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欢迎收看《面对面》。本周我们所关注的人物都和食物有关,一个电影《一九四二》的大饥荒,另外一个是发生在湖南衡阳的"黄金大米"试验。本周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和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发布了对黄金大米试验的调查结果。确认了在2008年6月,湖南省衡阳县江口镇中心小学的25名小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食用了60克黄金大米。涉及试验的三位中方科研人员,也因为学术不端,违反了科研诚信受到了相应的撤职处理。但是这样的调查结果却没有减轻人们对黄金大米的担忧,它是否安全?对于食用过黄金大米的25名小学生来讲,他们又会留下什么样的影响?两天前,带着这些疑问,我采访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研究员,徐海滨。
【同期】
记者:黄金大米被披露之后,您最关注的点是什么?
徐海滨:首先知道这个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是怎么有这么一回事,是不是在程序上有违法的,监管部门是不是起到一定的职责了。那么对我来讲,可能食品安全,转基因黄金大米这个安全性,是不是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记者:参与了试验这些孩子们吃完这些黄金大米之后,是否对身体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徐海滨:黄金大米给这些受试的孩子们去吃,从程序上讲,它是违反了国家相关的规定,和伦理道德一些要求的。但就黄金大米本身而言,这60克给予消费者的孩子去吃,它不会有任何安全性的问题。
【解说】1
作为国内最早介入转基因安全评估工作的科研人员,徐海滨已连续三届担任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在转基因生物领域近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徐海斌对黄金大米的安全性,有着专业的判断。
【同期】
记者:你这样的这样一个结论,依据是什么?
徐海滨:据我所掌握的信息,转基因黄金大米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按照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相关转基因食物的安全评价的指导原则,已经做了安全性评价。转入黄金大米是这两个基因,分别对它表达的蛋白,进行了致敏性和毒性的评价,这两个表达的蛋白呢,都不是致敏蛋白,也不是毒性蛋白。所以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黄金大米,对人体健康有安全的影响。对我的专业来讲,黄金大米这是一个,都是在学术界已经知道了,不是在今年才知道有这个黄金大米,对我来讲,对专业人来讲,这不是一个新鲜的事情。
【解说】2
徐海斌早有耳闻的"黄金大米",直到今年8月,才变得广为人知。
【转场】【江口镇中心小学画面+短暂广播播报】
【解说】3
今年8月1号,《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论文,文章称,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在湖南一所小学选取72名6到8岁的健康儿童,让其中的25名儿童进食了60克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米饭,研究它们在儿童体内的营养转化。试验用的米饭,就是黄金大米。
【同期】
记者:就黄金大米而言,如果进行了转基因之后,它会前后有什么变化和不同?
徐海滨:黄金大米本身就是一个普通大米里边,转入了β-胡萝卜素合成的这么两个基因的蛋白的,那么通过转入这两个基因,可以使水稻里面,可以合成β-胡萝卜素,它是我们合成维生素A的一个前提,其它的成分和普通的大米是一样的。我们讲实质是等同的。
【音乐+图片 第一代—第二代黄金大米】
【解说】4
2000年,德国科学家波崔库斯和贝耶尔,将β-胡萝卜素基因转入稻米之中,研究成功第一代黄金水稻,使其胡萝卜素含量从0提升到了每千克一点几毫克。5年后,他们重新培育出第二代黄金水稻。和一代相比,它的胡萝卜素的含量提升了23倍,最高达到每千克含37毫克胡萝卜素,这可以较好地解决儿童维生素A缺乏症。
【同期】
徐海滨:从营养学的角度考虑,补充维生素A是一个好的事情。那么黄金大米作为食物的一种载体,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在这种亚洲和非洲的儿童,维生素A缺乏,是一个很重要的维生素缺乏的一种情况。
记者:这样一种产品,在国外来讲技术是相对成熟的吗?
徐海滨:应该是成熟的,转基因技术应该相对是成熟的。
记者:既然是一个成熟的技术,为什么还要在湖南再做试验?
徐海滨:这个试验用人群,是用儿童,它是针对维生素A缺乏这个特殊的群体。那么进入人体之后,它有能够多少转化成维生素A,被人体吸收利用,起到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这需要研究。是一个营养学的转化方面的试验,不是安全评价试验。这点非常重要,我们不是安全性试验。
记者:这两个试验有什么区别呢?
