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子艺 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这些音乐家们在两个多世纪中,为奥地利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时至今日,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仍然是全球音乐家和演奏家梦寐以求的音乐圣地,世界各地的音乐人都以登上金色大厅为荣。
一边是熠熠生辉的维也纳金色大厅,一边是甘肃贫困地区设备简陋的学生交响乐团,这似乎沾不上边的两者,却因为一份炽热的邀请而有了交集。一支一年前还不认识五线谱的甘肃贫困地区学生乐团,竟然受邀在金色大厅演出?这是奇迹还是必然?这支中国西北腹地、素有甘肃“高考状元县”会宁县诞生的学生交响乐团,凭借什么获得音乐之都的垂青?
交响乐团
贫困县城诞生的“大手笔”
北方的冬天,总是有些萧瑟的味道,太阳懒洋洋地散发着温吞的光芒。会宁会师中学的校园里,传来琅琅书声,这就是会宁会师乐团诞生之地。严格算起来,担任会师中学校长的吴泰祥是会师乐团的“父亲”,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这个被称为“苦焦甲天下”的校长,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培养出优秀的考生,却培养不出超一流的科学家?”
钱学森在病榻上的一句话,给了他这个思考最好的答案:“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
这个观点对于吴泰祥来说,醍醐灌顶。他心中慢慢勾画出一个蓝图,学校要成立一支乐队,让钱老的这个提议,在会师中学生根发芽。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想到,吴泰祥要成立的,是源自西方的交响乐团。这样的构想,在连西洋乐器都不认识几个的小县城来说,确实是有几分惊世骇俗的大手笔,他反复跟副校长、老师沟通,假想了各种可能,2011年8月暑假,会宁会师交响乐团正式招生了。
首当其冲的资金问题,并没有难住吴泰祥,他卖掉了自己的一套旧房子,瞒着妻子将15万拿出来,并向周围的人借钱,学校老师、亲戚朋友,能张的口,他都张了。买了基本乐器,剩下的钱,他则用来支付从兰州请来的专业老师的学费,“会宁没有几个人认得这些乐器,我怕教不好,孩子们刚开始学就练歪了。”副校长杜正权亲自担任团长,万事俱备,只欠团员了。
招生的情况并不如意。报名只来了20几个孩子,而且第一批的团员中,大多数孩子并不是冲着交响乐队而来,而是家长送过来随便学一下,免得暑假孩子调皮捣蛋,家长的心目中,交响乐团,跟小学里的“鼓号队”差不多,孩子会吹首曲子,学校开运动会时参与一下,仅此而已。老师们凭着自己多年的威望,走访家长做工作,终于有53个孩子报名参加了被学校称为“一团”的交响乐团。
一群连五线谱都没有见过的会宁娃娃,就这样被牵引着,成了交响乐团的一员,交响乐团的团员被分配在独立的一个班级,命名为“爱因斯坦班”,团长杜正权担任班主任,和当年招生的其他孩子平行。一个班的学生一起上课,休息时间一起练曲目,如果有演出耽误半天功课,老师们只要全班补课就可以。而参与交响乐团组织的老师,除了杜正权20多年前在师范上学时学过五线谱,会谈脚踏琴,有一位学中文的年轻老师认识简谱之外,全校30几位老师,也同时跟这些团里的娃娃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
质疑声中
交响乐团文化课成绩全年级第一
乐器学习是枯燥的。暑假的培训结束后,邢昌宁、张博愁眉苦脸地拿着乐器来找杜正权了:“杜老师,我们不学了,天天练长音,太枯燥了。”杜正权和这些孩子们打了个赌:“练曲子时你们就会喜欢的,等到这个学期结束,如果你还想走,我们就把你安排到别的班级。”半是吓唬半是安慰的留住了想放弃的孩子们,但接下来,乐团面对的就是家长们的质疑了。
有家长说:“整个暑假全部练曲子我觉得还可以接受,但是开学后课业负担重了起来,交响乐团节假日都用来练琴,孩子的学习怎么办?”交响乐团的家长们互相之间嘀咕着,还有些家长直接找到学校,希望能够为孩子调一个班级,“乐器让孩子练,但是希望能调到别的班级,不要太影响孩子的学习。”
