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的海洋经济又有新动向传出。11月6日,国务院一天之内批复了上海、广东、海南三地海洋功能区划。这是继今年10月16日密集发布天津、辽宁、河北和江苏等省市的海洋功能区划批复之后,国务院又一次发布与海洋功能区划有关的信息。
“这表明了国家相关部门对沿海开发和海洋经济的重视,也是目前经济形势下必然要公布的举措。”区域经济专家徐长乐昨日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一方面,在传统的制造业等领域暂时"失效"后,地方政府可借海洋经济进行产业转型等,通过在海洋领域的大规模投资,激发自身发展的积极性;一方面,区划的发布也含有一定的政治和外交目的,即通过此举宣示中国对东海和南海等争议地区的主权。”
1个月批复11区划 “海洋功能区划”已从全国细化到地方。
国务院在海南《区划》中表示,到2020年,海南省建设用围填海规模控制在11150公顷以内,海水养殖功能区面积不少于40万公顷,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管辖海域面积的5%以上,近岸海域海洋保护区面积占到11%以上,近岸海域保留区面积比例不低于10%等。
在专家看来,强调“围填海合理控制”等目标并不意外。
因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曾预计,中国围填海所造成的海洋和海岸带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达到每年1888亿元,相当于目前国家海洋生产总值的6%。
与海南《区划》相似,上海《区划》和广东《区划》也都提到了“围填海规模”、“海水养殖功能区”等。但具体的数字与海南存在差异。比如,广东《区划》称,到2020年,全省建设用围填海规模控制在2.3万公顷以内,海水养殖功能区面积不少于25万公顷;上海《区划》则强调,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围填海规模控制在2300公顷以内,海水养殖功能区面积不少于600公顷,河口海洋保护区面积不少于12.3万公顷等。
值得注意的是,算上上海、广东和海南这三地的《海洋区划》,国务院在1个月之内批复了11个与海洋区划有关的信息。此前在10月16日,国务院密集批复了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西这8个省市的海洋功能区划。
力抓海洋经济 在一位券商分析师看来,国家密集批复海洋功能区划,是国家相关部门力抓海洋经济的重要体现。
该分析师昨日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海洋经济一直被沿海城市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对待。比如,在今年11个海洋功能《区划》之前,从建立海西经济区开始,山东提出了打造"蓝色经济",江苏制定了海洋经济利用的具体规划,上海一直强调"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浙江、广东和福建也都强调了海洋经济在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区划》的出现符合大势。”
信达证券也认为,海洋经济发展将成为沿海各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所以沿海省份出现了海洋投资热潮。“海洋经济涉及渔业开发、船舶制造、高端海洋装备、临港产业群的建设、海水淡化、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医药等,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涉及到第一、第二和第三全产业链。”徐长乐表示,“与此同时,自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原先依赖外贸出口的沿海省份都喊了经济转型的口号,而资金和技术均密集的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自然成为沿海省市的首选。”
徐长乐认为,各地区划的另一个作用是“宣示中国对东海和南海的主权”。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郁鸿胜曾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中国的海洋战略中,如果没有相关的规划,渤海、黄海、东海乃至南海都是处于相对“静止”或割裂的状态,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主权也愈发遭遇到来自外部的威胁。他表示,在外部争端尚无法解决的同时,不如先从内部着手,将本国可以利用的海域先利用起来,然后以中国内部的发展实力为基础,争取中国在国际上的海洋话语权和国家利益。(《国际金融报》记者黄烨)
作者:黄烨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