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江苏省举行从数据看十年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

2012年11月01日15:08
来源:国新办网
原标题 [江苏省举行从数据看十年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图)]
  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省政府于10月3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请省统计局主要负责人从统计数据的角度向大家集中介绍我省十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

  主持人:

  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再过一周,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就要召开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干部群众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十年来,江苏经济总量从2002年的1.1万亿提升到2011年的4.9万亿,年均增长13.5%,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近1万美元。应该说,这十年是江苏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得益更多的十年。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经省委、省政府领导批准,今天我们召开这场专题新闻发布会,请省统计局主要负责人从统计数据的角度向大家集中介绍我省十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统计局局长徐劼先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新闻发言人刘兴远先生。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请省统计局局长徐劼先生发布新闻,二是请记者朋友们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现在,请徐劼局长发布新闻。

  徐劼:

  感谢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在这里,我代表统计局党组向新闻界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向大家通报的主题是从数据看十年成就。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抢抓机遇促转型,凝心聚力谋发展,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发展新路,以骄人的业绩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江苏的生动实践,谱写了科学发展的新篇章。十年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在总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正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

  一、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综合实力大幅提高

  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全省经济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3—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其中,2003—2007年年均增长14.5%,2008—2011年年均增长12.2%。经济总量不断跨越新水平,全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0607亿元升至2011年的49110亿元,扣除价格因素累计增长2.12倍,在2006年、2008年、2010年分别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大关。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各省份首位。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加。2011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2290元,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93倍,年均增长12.7%。其中2003—2007年年均增长13.6%,2008—2011年年均增长11.5%。按平均汇率折算,2002年全省实现人均生产总值1736美元,2003年超过2000美元,2005年跨越3000美元,之后从2007年到2011年连续五年实现新的跨越,2011年人均GDP达到9644美元。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财政实力持续增强,2011年全省财政总收入达14119.9亿元,是2002年的9.52倍,年均增长28.4%;占GDP比重由2002年的14%升至2007年的21.5%,再到2011年的28.8%。自2005年起,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跨越五个千亿元级台阶,2011年突破5000亿元(5148.9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二。工业企业效益大幅提高,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074.4亿元,是2002年的12.77倍,年均增长32.7%。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2003—2011年,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万亿元,年均增长24%。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初步达到世界发达地区高速公路发展水平,铁路建设实现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和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等三大突破。一批过江通道相继建成通车或加快建设,一批水利工程建设陆续通航通水或全线推进,一批重大产业、民生、环保项目顺利建成或加快推进。

  二、转型升级全面提速,转变发展方式成效显著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2年的10.5:52.8:36.7调整为2011年的6.3:51.3:42.4。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全省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42.8%,设施农业面积占比为12.5%。2011年全省粮食总产量3308万吨,比2002年增长13.8%,2012年有望实现粮食总产“九连增”。工业行业结构明显优化,2003—201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5.3%,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速9.7个百分点,占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5.6%。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1年全省原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260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4%。服务业增长加快、比重提升,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2年的37.2%提高到2011年的42.7%。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比2002年提高1.1个百分点,初步达到创新型国家投入水平。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81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R&D)人员45.8万人,分别比2002年增加49.1万人、38.4万人。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1人。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2%。全年授权专利20万件,是2002年的26.3倍。全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需求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上升态势,经济增长正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2年的365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598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5.6%。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中有升,2007年为45.1%,2008年为45.3%,2011年提升至50.3%。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年均增长22.8%和27%,民间投资在全部投资中的比重由2002年的48.3%提高到2011年的65.4%,2011年占比分别比2003年、2007年提高21.1个、4.5个百分点。

  区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水平提高。2003—2011年,苏南、苏中、苏北GDP年均增长14.3%、14.2%、13.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28.5%、32.2%。苏南经济加快转型,苏中地区快速崛起,苏北振兴步伐加快,苏北经济增长速度自2006年起连续六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8—2011年,苏北GDP年均增长13.5%,比苏南、苏中分别高1.1个、0.3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由2008年的20.5%提高到2011年的21.9%。2011年,苏北人均GDP达到36094元,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积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省城市化水平由2002年的44.7%提高到2011年的61.9%。

