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节”成购物节 心理师:消费能缓负面情绪
原标题 [“光棍节”为何成购物节?]
往年为求如何“脱光”,四处征寻“脱光秘籍”是“11·11”光棍节的主题,但近两年,购物血拼渐渐压过“脱光”的势头,成为“光棍节”头等大事,“光棍节网购指南”也代替了“脱光秘籍”成为网购达人的必备“武器”。
11月12日零点十分,天猫官方微博发布信息:“24个小时,"11.11"购物狂欢节支付宝总交易额191亿,其中天猫132亿,淘宝59亿。”与去年天猫全天33亿元的交易额相比,用“疯狂”来形容最为恰当。原本充满娱乐性的“光棍节”俨然变成了消费者眼中样样便宜,商家眼中商机无限的购物盛宴。这让人不禁想问,还有谁记得“光棍节”这个节日的初衷?
通讯员 曾蔚 记者 吴依滢
奇特现象
网友的困惑:为什么所有节日都成了“购物节”?
“昨天有没有在网上买东西啊?”“昨天你抢到了什么吗?”昨天,类似于这样的询问成为多数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191亿这样的数字更是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与朋友聊完天以后,网友“言先生”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所有节日都成了购物节?”
一一细数节日,儿童节给小孩买,重阳节给老人买;中秋节,要送领导;情人节、圣诞节、七夕则是情侣们的好日子……似乎每个节日都必须买点儿什么。
“情人节买点花,中秋节买月饼这些都还能理解,可是光棍节怎么就成了疯狂购物节了呢?”网友“雨中漫步”也同样发出了这样的疑问。“雨中漫步”已经成家,自己在光棍节没买什么,可是老婆在网上可是消费了不小一笔,他给记者细细数了一遍:“给她自己买衣服,给我买衣服,连一些生活用品都连带着一起买了。我们都已经结婚了,怎么也一起过起了光棍节呢?”
心理咨询师:适当消费能缓解负面情绪,但不提倡冲动消费
康宁医院宁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硕士崔静静告诉记者,光棍节具有很大一部分大众娱乐成分,单身肯定会有孤独感,但现在社会并不是一个人单身,而是一群人,单身人群越壮大,那种孤独感会减少,而购物狂欢是群体性宣泄的一种方式。
崔静静说,单身群体与消费群体有一个共同的契合点,都是年纪较轻的人,他们能在消费的时候寻找自我满足,实现自我价值感,“所以适当的消费能缓解光棍们心里惆怅、紧张等负面情绪。”
“但应该提倡理性消费。”崔静静告诉记者,其实在购物狂欢节的时候,也不是有很多优惠,“所以,大家在"宣泄"的时候,也要理性控制,不能在从众心理的诱导下冲动消费。”
社会学家:商家利用市民消费心理,这其实是一种被迫消费
“"11.11"购物狂欢节是社会巨大的转变,是消费社会的重要特征。”宁波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导师汪居扬很严肃地对记者说,“这种购物狂欢是商家的一种营销策略,利用了市民消费心理,这其实是一种被迫消费。”
昨天,汪居扬自己也上网看过一些商品的价格,他注意到,数码产品的降价幅度可能只有几元钱,而衣服这样的商品降价幅度明显高很多,“这种降价手段,商家只是缩减了自己可以获取的利润空间,绝对不会做亏本买卖。”
汪居扬说,这样的购物狂欢会引起一系列问题,比如环保问题,“网上购物需要用到比普通销售更多的包装袋,这中间就存在环保问题。”
汪居扬认为,应该提倡有需求消费,“过度的消费会让正统的价值观念被抛弃,让很多人迷失在消费中,从而影响社会价值取向问题。东西买回来,放在那里不用,像这样的情况肯定很多。所以,应该提倡有需求的消费,需要什么买什么,才是好的购物原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