徐海滨:营养素的研究试验,是在确定这个物质是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的。安全性评价试验,是对这个物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所做的试验,它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解说】5
这样一个不涉及安全性问题,主要考察营养转化能力的试验,却让江口镇的家长们疑虑重重。
【调查同期】
谢华生:主要担心就是孩子的健康,也就是生育,这是最大的问题。
刘文斌:家长主要担心以后心理情况,20年以后有什么肿瘤,不生育,这个比较担心。
贺红丽:我的孩子这样说,妈妈,如果真的没有小孩儿生,我们自己去领养一个。这么大的小孩子都能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做家长的怎么去理解。
肖:这个东西是无害的话,为什么偷偷摸摸到我们江口来做试验?这肯定是有害的东西。
【同期】
记者:很多家长也认为,既然像你们所评估的,没有任何风险,没有任何危害。对于试验的机构参与者而言,干吗要刻意去隐瞒?
徐海滨:这也是我们研究人员,可能有缺乏法规,法律的知识和对这个事情的严重的后果,没有想的那么多。
记者:但是他们都是资深的研究人士,这些常识性的东西,怎么会就淡然呢?
徐海滨:你要知道,食品安全本身大家非常关注的,如果再贴转基因这个标签,那大家更是非常非常关注的。有的时候呢,在做研究的时候,可能这些科学家们,项目的主持人,可能更多的想到把试验能完成,功能的推进,因为很多年以前大家觉得转基因是一个被妖魔化的东西,是不安全的。所以在做工作的时候,可能或多或少有这种顾忌。
记者:其实对于这次试验来讲的话,可能对于参与者,人们会用这样一个词,叫"有错无害"。
徐海滨:有错无害这个说法应该是不对的。
记者:怎么讲?
徐海滨:整个程序上肯定是有错的。这个害,我们讲对健康是没有害的,但是这个事情,对我们科学家,包括我们对这个科学诚信的一种影响。对我们科学家在做人群临床观察,或者营养学观察的方面,公众的影响方面是有害的。
【解说】6
徐海滨所说的"害",也在本台记者的调查中得到印证。据调查,NIH项目最早在2003年,由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与美国塔夫茨大学合作进行,合作截止期限是2007年。后因种种原因未能顺利推进。2008年,项目地由浙江改到湖南,时间也已超出期限。按照规定,相关审批手续都要重新进行。这个工作,交给了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王茵。
【调查同期】
倪崖:当时的话是根据荫士安的要求,王茵的话就是违反了规定,是(私自)加盖在其他的资料上面,一起盖出的。
王茵:因为可能当时领导不在,我想这个像这种情况的话,我觉得也没有特别大的问题吧。
【同期】
记者:正常的程序审批的话,和现在这样走他们所谓的简化程序相比的话,效率会有多大的提高?
徐海滨:他这样是简化,我都不认为是简化的程序。因为没有申请,没有申报怎么叫简化的程序呢?记者:
这个伦理审查,对这样一个试验,加入这样一个程序必要性在哪儿?
徐海滨:我们在伦理审查过程中,对这个试验的设计,它是不是合理、科学,它能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健康的损伤,是不是能达到试验目的,以及对受试的这种物质,它的安全性,都有一个评述的。所以伦理审查是非常重要一个环节。不管是营养学评价试验,还是临床药理学的试验,还是安全性评价试验,都是一样的。
记者:对营养学评价的这样一个试验的话,其实刚刚您谈到,风险是相对较低的。
徐海滨:其实营养学评价试验,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安全的。但是因为涉及到人做试验,人来进行它的营养学评价,所以我们说这个程序上必须是严格要求的。这和我们做什么试验目的是没有关系的,这是国际上都通用的,任何国家,只要是一个负责任的管理机构,和研究单位。一个负责任的科学家,都会走这样的程序的。
【解说】7
在正规试验程序中,NIH项目组还要对参加试验儿童的家长做出说明,详细告知试验目的和风险。调查发现,该试验的完整知情同意书由三份文件组成,一份知情同意书,一份参与者声明,还有一份致家长的一封信。
但三份文件对转基因大米的表达各不相同:在描述了试验过程的知情同意书中,用的是"金大米";在简要介绍试验的致家长信中用的是"富含胡萝卜素的大米";而参与者声明中则试试验没有半点介绍,通篇都没有提及黄金大米。2008年5月,家长们拿到的,就是这份看不出试验内容,和没有任何风险提示的参与者声明。
【调查同期】
肖:这个东西比较模糊,因为当时说也就是营养上提高维生素这类的。
贺红丽:你当时说吃营养餐,有邀请函,上面都写吃营养餐,提高维生素A,维生素C。没有标明说吃黄金大米。
【解说】8
为什么项目组要回避黄金大米这个信息?负责翻译该文件的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食品所原主任荫士安曾在邮件中这样解释:" 我在翻译附件时回避了黄金大米这个词,因为它实在是太敏感了。"
【调查同期】
荫士安:从项目组是这样的。就是说来回避,"golden rice",叫"金水稻", "金水稻"那后头怎么解释,最后大家想了想,那么叫富含胡萝卜素大米。那么最后从汤博士那还从大体觉得这个还可以。那么从这个医学伦理知情告知方面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叫瑕疵也好,缺陷也好,不足也好,这是很大、很重要的一个缺点。
【同期】
徐海滨:一般来讲,那么做人体的试验呢,肯定是要求提供相应的安全性,以及这个试验的目的,人群,试验地点,试验操作的这种具体信息,以及对人群明确告知的制定同意书一些等等的相关文件的。
记者:为什么一定要加入这么多的程序?
