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今天(30日)公布,并将于明年1月1号开始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从原来的“规定”变身“条例”,正式上升到国家的法律法规的高度。对于百姓,“有法可依”的愿望即将照进现实;对汽车厂商,这是否是酝酿已久的一场大考?
现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作为质检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规章,于2004年10月开始正式实施,至今已有8年时间。千呼万唤,今天,《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终于正式发布,汽车召回管理制度全面升级。
在立法长跑中,围观者最关心的是传说中的“千万罚单”。具体负责《条例》相关工作的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法规一处处长李明刚确认,在《条例》实施后,违规企业的面临的处罚将大幅提高。
李明刚:过去是最高三万,条例规定对生产者未按照规定停止生产销售或进口缺陷汽车产品,隐瞒缺陷情况或经过执法部门责令而拒不召回的违法行为,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是缺陷汽车产品金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对于汽车价值比较高的产品,1%以上,10%以下的罚款数额,可能相当高,绝对不是3万块钱。
除了惩罚力度的变化,李明刚介绍,《条例》将促使多部门建立汽车产品信息共享机制,明确汽车产品生产者信息备案义务和经营者建立并保存汽车产品相关信息记录的义务,而轮胎等随车装备也将首次受到召回条例的制约。
李明刚:汽车产品的含义不仅仅是汽车条例明确规定,汽车产品出厂时没有随车装备的轮胎存在缺陷的,如轮胎厂直接通过销售渠道卖给各4S店、轮胎市场,如果存在缺陷,消费者买了,由轮胎生产者负责召回。
截至今年3月,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过亿。对数以千万计的车主来说,《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公布无疑是个好消息。而对汽车生产厂商,此刻的心情大概有点复杂。
掰着指头算罚款,以每辆10万元、每批次1000辆的汽车来保守估计,如果按10%的比例处以罚款,汽车厂商一下就要拿出1千万。对这个数字,长城汽车新闻总监商玉贵表现得很坦然。
商玉贵:他们已经做了大量深入实际的工作,不仅要主动召回、敢于召回,更要有召回的实力和条件,如完善的4S店建设,比较密布的网络布局。我们在海外经常召回,在国内也经常主动召回,这对于长城汽车来说已形成了常态。
有分析认为,自主品牌汽车或在《条例》实施后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认为,法律面前,洋品牌和自主品牌一视同仁,问题出在国人对“召回”的认识上。
杜芳慈:条例本身不会有差别,很多人把召回当做非常差的事,我个人不认为是这样。全世界每年都召回很多,就是高档车如奔驰也会召回。产品越来越复杂,特别是电子产品越来越复杂,召回是不可避免的。
去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曾组织召开“汽车三包”听证会,对明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方面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此次《条例》不仅规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对汽车产品存在条例规定的缺陷以外的质量问题,还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款内容”。杜芳慈表示,《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三包”制度,是对消费者不同形式的保护。
杜芳慈:召回是针对安全缺陷,三包是对安全缺陷以外进行规范,三包和召回管理的流程范围、企业赔偿都不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但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条例。 (记者沈静文 满朝旭 侯艳)
作者:沈静文 满朝旭 侯艳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