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被曝疑计划用善款赴美考察。10月25日下午,中华儿慈会公开回应称,此行是应美国亮点基金会主席邀请,目的在于了解美国社会公益慈善业。对于考察的经费问题,儿慈会工作人员则称“我们近期内会公示的。”(《新京报》10月26日)
慈善基金会是不是就不必与同行交流,无需借鉴并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只要在家里搞“闭门慈善”即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仅仅因为中华儿慈会有赴美考察的计划,便质疑其滥用善款,多少也有些过于敏感。
从中华儿慈会的回应来看,既然此行是“应美国亮点基金会主席邀请,考察目的在于了解美国社会公益慈善业,尤其是少年儿童领域公益慈善业的发展、运作情况,交流公益慈善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相关运作的体会,学习美国公益慈善文化中的先进理念和运作模式”,就的确是有的放矢,并未以考察的名义安排游山玩水。不仅如此,此行9人中还有一财务人员,考察内容中也包括了“国外基金会如何把财务做得更加规范、公开化”。既然如此,质疑中华儿慈会出国考察滥用善款的公众,即便真的为了慈善基金的财务更规范,更公开,似乎也应大力支持这次出国考察才是。
不过,慈善基金会的出国考察不必是禁区,并不意味着相应的考察就可以随心所欲,更不意味着考察的花销可以避而不谈,只字不提。事实上,尽管在遭遇质疑之后,儿慈会出面澄清称“绝不可能使用善款”,并解释为“考察费用来自基金会的理财收益”。但是,且不说事前不说明白、事后才澄清,已然给慈善基金会的财务公开透明度打上了折扣,即便是儿慈会的解释,也并不那么能自圆其说。乍一看来,既然儿慈会出国考察用的是“理财收益”,似乎可以与善款划清干系,但是,理财首先要有财,理财收益的本钱莫非不是来自善款而是有其他来源不成?只要理财收益是来自善款投资所得,显然并不能因为是理财收益便否认用了“善款”。那种认为“理财收益”便不是善款,便可以无需按善款管理的意识和做法,反映出的慈善基金财务管理的跑冒滴漏,恐怕还不只是“出国考察”这点儿。
事实上,对于慈善基金会而言,只要其收入无善款之外的其他来源,其人员工资及行政管理的开销,就毫无疑问是从善款里出的,无论是来自善款本金,还是来自善款的投资收益,都并不改变其来源本质。当然,从善款中开支相应的运营管理开销,的确也是慈善基金运作的惯例,但是,开销多少,行政管理成本在善款使用的占比如何,具体的花销及其去向如何,恰恰是对慈善基金运营效率的最为关键的考核指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出国考察开支遭质疑,至少暴露出慈善基金会在财务公开、透明度方面的不足与缺陷。而按理来说,财务尽管是个技术活,但如何把财务做得公开、透明,是不是非得远涉重洋出国考察,才能取回真经,也实在有打上个问号的必要。吴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