徐海滨:主要保证我们研究对象的知情权,要让研究对象知道,我参加什么样的试验,这个试验,会有什么样的一些具体要求。我什么时候可以退出,或者我有什么情况想需要得到医学援助,等等这些方面的信息,都要如实的告知消费者。这个基本的一个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一个,或者试验者知情权的一个保护。
【解说】9
因为隐瞒,如今,孩子家长们内心的不安,依旧不能平息。事实上,缺少知情权导致的不信任,不仅仅出现在江口镇。在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中,消费者也常常把矛头指向于此。
【同期】
记者:普通的消费者和老百姓也会讲,既然让我接触这些新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参与到这个引进和决策的这样一个过程中?让我们有更多的知情权呢?
徐海滨:转基因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比如转基因大豆。按现在农业部的相关的这种规定呢,转基因大豆生产的转基因大豆油,是要明确标识的。在外面的包装瓶子上,上面写此原料来自于转基因大豆,但不含转基因成分。这是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这就是保证消费者知情权的一个例子。
记者:为什么要这么特别地标注出来,不含转基因的成分?
徐海滨:我们现在进口很多的转基因大豆,它的转基因的成分呢,是对农业害虫有抗性的。但是我们人类吃的食物油,是有脂肪酸,所以在标识方面,就说我这个原料是转基因大豆,但是我这个植物油里面不含转基因成分。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一种惯例。
记者:我想问个私人问题,您使用转基因食品吗?
徐海滨:吃啊,我市场上买到的转基因大豆油家里有。亲戚朋友家,他们也吃这个,我们一样吃嘛,肯定是吃的。
记者:您介绍转基因的这样的一种好处,或者为它辩解的时候,周围有人对你提出质疑,或者是抨击吗?
徐海滨:很多。我的同学、朋友,包括家人们,介绍这个情况,他们都会有很多用网络的这种信息,或者网络上的一些案例,来跟我进行对质也好,争论也好。
记者:您会怎么对大家消除这样的一种,概念上的一种不同,或者概念上的一种不同?
徐海滨:我们真正通过转基因技术评价的食品,是在国际,以及各个国家,包括我们中国都有严格的评价法规基础上,我们做了严格的评价。有一个专业的团队,进行科学评估,政府部门通过行政审批,它应该是安全得到保障的,因为要相信我们所有做这种风险评估,安全评价的科学家们,和这些主管的部门,它不会把有问题的食品,随便放到社会上,放到消费链里面去的。
【结语】
因为徐海斌并没有完全参与整个事件的调查过程,所以有更多细节的问题我无法和他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发生在湖南衡阳的黄金大米事件透视出的是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担忧,那么现在哪些转基因食品已经被国内外证明是安全的?还有哪些在试验的研究过程当中具有不确定性?那么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很多公众的疑问,我想对于政府的主管部门还有研究单位来讲,恐怕不能够遮遮掩掩,要想赢得公众的信任,需要的是信息更加地公开,监管更加地严格。
冯小刚 刘震云:直面1942
演播室导语:
接下来我们来关注电影《1942》。这部电影上映以来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这部电影取材于1993年出版的小说《温故1942》。这一本在很多人看来不适合拍成电影的小说,但导演冯小刚和编剧刘震云却用了19年的时间把它呈现了出来。也是这部电影,很多人说看完之后会觉得很残酷、太沉重,但是这部电影却在帮助我们寻找并直面那个历史的记忆。本周记者白岩松在观影之后采访了导演冯小刚、编剧刘震云。
【解说】:电影放映中,没有笑声,只有哭泣。电影放映完,没有掌声,而是安静,很多人坐着等待字幕走完。导演冯小刚,用这样一部特殊的贺岁片,让1942年,走进了公众的视线。这个有关一场饥荒,300万人死亡的电影,就是正在热映的《1942》。
白岩松:透过这个电影做一面镜子的话,有一点欣慰。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看看自己,一个不太完美的甚至有缺点的自己,这你应该也感受到了?
