费用自然感深力不从心,以致小鹏宇想放弃治疗。毕竟,小鹏宇的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上限只有7万元,即使申请了小天使救助基金,救助款最多5万元。而对于一个白血病患者来说,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术后的治疗费用还需要五六十万元。试想,如果小鹏宇的家庭经济条件宽裕一些,也不至于他想回家等死。其背后,一个不用回避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地方的大病救助机制到哪里去了?如此追问,不得不承认:时下,地方社会医疗救助普遍缺乏,建立最基本的大病救助机制,已经显得刻不容缓。
事实上,看病贵是弱势群体生活中最大的难题。“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这种真实写照不仅体现在看病贵上,关键是有些人根本没钱看病。如果要医院为家庭经济困难的病人“埋单”,显然不现实。毕竟,医院不是福利机构和慈善机构,更不是救助站,它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不可能减免所有家庭贫困患者的医疗费用,地方政府也没有权力要求它这样做。相反,救助贫困家庭是社会保障范畴的事宜,地方政府理应根据各地情况建立自己的医疗救助制度,设立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及时填补社会救助中的“凹地”,真正让贫穷家庭不因病致贫、不因病等死。唯此,人的生命权才不会因贫困而丧失,生活才更有尊严。
“白血病少年想放弃治疗”,乍一看,是个案,其实,类似这样的事件很普遍。无论是患癌老人跳江轻生,还是农民工夫妇俩携子裸体上街行走求救等,都折射出社会大病救助缺失的悲哀,该反思的正是社会救助机制本身。从这种“白血病少年想放弃治疗”,现象可管窥全国,不难感受到建立健全大病救助机制的紧迫感。只有建立了大病救助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增强老百姓抵御疾病风险能力。毕竟,制度不兜底,我们都是弱者,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尤甚。 (来源:东方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