孩子们的时间被占用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在休息日练曲子的孩子相对于他们的同龄人,空白时间少得可怜,一位老师描述了练习时的场景,“乐团按照乐器分为几个组别,老师教完一个组别去教其他组,这个组的孩子们就会飞快地拿出作业本,趴在谱架子上写作业;萨克斯、长笛、单簧这些管乐类团员的手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小号、圆号的团员嘴巴上不知道吹出了多少血泡;课余时间,鼓手们在教室里将板凳放在桌子上,拿两根笔练习鼓点……”
在孩子们的倦怠和家长们的质疑中,吴泰祥、杜正权肩负了比乐团训练更大的压力,孩子们的文化课学习,沉甸甸的压在他们的心里。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就全年级来说,交响乐团中孩子们的成绩高于其他平行班级,起码从考试的分数来看,占据所有休息日的交响乐练习,并没有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到了第二学期,交响乐团总体成绩成为全年级10多个平行班级的第一名,每一门功课的平均成绩,都比全年级平均成绩高10分左右,这些普通甚至原本基础薄弱的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同时爆发了他们学习方面的潜能,对于吴泰祥来说,这个实验结果,比任何成果都令他感到欣喜。
学期结束后,杜正权开玩笑地对邢昌宁、张博几个当初提出要走的孩子们说要将他们安排到其他班级,这些孩子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不去了,杜老师我们要练乐器。”家长们也发现了孩子们可喜的变化:不仅学习水平提高了,更可喜的孩子的审美水平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唱的流行歌曲,现在哼的都是古典音乐、经典乐曲,巴赫、莫扎特这些拗口的外国名字,频频出现在孩子口中。家长们终于放下心来,而这些成绩,也直接促进了2012年暑期第二团招生时蜂拥而至的报名学生。
2012年新春音乐会,孩子们终于第一次正式登台亮相,他们演奏了14首曲目,《非洲交响乐》、《拉德斯基进行曲》,这些来自大洋彼岸的乐曲,响彻中国西北的会宁县。 巨大惊喜
受邀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2012年8月从兰州传来消息,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将在兰州举行。此时,建团已经一年的“爱因斯坦班”成效已经显现,美国音乐家创作的《号手的节日》也成为考验这支乐队的曲子。乐团从确定曲目开始练习到走上舞台,仅仅用了七天。
“参赛的第一首曲子《摇滚乐集成曲》赛前我并没感觉害怕,《号手的节日》可苦了我,变化多端,要顺着主奏的正拍打出伴奏的反拍,许多地方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极限的挑战。我走在路上学,在家里对着镜子学,躺在床上也学,原想着趁这两天回乡下看看年父母,但是,我的指挥还没学会,没办法,还是继续苦干吧……我突发奇想,想把曲谱简化一下,我马上爬起来,拿纸画线记谱,写了又改,改了又抄,整整一个晚上。”这是团长杜正权参赛时期的一篇日记,详细地记载了兰州参加比赛时的真实情况。
“真是祸不单行,比赛的前三天,担任主奏的六个小号手嘴上全起泡了,还流着血,我怕了,这次比赛肯定砸锅,不得已,我只好给孩子们放了两天假。”日记中,不仅记载了杜正权担任指挥时的紧张心情,团员们的变化也记载其中。时隔几个月,当被问到当时嘴巴起血泡时的情况,团员牛卿绢腼腆一笑:“不疼,早忘了。”
8月23日,会师乐团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巨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在得到北京金帆合唱团艺术指导教师的认可和推荐后,奥地利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艺术总监维尔特亲笔写下了邀请函,邀请会师中学乐团明年1月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维也纳,这个在团员心目中神圣的名字,在家长口中拗口的名字,第一次,和会宁贴得这么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