冯小刚:首先我觉得电影放了一个星期了,给我的有一个很大的一个鼓舞,就是从没有人知道1942中国河南死了300万人,甚至连亲历者都说记不清了,到2012年的这个12月份,有这么多人开始关注这个电影,开始关注这个话题,我说我愿意把一个事说得特别具体,大家从电影院里走出来内心很不平静,在寒风里走,找饭馆去,突然妻子站住,顿一顿,拉住这个丈夫的袖子,你告诉我假如我们也生在那个年份,你会不会把我给卖了?一个小孩,我看那个网友写的,看完这个电影,拉着爸爸问,爸爸你会不会把我卖了?父亲一句话说不上来,紧紧拉着孩子的手走回家。它引起了人们一种把自己带入的一个思考,我觉得这个特别有价值,特别有意义。
白岩松:这个年份一下子变得非常非常著名了。
冯小刚:跟自己发生关系了。这电影里有你,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句话,这电影里有你。
【解说】
1942年,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是这些著名事件。但在这一年,"寥寥中原,赤地千里,河南饿死三百万人之多"。这场饥荒,却很少有人提及。即便是作为河南人的编剧刘震云,在写作他的《温故1942》之前,也并不知晓。
白岩松:在1992年接到这个,当时是钱刚在《中国减灾报》工作,他要写一个百年中国的灾难史,然后把这个任务交到你这儿了,您当时也是记者。但是在接这个任务之前,您作为一个河南人,从来不知道1942年和旱灾的这件事情吗?
刘震云:不知道。当我回到河南,因为采访总是有一定的机缘,我首先从自己身边的亲人采访起。我就问我的外祖母,我发现她不是不知道,她是遗忘了,为什么?最后我发现她们也是跟我一样,是习惯性地不知道里头的习惯性遗忘,这是因为这个事情在历史上发生得太频繁了。那就是说把1942年放到整个历史的长河里,放到灾难的长河里,确实是沧海一粟。
白岩松:五六页当中的一行?
刘震云:而且这一行的话并不显得多么地突出,如果把生死如儿戏,如家常便饭,习惯性地能够遗忘,习惯性地,他的后代习惯性地不知道,我觉得这个事情好像已经很严重了。
【解说】在《温故1942》之中,刘震云记录了和很多当年那场饥荒亲历者的对话。其中就包括他和姥娘的对话。
我问"姥娘,五十年前,大旱,饿死许多人!" 姥娘: "饿死人的年头多得很,到底指的哪一年?"
包括姥娘在内,他所采访到的人,很多都对这场饥荒,记忆并不那么深刻,甚至有些淡然。
白岩松: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反差?
刘震云:真正要接触到1942年的话,你就得通过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对自己死亡的态度,这种态度跟你的震惊又发生了极大的反差。他就是对待自己的死亡,确实是非常的漠然,甚至我曾经说过还有一点幽默的成份在里边,这个视生死如儿戏,是不是他生命的基因里边拥有这种灾难太多了,当他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的时候……
白岩松:没法对待。
刘震云:他虽然是在笑,但是比你面对300万嚎啕大哭,好像心里边更像刀扎一样的在疼。我觉得这个疼的话,这个感觉跟我们平常理解的疼痛是不一样的。
【解说】300万人的数字,渐渐消失的记忆,这样的碰撞,被写入了1993年出版的《温故1942》一书中。也是在这一年,冯小刚的朋友王朔把这本书推荐给了他。
白岩松:现在还能回忆起来你读时候的状态吗?用了多长时间?
