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2日电
述评:中国发展路线图将为东盟带来新机遇
新华社记者 王秀琼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共十八大之后的首次出访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尽管中国和东盟某些成员在南海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中共为中国未来发展描绘的外交和经济蓝图将不仅让中国自身受益,也将惠及邻国。
在温家宝此行出席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东盟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在区域合作上迈出新的步伐。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东盟十国与中日韩印澳新宣布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有望打造全球最大自贸区。温家宝说,中国将“全力支持”东盟推进这项工作。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提议。这一自贸区如今已成为最大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贸区,双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大大降低了对欧美外需的依赖。
回顾历史,每逢亚洲经济遭遇危机,中国与东盟这两个邻居的关系就走得更近。这符合双方的利益。
中国曾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力挽狂澜,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帮助稳定区域经济。2009年,中国带领亚洲率先走出全球金融危机,随后推进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建成2400亿美元规模的区域外汇储备库以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并积极促进区域债券市场发展。
此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之前,虽然少数东盟国家挑起南海问题制造紧张气氛,但中国仍努力化解矛盾,以区域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为出发点,积极支持RCEP谈判和其它加强区域合作的举措。
这与中共十八大报告所提到的未来外交政策方向也十分契合:中国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将南海问题国际化、扩大化无助于摆脱争议,反而会破坏友好协商解决问题的气氛,不利于深化区域经济合作。
而在当前欧债危机阴云难散、美国“财政悬崖”逼近、保护主义日渐升温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强化区域内经济纽带尤其重要。这不仅对亚洲继续发挥全球增长引擎作用十分必要,还将深刻影响世界格局。
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的外交主张对东盟本身力图实现的一体化也颇具借鉴意义。东盟成员国之间发展并不均衡,政治社会和文化各有差异,利益诉求也日益多样化,只有搁置争议,互利合作,才能成功实现建立东盟共同体的目标。
中国是亚洲最大经济体和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在东盟参与的任何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中,中国都举足轻重。
若中共描绘的经济蓝图能顺利实现,而东盟也能充分利用与中国合作的机会,东盟成员国将得以分享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果实,借此克服其内需不足、人口膨胀、能源紧张、创新乏力等发展难题。中国也将从稳定繁荣的地区经济环境中受益。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保持几乎年均两位数增速,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也高速增长。举例而言,2011年,中国GDP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而2011年中国-东盟贸易额是十年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尚未启动建设时的5倍。
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进一步提高经济开放水平,推动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这对东盟国家意味着更多的贸易机会、更庞大的中国游客群和更有实力的中国投资商。
中国和东盟国家发展阶段和成本不同,经济之间互补性较强。耐克、阿迪达斯等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巨头已经开始将工厂从中国转移到劳动力更廉价的东盟国家。在中国加快产业升级、让经济增长更多依赖内需和科技创新的努力下,制造业产业链在中国和部分东盟国家之间转移将成为一大趋势。
中国产业升级和科技发展的“溢出效应”将让东盟国家受益。而作为能源和资源消耗大国,中共在十八大上突出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努力也将帮助缓解亚洲地区人口与能源资源之间的矛盾。
正如温家宝总理此行中所说,中国和东盟国家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在不受外部干扰的条件下,妥善处理包括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在内的各种问题,维护东亚合作发展大局。
对看清中国发展方向和在乎中国与东盟共同利益的人来说,温家宝总理的这番话值得聆听。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