  三、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质量明显改善

  近2/3县级地区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2003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并以此为引领,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全省于2010年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全省13个省辖市中已有9个省辖市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在纳入监测的62个县级地区中,已有40个县(市、区)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占比达64.5%。苏南地区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苏中地区在2010年以省辖市为单位全面小康达标后,2011年实现了以县为单位全面小康达标;苏北地区至2011年已有1个省辖市、6个县(市、区)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2年的8178元增至2011年的26341元,年均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3996元增加到2011年的10805元,年均增长11.7%。2011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44∶1,收入差距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以下的农村人口全部脱贫,2010、2011年连续两年农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16782元,2002年以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93元,年均增长12.7%;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1%、38.5%,比2002年下降4.3个和1.5个百分点。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4.7平方米、48.6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13.5平方米。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省从业人数由2002年末的4473万人增至2011年末的4758万人,净增就业人数285万人。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由2002年的39.0:32.5:28.5调整为2011年的21.5:42.4:36.1。截至2011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179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7.5%。201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2%,比2002年末下降0.98个百分点。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的扶持力度,全省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2011年末,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659.6万人、2012.4万人和1238.2万人,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450.3万人,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退休人员470.8万人,实现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全省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由2003年的67.5%提高到99.9%。2011年全省共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45.3万套(户),城镇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股份制、“三资”工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国有工业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5.6%,比2002年提高7.4个百分点;股份制、“三资”工业总资产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6.6%、41.5%,比2002年提高10.7个、12.6个百分点。2011年底,全省私营企业达119.8万户,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江苏占118席,前100强中江苏28家。深化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2011年末,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47868亿元,是2002年的5.81倍,年均增长21.6%。直接融资渠道拓展、规模扩大,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加快发展,江苏辖区内上市公司从2002年底的68个增至2011年底的214个,位列全国第一。价格改革稳步推进,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开放型经济实现新跨越。进出口规模连续跨上新台阶。2011年江苏进出口总额达5397.6亿美元,是2002年的7.68倍,年均增长25.4%。其中,出口总额分别于2005年、2007年、2011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大关,由2002年的384.8亿美元升至2011年的3126.2亿美元,年均增长26.2%;进口总额由318.3亿美元上升到2271.4亿美元,年均增长24.4%。利用外资总量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第一。2011年,全省利用外资321.3亿美元,是2002年的3.1倍,年均增长13.4%。从2007年起连续五年总量突破200亿美元。“走出去”成果丰硕。2011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59.9亿美元,是2002年的3.84倍,年均增长16.1%。2011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协议投资36亿美元,是2002年的2.1倍。

  五、统筹推进社会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进

  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2011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26所,比2002年增加32所。2011年末,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3.6万人,在校生165.9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4.4万人,在读研究生13.4万人。20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高等教育已经进入较高水平大众化阶段。2011年末,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达92.5万人。2011年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达99.85%,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达98.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健全。2011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17个;公共图书馆112个,比2002年末增加11个;博物馆239个,比2002年末增加150个;广播电台1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电视台14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99%和99.88%。2011年末,全省有线电视用户1987.9万户,比2002年末增加1351.5万户;全年报纸出版28.5亿份,图书出版5.5亿册,分别比2002年增加3.1亿份、1.1亿册。

  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2011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2万个;卫生技术人员35.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3.5万人,分别比2002年末增加11万人和3.3万人。2010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63岁,比2000年的74.13岁延长2.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2年的十万分之25.44降到2011年的十万分之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1.34‰降到5.44‰;新生儿死亡率由6.16‰降到2.56‰。

  六、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可持续发展战略稳步实施。通过切实加强人口管理,2002—2011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在4‰的规划调控目标之内。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011年末全省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1.7%,森林覆盖率为21.2%,分别比2003年末提高5.3个和9.8个百分点。2011年末全省设立自然保护区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分别比2002年末增加8个和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6.7万公顷。2011年末,共有国家生态市(县、区)17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1个,分别占全国的1/2和1/4左右。

  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全省单位GDP能耗降低20.4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0%的目标任务。2011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为0.6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为3.52%,已完成“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目标的18.1%。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由2007年的3.6千克/万元下降到2011年的2.7千克/万元,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由2007年的5.0千克/万元下降到2011年的2.3千克/万元。

  数据印证辉煌。新阶段新特点,新起点新追求,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按照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立足江苏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美好蓝图,明确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江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豪情满怀、意气风发,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在阔步迈向“第二个率先”的征途中,一定能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续写江苏发展新的辉煌篇章!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