冯小刚:多长时间记不清了,但是是一口气把它看下来。然后觉得很,就像一个种子似的,种在我心里了,我觉得一定要把它拍成电影,包括这次我拍完电影,很多记者朋友在问我,包括观众朋友也在问,就是说你为什么要拍这个?我想到了以色列,犹太民族,我们这两个民族都是饱受灾难,有的时候好像说起来,因为我一直是一个吊儿郎当的人,我是一个好像看上去没有什么责任感的人,但是有的时候就是突然在这么一件事儿,你的某种作为一个导演的荣誉感也罢,或者说是责任感也罢,它在这点上突然放大了,那是令我始料未及。
白岩松:而且就一根筋了,还就一根筋成19年了。
冯小刚:就是无论如何要把它拍出来。
【解说】实际上,《温故1942》,一共只有3万多字。它不是完整的故事,而更像是历史碎片的叠加。没情节,没人物,没线索,不符合一部常规电影的因素。这部片子的出世,也就几经波折。征询来的意见,几乎都是泼来的冷水。
刘震云:就是从1993年开始跟小刚,然后一起要把它做成电影,是燃着点,也是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习惯,我觉得习惯很害人,这个习惯的势力是非常强大的,而且的话,作为一个导演,他拍片子的话跟写字是不一样的,他首先遇到的是谁出钱,那么习惯告诉他这个钱,你如果出了,肯定是打水漂,这个时候那么作为一个导演敢不敢挑战这个习惯,小刚说可以挑战,于是就挑战了。
【解说】还是心有不甘的刘震云和冯小刚,2002年决定用最笨的方法,沿着当年灾民逃荒的路线寻找人物,寻找故事。用体验,去检验拍摄的可能。
白岩松:开始还是一种想象好奇甚至怀疑,但是什么样的细节在那条路上让你更坚定?
冯小刚:随着采访,我们发现这中间的关系发生了有一些联系是特别荒诞的,就说当灾民走到洛阳的时候,你得到的一个通知是,你不是灾民,因为这儿不是灾区。那这么多灾民,步履蹒跚地到了洛阳,走了几个月,奄奄一息,他告诉你是豫北和豫南(的才是灾民),那我怎么才能成为一个灾民啊?你再往回走,你就是灾民了。这是多么大的荒诞。
白岩松:你要不走这条路,这个荒诞是找不到的?
冯小刚:找不到的,再比如说,蒋介石做出的一个赈灾的决定,落实到灾民的身上,就是老东家把女儿卖了,然后花枝把自己卖了,这个剧本特别有意思,就是当这棵树你栽进去之后,它开始自己生长。你只能顺势而为,然后你们顺着它这个生长的方向,你就会看到一个一个令你始料未及的结局。
白岩松:肯定在这样一个追寻的过程当中的时候,也会思考一个可能特普通的问题,这事到底怨谁?有过答案吗?在那条路上。
冯小刚:咱们中国老百姓老实,他不是在追问这个,他是想,他就是怪自己命不好。然后,他又从这里边生发出另外一个非常悲惨的画面,就是早死早托生。早死早托生听上去是一个好像是有希望的一句话,但是我们谁知道能有下一世。
【解说】这些寻访的经历,很多出现在了最终的电影中。十易其稿,刘震云终于把这这些漂浮的历史片段串联起来。大灾当前,老东家因灾也踏上了逃荒路。一路之上,乡亲,家人相继离开和死去。而在个主线之外,《大公报》因刊登灾情被停刊,美国记者白修德对灾区的探访,政府在救灾和抗战之间的抉择,各种大时代的史实也被包含进来。
白岩松:在你的这个文学作品里,包括转变成电影的时候都是,要么大,要么就小,在这两者之间穿梭,大到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大到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个背景。小就小到一个,甚至过去我们不知道名字的非常普普通通的难民。我觉得你在大小的穿梭之中一定也在思考,到底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刘震云:因为所有人都会觉得社会比生活要大,政治比社会又要大,我们每天的全世界新闻的头版头条一定是政治,像八国首脑会议什么的像这样的,重要不重要呢?它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个个体来讲,一定是社会要大于政治,一定是生活要大于社会,但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在全世界是反着的,这也是导致1942年300万人(死亡)的原因,那你说,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不是也是这个原因,它一定也是这个原因,所以才出现这样一场一场的悲剧。
【解说】三次组队,却都因故搁浅。这部电影,终于在2011年开机。而这个过程,冯小刚也是采用的最笨的办法。历时5个月的时间,上千人的剧组,在方圆四五百公里的拍摄范围内辗转。最终,电影把这场饥荒,和对饥荒的思考,展示出来。对观众如此,对创作者,也是如此。
冯小刚:看完这个电影之后他会想好多的事。我觉得这种对现实的这种呼应和关照,也像针一样,一排一排地扎过来,比如说蒋介石,很多新闻记者报道了1942年的这个事,然后蒋介石说这个事你们记者媒体都夸大了,没有这么严重。因此,记者认为蒋介石特别的昏庸,但是其实呢,蒋介石呢是他知道这场灾害会饿死人,他把它甩在那不管有两个意图,一个是他真的没有能力赈灾,如果他同意媒体的报导,他就必须要赈灾,你知道了真相你又不赈灾,你不成独夫民贼了吗?他还有另外一个政治意图,他想把这些灾民当成包袱甩给日本人,这成了一个政治真空,所以灾民就变成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么蒋介石认为在摆在他面前的那么多大事,然后他觉得哪件事他处理不好,都影响危及到他的统治,亡党亡国。但是恰恰是被他忽略的这些灾民,在1949年做了一个决定,忽略了他,他去了台湾。
冯小刚:您那有些人说,我这个最后这个有一个字幕,1949年……
白岩松:蒋介石……
冯小刚:蒋介石撤出大陆退居台湾,认为这是电影局让我给加上去的,错了,不是,我就是要用这句话来说明……
白岩松:哪个大哪个小,还会转化。
冯小刚:你忽略的是最不应该忽略的,就是人民。
【解说】在影片的结尾。儿子,妻子,儿媳相继死去,女儿自卖为妓,孙子被闷死襁褓之中,孤身一人的老东家,决定踏上回家的路。在路边,他遇到了一个正在趴在死去亲人身上哭泣的孤儿。在刘震云的《温故1942》之中,他曾经写道,这样的孩子没人愿意带走。因为他会是负担。但电影中,老东家决定,带上孩子,一起走上求生之路。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很多人的评价是,冰冷刺骨,温暖入怀。
白岩松:最后一个词"希望",其实在看你20年前开始探寻的和最后完成的文学作品里头的时候要更残酷、更冷,看完了之后,但是当它转变成电影的时候,有希望,有温暖,这是什么因素?
刘震云:因为让你看到冷酷,这就是希望的开始。我就是说照亮中华民族未来,维系这个民族的是什么?我们是一个人人社会,不是一个人神社会,我们的信仰就是相信人和人之间那些微弱的善的情感,这种情感发出来的光芒。当两个陌生人遇到一起的时候,瞬间成为了亲人,这就是能够维系下来的惟一的链条,而不是别的。
【解说】 电影《1942》,无疑获得了诸多口碑。但也有人认为它过于沉重,称作虐心之作。与此同时,有关冯小刚的电影,也再次变热。他往常电影中的喜剧桥段,被总结出来,广为流传,供人回味。观众的反应,和这部电影一样,也成为了品评的话题。
白岩松:比如说在我们拍很多娱乐的时候,他会说我们现在的文艺创作者净拍那些风花雪月的东西,一点都不负责任。但是真拍了之后,他还没看呢,就说太沉重了,太累了,干吗不轻松点,您也听到过一些?
冯小刚:对。它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我们经常说打开电视都是莺歌燕舞,可是真正这样的一个东西摆在面前的时候,确实我觉得它挑战了观众的观影习惯,当然我认为娱乐绝对是需要的,我也今后还会去拍娱乐片,但是它并不对立,人们在需要电影娱乐的同时,他也需要电影给他们一些思考。
白岩松:您是不是该对那些走进电影院里头,出来长长叹息思考很久,难受要去面对的人说几句话?
冯小刚:我觉得面对自己其实过程可能有点痛苦,有点难受,当你真的面对自己,勇于面对自己的时候,过后你突然觉得痛快了,你心里这负担没了。
白岩松: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记住很多年份都有关键词或者理由,1942呢?你觉得该用哪个词去想起它?
刘震云:我觉得是不是应该用"直面"这两个字。
【演播室】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电影《一九四二》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历史记忆。那么怎样去看待这样一部电影,怎样去思考这部电影中的启事,温故而知新,也许比这部电影所展现的事实,更为发人深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